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賞析

最新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開篇十三字,有如黃鐘大呂,巨響隆隆,振聾發聵,它使人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僅“大江東去”四個字,就給人以天風海雨之勢。“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隨著時間的流逝,幾千年來,那些顯赫一時的人物,一個個被時間的大浪滔盡了,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人事易改,可江山永存。作者站在歷史的角度,通觀古今,看著眼前瞬間變動著的一切,能夠面對厄運而曠達超脫,面對斜佞能白眼視之。所以,這十三個字是詞眼,也是詞的感情基調。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故壘”兩句,則是從歷史長河中採摘了一朵小浪花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作者將時空距離緊縮在三國時代的風流人物身上。“人道是”只是傳說而已,藉以抒懷。“三國周郎赤壁”六字交代了特定的時代、人物、地點,前兩者已不復存在,唯有“赤壁”仍巍然矗立於天地之間,永遠伴隨著滔滔東流的遼闊的大江,所以作者用如櫞大筆,從不同角度描繪了這古戰場的壯麗風光:陡峭的崖壁,像一把利劍直插雲霄;洶湧的怒濤,迅猛的搏擊江岸,發出憾人心魄的轟鳴;那捲起的巨浪,令人眼花繚亂。目睹這雄奇壯闊的大好河山,耳聞這勢如轟雷奔馬的萬里濤鳴,作者怎能不遐想萬里?這樣一寫,就可以讓我們想象到當時戰鬥的激烈,同時也聯想到古代的`豪傑,已經是一個個被時間的浪濤沖走了,只剩下這如畫江山。想當年,為了主宰這如畫的江山,曾有多少豪傑在此角逐,曹操、孫權、周瑜、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真實風雲集會,龍騰虎躍,各顯神威。而今呢,豪傑隨波而去,如畫江山萬古存。讀詞至此,一個高瞻遠矚、雄視千古、目空王侯、笑傲當時的英雄形象活生生地屹立在眼前了。

  上篇寫景已為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做了鋪墊,為抒發心中塊壘定了基調,因而下篇“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遙想”五句生動地刻畫了周瑜令人豔羨的光輝形象:燕爾新婚,英氣勃發,少年得志,儒將風流。“談笑間”便使“牆櫓灰飛煙滅”。在諸多英雄人物中,為何單單選周瑜來憑弔,並加以熱情地讚美,這是理解這首詞深厚蘊涵的關鍵所在。“赤壁之戰”是一次以弱勝強、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重大戰役,作為孫劉聯軍統帥的周瑜,仍是頭號人物,但我覺得作者用意不只在此,而在把自己和周瑜作比。周瑜年少英俊、有抱負,作者亦然。蘇軾自幼“奮厲有當世志”(蘇軾《東坡先生墓誌銘》),才華橫溢,歐陽修“奇其才”,神宗皇帝“尤愛其文,宮中讀之,饈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這一點可與周瑜作比;周瑜運籌帷幄,馳騁疆場,克敵制勝,報效朝廷,而這也是作者的宿願,詞《江城子·密洲出獵》中有“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之句,表達了自己效命疆場,痛擊侵略,保衛北宋政府的志向,這一點也可以與周瑜作比;然而不能比的是周瑜施展了才能,實現了抱負,而詞人則相反。這時,作者從神遊故國回到現實,不能不發出“多情應笑我,早生白髮”的悲憤感嘆!

  是誰神遊?是誰在笑?我想是詞人在“神遊”中笑自己多情反被無情惱,“烏臺詩案”之後詞人被安置在黃州作團練副使,真是“報國欲死無疆場”,堪笑“多情”“華髮”生!這“笑”是一個不被理解,受盡打擊,報國無門者的無可奈何的苦澀的笑;這“多情”是自作多情,一廂情願;這“華髮”既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的深情,也有“老卻英雄似等閒”的悲憤!如果僅僅把此句看作是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的話,我覺得還是不夠,這裡面還有作者自怨自艾、自傷自憐的感慨在裡頭。

  當詞人想到少年苦讀,一朝登第,名重京師,前程似錦;想到自己命運多舛,家喪連年,韶華虛擲;想到時局突變,迫害有加,九年四徒;想到當路猙獰,命運如雞;想到“待罪”黃州,出頭無日,英雄空老,詞人怎能不感嘆“人生如夢”?此四個字,容量大,意蘊深,決不能簡單理解為哀人生只短促,空漠的消極虛無思想。詞人在此以夢喻世事,不僅包含了因“烏臺詩案”被誣入獄以及獄中倍受欺辱不堪回首的辛酸史,還概括了過去種種努力奮鬥終隨流光歸於破滅的恨事,其中既有對人生旅途充滿牢騷的評判,又有詞人從悵念前塵到擺脫人生煩惱的感情掙扎。作者寫這首詞時47歲,正是用事之年,竟發出“人生如夢”的嗟嘆,不能不讓人為之扼腕長嘆。整首詞,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其情其勢,亦如“大江東去”,其間雖有跌宕、迴旋,但是我們可以看出有“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理想在裡頭。

  蘇軾生平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裡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相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仕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俗語:“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

  註釋

  ⑴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

  ⑵大江:指長江。

  ⑶淘:沖洗,沖刷。

  ⑷風流人物:指傑出的歷史名人。

  ⑸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⑹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遙想:形容想得很遠;回憶。

  ⑼小喬初嫁了(liǎo):《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其時距赤壁之戰已經十年,此處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儻風流。

  ⑽雄姿英發(fā):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英發,談吐不凡,見識卓越。

  ⑾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製成的扇子。綸巾,青絲製成的頭巾。

  ⑿檣(qiáng)櫓: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杆。櫓,一種搖船的槳。“檣櫓”一作“強虜”,又作“檣虜”,又作“狂虜”。《宋集珍本叢刊》之《東坡樂府》,元延祐刻本,作“強虜”。延祐本原藏楊氏海源閣,歷經季振宜、顧廣圻、黃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黃丕烈題辭,述其源流甚詳。

  ⒀故國神遊:“神遊故國”的倒文。故國:這裡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神遊:於想象、夢境中游歷。

  ⒁“多情”二句:“應笑我多情,早生華髮”的倒文。華髮(fà):花白的頭髮。

  ⒂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⒃強虜:強大之敵,指曹軍。虜,對敵人的蔑稱。

  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在那久遠古戰場的西邊地方,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四面石亂山高兩岸懸崖如雲,驚濤駭浪猛烈地拍打著對岸,捲起浪花彷彿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麗如圖又如畫,一時間湧出了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喬剛剛嫁給了他作為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執著羽扇頭上著著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遊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髮斑白。人生如同一場朦朧的夢似的,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五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八載東坡語:“黃州西山麓,鬥入江中,石色如丹,傳雲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道,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蒹葭,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庶幾是也。然嶽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來,因以小舟載酒,飲於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湧,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