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之《終南別業》鑑賞

唐詩三百首之《終南別業》鑑賞

  《終南別業》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此詩把作者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十分自由愜意,這是詩人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詩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原文】

  《終南別業》

  作者: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註解】

  中歲:中年。

  道:這裡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終南山。

  陲(chuí):邊緣,旁邊,邊境;南山陲,指 川別墅所在地。

  勝事:美好的事。

  值:遇見。

  林叟:鄉村的老人。叟(sǒu):老翁。

  無還期:沒有回還的準確時間。

  【譯】

  (我)中年以後厭塵俗喧,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常遊山水。興致來了,就獨自一人前往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這種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樂。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閒無心的雲興起漂游。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與他談論山間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忘了回去的時間。

  【韻譯】

  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講解】

  第三首《終南別業》,八句全是敘述,沒有一個描寫句。別業,即別墅。終南別業就是川別業,王維的莊園。全詩說:過了中年,很喜歡修道養性,因此在晚年時就遷居到終南山腳下。興致來時,常常獨自出遊。這種樂趣,也只有自己知道。勝事,即樂事。是什麼樂趣呢?例如:沿著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盡處,坐在石上看山中雲起。或者偶然在樹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談談笑笑,忘記了回家。

  “談笑無還期”,這個“無”字是平聲字,在這裡是失黏的。《國秀集》中選錄此詩,作“談笑滯歸期”,平仄就粘綴了。但恐怕這已不是王維的原作。因為這首詩與前二首不同,前二首的聲韻都符合律詩規格,是五律正體,而這首詩的第一、二聯,已經不合律詩規格,試看:

  中歲頗好道平仄仄仄仄

  晚家南山陲仄平平平平

  興來每獨往仄平仄仄仄

  勝事空自知仄仄平仄平

  這四句根本不是律詩,即使把末句的“無”字改為“滯”字,仍然無濟於事。我以為王維作此詩,並不要它成為律詩。這是一種古詩與律詩雜的詩體,也是從古詩發展到律詩時期所特有的現象。在孟浩然的詩集裡,這種五言詩有好幾首。高編的《唐詩品彙》裡,把這一類詩都編在古詩卷中,這是對的。

  《唐律消夏錄》的著者顧小謝對此詩有一段評釋:“行坐談笑,句句不說在別業,卻句句是別業。‘好道’二字,先生既雲‘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強下註解。”這兩個觀點,都使人不解。“句句是別業”,這句解釋,似深實淺。既然詩題是“別業”,全詩所寫當然是別業中生活。但是,和王維同時的殷瑤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裡,這首詩的題目卻是《入山寄城中故人》。我以為這是王維的原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被人妄改了。因此,也可知顧小謝的解釋是胡說。“空白知”明明是指“勝事”,就是指下面二句所敘的山居生活,與“好道”毫無關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王維的名句。對偶工穩,兩句一貫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對。作這一聯,好象極其自然,並不費力,但當時恐怕也曾苦思冥想了好久,才能得此佳句。

  王維這三首詩,都是正面描寫,並無比興,沒有什麼寓意,也並不歌頌什麼。在詩的創作方法中,這種作法純然是賦,因此,我們可以一讀就瞭解,無須從字裡行間去尋求隱藏的詩意。王維詩的風格大多如此,正和他的畫一樣,用的是白描手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