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精選8篇)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精選8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1

  教學《飲湖上初晴後雨》,先和孩子們一起了解詩人蘇軾,介紹了蘇氏父子在文學中的成就,也說了蘇家小妹的才華出眾,孩子聽得很出神。接著問寫哪裡的風光?孩子大聲回答:“西湖”“誰知道西湖?”孩子說了一些關於西湖的,有個孩子說:西湖也叫西子湖。“誰知道為什麼又叫西子湖嗎?西子指什麼?”一生說:“西子也叫西施。”一生補充說:“西子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美女。”

  說完了西子,我們再次回到西湖,為什麼西湖叫做西子湖?可以想象西湖有著和西子同樣的————美麗。請同學讀讀詩,找出關於把西湖比作西子的詩句。孩子開始讀書了,很快有人說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孩子讀詩,說說他們的理解,把欲的意思解出來了,其餘的很多迎刃而解,在大家的補充說明中,我再次小結。接著過渡到,“為什麼西湖能夠和西子那麼美呢?它美在哪裡?”再從詩中找。孩子們再讀,很快找出是前兩行詩,孩子們結合註釋來理解,理解晴朗時的西湖和下雨時的西湖同樣的美麗,同樣都是奇妙的,從而理解了下面的比喻。再讓孩子朗讀古詩,讓孩子分男女生來讀,小組來讀,再試著背誦。這堂課總的感覺還是非常順利的。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2

  《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描寫了晴天和雨天西湖優美的湖光山色,詩人以濃烈的情感讚歎了西湖的天然之美,表達了自己對西湖,對祖國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課堂一開始,我就透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了美麗的西湖影片,讓學生對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營造了閱讀期待。首先我從詩題入手,透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進一步理解題意,使學生在情感輪廓上有個大致的方向。隨後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指導後,學生交流讀懂詩的內容。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主要抓住“瀲灩”、“空濛”、“好”這幾個重點詞,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晴天時陽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麗、波光粼粼;而雨中西湖隱隱約約,朦朧、神秘。想象畫面,用語言描繪,感受這首古詩蘊含的美妙的意境。這不僅為後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很好地把詩歌的內容與生活聯絡起來,對學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幫助的。

  這次詩詞教學中我發現自己過於引導,學生想象沒有放開,對後兩句的理解有點困難,有的環節時間過於倉促,沒有達到預定的效果。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3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部編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首詩抓住了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別樣風姿,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古詩教學歷來是閱讀教學的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真正進入詩詞的意境。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我透過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力圖讓學生真正“入境”。

  課堂一開始,我就透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了美麗的西湖新舊十景風光圖片,並且用優美的語言作旁白,讓學生對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營造了閱讀期待。首先我從詩題入手,透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進一步理解題意。使學生在情感輪廓上有個大致的方向。隨後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指導後於學生交流讀懂詩意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滲透使用。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時,理解“瀲灩”一詞描繪的西湖畫面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讓學生在朗讀和理解的過程中發現美的詞,並能用自己的詞彙來描繪圖片中的畫面,在透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昇華。

  隨後,引導學生在蘇軾的筆下感受西湖朦朧細雨之奇。在這個環節,我先出示畫面,讓學生想象並來描繪,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之際,出示詩中的句子“山色空濛雨亦奇”,體會奇的獨特之處,加之各種方式的情感朗讀引導,使學生能夠走進詩中奇妙的境界。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後,我透過一個小的寫話來昇華情感:因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因為有雨,西湖的小橋更加俊美,因為( ),西湖的( )更加( )。透過一系列的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領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古詩教學中,朗讀是重點,只有透過朗讀,才能讓學生理解詩歌,體會到詩人表達的感情。這一堂課中,我採用了多種朗讀形式,有範讀、個別讀、齊讀等。透過這一系列的朗讀活動的開展,學生漸漸體悟到了詩人的情感。在這次詩詞教學中我發現自己過於引導,沒有放開學生大膽的想象,有的環節時間過於倉促,沒有達到預定的效果。

  相信透過這次大膽的嘗試,對以後的詩詞教學一定會有更多的借鑑和幫助。每一次嘗試,每一次收穫,每一次新的挑戰。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4

  上週五,我上了一節微型課——《飲湖上初晴後雨》,反思這堂課的教學,在此談談教後感。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國家教育部頒發試用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古詩文的教學與古詩文文化的傳承。在我們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優秀古詩文。編者將古詩選入語文教材,重在引導學生在瞭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增加文化底蘊。教學這首古詩,一是為了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體驗古詩歌的節奏、音韻之美;二是為了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情感。

  備課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反覆領悟古詩,瞭解學情,課堂中每個問題的設計,過渡語的反覆斟酌我都經歷了反覆思考反覆推敲的過程。備課結束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引得太多,放手不夠,課堂中老師要說的話也太多。後又經歷了幾次修改,但是問題依然存在,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執教的過程中,很多問題由於在備課的時候不夠周全,因此,問題就開始顯山露水了。

  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上。由於教材中對詩已作註釋,我對詩句不作過多的講解,讓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題目和詩句的意思。另外,藉助圖畫引導學生對詩中所描寫的景象進行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並以歌唱的形式感悟詩情。最後,我讓學生在積累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古詩的進行拓展。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一、板書設計很好,但出現得不適時。這說明課前準備還不夠充分。因為臨上課前,我突然想到板書出現的時機如果調整一下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由於是臨時的想法加上臨場緊張,上課時沒能適時地調整好相關的教學環節。想法雖好,卻沒有付諸實現。看來,今後課前的準備還要再充分些。

