蘇軾:東坡肉

蘇軾:東坡肉

  導語:蘇軾宋代非常出名的美食家,其中,一道美食因為蘇軾的緣故得以名揚天下,那就是大家都喜歡的名菜東坡肉啦!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餚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製作紅燒肉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關於東坡肉名字的由來有很多傳說,其中一種傳說:

  相傳蘇東坡在徐州、黃州、杭州三個地方做過“東坡肉”。在任徐州知州時帶領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百姓紛紛殺豬宰羊上府慰勞,東坡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燒製紅燒肉回贈予老百姓。大家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它為“回贈肉”。

  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蘇軾被謫貶到黃州,見黃州市面豬肉價賤,而人們不大吃它,便親自烹調豬肉。有一次他食得興起,即興作了一首打油詩名曰《食豬肉詩》,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此詩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開始爭相仿製,並把這道菜戲稱為“東坡肉”。 蘇東坡二任杭州知州時,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葑草湮沒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復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醇香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讚賞稱奇,於是“東坡肉”的美名更傳遍了全國。

  知識擴充套件:蘇軾除發明東坡肉還發明過東坡羹

  毫無疑問,蘇軾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美食家。因為他發明過一味至今廣受歡迎的佳餚:東坡肉。除了豬肉,蘇軾喜歡過的菜餚材料還有各種魚(包括黃魚、鎦魚、鱸魚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河豚。他在《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詩中曾雲:“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從中可見美食家蘇軾的勇氣。

  蘇軾晚年興趣轉向素食,主要食用蔬菜、水果。在廣東海南期間,他遍嘗南國各種水果,楊梅、蘆柑、荔枝、龍眼、橄欖、檳榔,他沒有一樣不喜歡

  此外,蘇軾晚年還曾著意於湯菜(羹)的`研製。他先後發明過幾款羹,其中一款的材料是春筍、齏粉(姜、蒜、韭菜的碎末兒)、薺菜。有詩為證:“新春階下筍芽生,廚裡霜齏倒舊罌。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雨》)。”另一款是蘇軾在田野間製作的,架一口斷了腿的破鼎,主要材料是蔓菁和蘆菔(蘿蔔)。這款羹大概有不錯的保健作用,東坡先生挺得意,自號“珍烹”,而且以“東坡羹”三字命名(《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更有一款金牌東坡羹,名字叫“東坡玉糝羹”——其實是蘇軾的兒子蘇過發明的。“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南海金齏膾,輕比東坡玉糝羹。”味道實在是太好了。具體制法蘇東坡就秘而不宣,只告訴我們主要材料是山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