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望的含義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望的含義

  引導語: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別詩,所以全詩以離別愁苦為基調,同時也對友情和壯志進行良好的地表達,全面地展示了作者和友人之間的 友情,這首詩的中“風煙望五津”中的“望”字有什麼特別之處?

  問:“風煙望五津”中的“望”字有什麼特別之處?

  答案:“望”字跨越時空,將相隔千里的兩地連在一起,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同時也為下文面對離別的樂觀積極態度作鋪墊。

  “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

  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絡.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於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

  作詩,往往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萬山於几席,覽千春於瞬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這首詩運用這種手法,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別詩只著眼於燕羽、楊枝,淚痕,酒盞是不相同的.

  拓展

  [王勃簡介]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據此,王勃應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餘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又有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太常伯劉公稱王績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於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4歲,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鬥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遊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梁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著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梁餘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