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觀書有感》蘇軾《琴詩》對比閱讀練習及答案賞析

朱熹《觀書有感》蘇軾《琴詩》對比閱讀練習及答案賞析

  觀書有感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詩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1,從題材上看,這兩首詩屬於 詩。朱熹詩揭示的道理是,蘇軾詩暗示的道理是 。

  2,分析這兩首詩在表達上的不同。

  答案:

  (1)朱熹詩借大戰船自在航行的條件說明事物都有其自身規律,不按照規律行事,硬是用人的蠻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蘇軾詩透過琴音與手指的關係說明,單有好的客觀條件或單有好的主觀條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朱熹詩透過鮮明的形象體現理趣;蘇軾詩透過兩個淺顯的假設表現理趣。

  二:

  (1)這兩首哲理詩各揭示了什麼道理?

  (2)這兩首哲理詩表現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試作分析。

  參考答案

  ⑴朱詩說明大戰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規律,離不開必要的條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發揮了沖天幹勁,也無濟於事。

  蘇詩說明,只有好的客觀條件或主觀條件,還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好效果。

  ⑵朱詩有鮮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來體現理趣。蘇詩用兩個假設、兩個提問表現理趣。

  [分析]

  古代詩歌的題材有山水、田園詩,送別詩,羈旅(行旅)詩,邊塞詩,詠懷詩,詠物詩,懷古、詠史詩,哲理詩,愛情(閨怨)詩等等,應該能夠加以基本的識別。練習8所選的兩首詩都是闡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詩”。

  對於哲理詩必須弄清兩點:一、說明(或隱含)著怎樣的道理;二、這種道理是如何來表達(或顯示)的——即表現手法。

  題解1,朱熹的詩說,由於春水上漲,所以“艨艟鉅艦”就像一根羽毛那樣輕了;原來費了很大的力氣也推不動,現在卻在水中自然地漂動起來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條件。由此我們可以明白,朱熹詩中說的是事物的發展變化與必要條件的關係——事物的發展變化是需要恰當條件的,或者說當一定的條件具備了,事物就會發生變化。

  蘇軾的詩說琴放在匣子不會發出琴聲,必須要手指彈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沒有琴,也不會產生琴聲。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想聽到優美的琴聲,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兩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聯絡的(用哲學來說事物是普遍聯絡的)互為作用的。

  題解2,從表達上來看,兩首詩是明顯不同的。朱熹的詩先敘事,再轉而對比、議論,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較具體的敘述中顯示哲理。蘇軾的詩全是議論(虛寫),問而不答,引人思考,在體悟中明白道理,顯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尋味。(意思對、要點準即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