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古詩《》江城子·別徐州》翻譯以及賞析

蘇軾古詩《》江城子·別徐州》翻譯以及賞析

  這首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是一篇難得的佳作。為愛國詩人所作。

  江城子·別徐州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翻譯

  流落在滾滾紅塵中,人在天涯,思緒無窮!已經相逢了,可在一起時候的歡樂卻是那麼短暫。在我臨行之時,握著佳人纖細的玉手,欲語還休,只得流淚對著漫天飄零的落花。想要問溫暖的東風還留下多少?春天縱使還在,與誰共賞呢?

  隋堤在陽春三月裡的時候,水面上波光粼粼。我卻要在此時和向北歸家的鴻鵠背道而馳,遠去南方的吳中,回頭遠望這第二故鄉般的徐州,我心潮澎湃。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我想要把相思離別的眼淚寄給徐州,卻是流不到楚江的東面啊!

  註釋

  ①此詞作於公元1079年暮春。其時蘇軾在徐州僅兩年,又調往湖州,調任途中,詞人作此詞抒發對徐州風物人情的無限留戀之情,並在離愁別緒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②彭城:即徐州。 ③清泗:清澈的泗水,泗水流經徐州。

  賞析

  詞的上片首句以深沉的感慨發端,直抒天涯流落的傷感之情——我這個“天涯流落”之人愁思茫茫,無窮無盡。接下來切入題旨,抒寫猝然調離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卻匆匆”,與徐州剛剛相逢,卻又匆匆離別。句中飽含對徐州依戀難捨之情——遺憾、哀怨、痛惜,百味雜陳。詞人難捨徐州,實際上是難捨徐州的友人。故詞人將“佳人”引入。這一人物形象,表面看來是熱戀之中的情人,實則是徐州友人乃至徐州的化身。詞人借與熱戀情人乍逢又別的情景——“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極言離別徐州的感觸。即將離別的情侶,兩手相牽,泣下沾襟,折落紅相贈,睹物傷懷,情思愈發纏綿,輾轉不忍離去。這種情侶之間痛徹肺腑的離別,正是詞人離別徐州的生動寫照,同時巧妙點出詞人離別徐州啟程到湖州上任的時間。“為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末三句由殘紅聯想到殘春,因離別之難,詞人試問春風還剩下多少?即使春光仍在,我只身離開徐州,有誰與我共賞春色呢!詞人用委婉抑鬱的筆觸,表現了離別徐州後的孤單落寞,對徐州的`無比依戀之情,溢於言表,感人至深。

  詞的下片即景抒情,寓情於景,將上片之情具象化,縱深化,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首句“隋堤三月水溶溶”,是“物中有我”之景——暮春三月,隋堤之中,春水溶溶,悠然東去。而詞人綿綿的悲思離愁與春水相融,浩茫無涯。“背歸鴻,去吳中”,是“我中有物”之景——詞人離開徐州故土,南去吳中湖州。而春光明媚,鴻雁北歸故居,詞人卻與雁陣反向而行,人不如鴻之嘆躍然紙上,意極沉痛。後五句,則是“物我相融”之景——詞人不忍離去,雖去程已遠,仍頻頻回首,北望彭城(徐州),只見清澈的泗水脈脈流去,通向徐州;詞人頓生奇想,託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淚寄往徐州,無奈楚江(泗水)東流,相思難寄,令詞人悵然若失。在這幾句中,詞人徘徊不前的行蹤、依戀徐州的情感,徐州望而不見的幻影、泗水東流難寄的無情,相互交融,物我難分。這種藝術手法,意象豐富,虛實相間,把抽象的離愁別恨轉化成觸手可及的具象,顯得格外深痛、哀婉。詞人千滴相思之淚,楚江浩蕩東去之水,交織成悠長的嘆息,在讀者心頭久久縈繞,令人肝腸寸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