  二、沒有當堂指導背誦全詩。這也是教學設計上的一個疏忽。其實,當時設計教案時,我曾想到要有指導背誦這一環節的,可由於當時沒有及時將想法記錄下來,後來幾次修改教學設計,竟然忘了補上這一環節。由此可見,在教學上有某種有價值的想法或靈感時應及時記錄下來。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三、瞭解學情不夠。應該說,我對孩子們還是不太瞭解,比如我問總相宜是怎麼理解的,孩子們是全然不知,回答的是風馬牛不相及。這就是我對孩子們的估計不足。在拓展形容湖水的詞語時對學生估計過高,“水平如鏡”這個詞孩子們非常陌生。

  四、就是課前的`預設還是不夠精細,這點從每個環節的設計連貫度就可以看出來。雖然說我在預設的時候還是關注瞭如何讓每個環節更連貫,讓過渡語更自然一些,也許是我教案記得不熟練,也許是我的臨場機智不夠,反正表現不盡人意。

  五、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訓練,讓課堂教學語言更美一些,讓教學流程更清晰一些,讓評價更多樣一些,讓普通話更標準一些,讓語氣更抑揚頓挫一些,讓感情更充沛一點,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散發勃勃的生命活力。

  六、教學設計過於面面俱到,容量過大,再加上沒有掌握好時間,整堂課張弛無度,後面的打比方,這個課文很重要的表達方方法以及拓展環節不得不草草收場,由於激勵不到位,學生背詩的熱情上不來,也沒法展示師生吟詩的高潮,沒有達到預定的效果,有些遺憾。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不過我相信透過這次大膽的嘗試,對以後的詩詞教學一定會有更多的借鑑和幫助,每一次嘗試,每一次收穫,每一次新的挑戰。我想:以後我再教這一課時,有了此次反思在前,我會把這一課教得更好!《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古詩的語言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但是詩中的某些詞語的理解卻是可意會而不好言傳的。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5

  對於古詩的教學,我一直都是小心翼翼,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每次課前都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於《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亦是如此。蘇軾在這首詩中寫出了自己對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感受是“晴方好”“雨亦奇”,而且以“水光瀲灩晴方好”比喻“淡妝的西施”,描繪出了西湖別樣的美。這是作者獨特的體驗,別具特色。

  在教學中,首先,我結合本課作者的生活體驗以及學生實際體驗,引導學生品味詩中之景,把景物看作可以與自己相比或交流的活動。其次,結合景物的特點,對這個景物進行聯想,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接著,我順藤摸瓜,加大難度,教會孩子怎樣捕捉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我讓學生結合註釋,資料、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一下詩的情景畫面。結合學生的作業,我作了些點撥:情緒和感情是詩的基礎,我們要善於捕捉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飲湖上初晴後雨》一詩,作者寫西湖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是那麼美好,字裡行間流露出對西湖深深的喜愛之情。並且在後面兩句還把西湖比西施,西施是人見人愛的美女,西湖如美女一樣可愛,一樣美,怎能不讓人喜愛呢?作者透過觀察,加上豐富的聯想將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自然美上升到藝術美,主觀感情和客觀現象組成一幅有立體感的畫面,熔鑄成一首動人的詩,詠物抒情,和諧統一。最後,我總結全課,再次和孩子們強調在讀詩時,要先想想寫的是什麼,然後在腦海中形成詩中所展示的畫面,再根據這種畫面去想象作者處在其中會有怎樣的感情。這樣,才能捕捉到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上完本課,從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我想,語文還真不是為了傳授學生幾個生字,它是有靈魂的情感之物,無論什麼體裁的文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得想辦法讓學生進入角色,進入生活,進入作者的感情空間,相互享受,相互擁有,相互取長補短。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6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四年級上冊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首詩抓住了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別樣風姿,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古詩教學歷來是閱讀教學的難點,它的最大難點是什麼?難就難在怎樣引導學生真正進入詩詞的意境。在教學這首詩時,我透過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力圖讓學生真正“入境”。課堂一開始,我就透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了美麗的西湖風光圖片,並且用優美的語言作旁白,讓學生對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營造了閱讀期待。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理解“瀲灩”一詞描繪的西湖畫面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並且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晴天的西湖除了波光閃閃的湖面,還會有哪些美麗的景象?”在讓學生感受雨中西湖畫面時,我又讓學生閉上雙眼在雨聲中冥想:“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透過一系列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體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古詩教學中,朗讀是重頭戲,只有透過朗讀,才能讓學生理解詩歌,體會到詩人表達的感情。這一堂課中,我採用了多種朗讀形式,有範讀、個別讀、分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等。透過這一系列的朗讀活動的開展,學生漸漸體悟到了詩人的情感。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7

  這是一首千古美詩,它把西湖的美演繹得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並且富有靈氣,讓人留連忘返。在教學時,我屏棄了傳統的串講,把詩肢解掉,而是透過精美的課件,優美的樂曲,動情的渲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受、觸控西湖的美,學生讀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學生在不斷的品讀中充分領略了西湖的美,也漸漸明白了詩的意思,進入了詩的意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欲把課堂比詩園,一聲一嘆總關情”,一句對西湖的讚美,一聲“哇”的感慨,一次聲情並茂的朗讀??無不透露出學生對詩的喜愛,對學詩的投入。

  但課堂上也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當學到“西子”時,學生對古代的四大美女非常感興趣,於是我趁機講了有關她們的事,並對“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進行了詮釋,學生的思維開始有點散。課堂上起了一點小漣漪。還好我準備了“西湖十景”的圖片,學生自然而然又回到了課文。只是時間少了點,學生的品味時間不夠,也沒有好好去寫一寫。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8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首詩抓住了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別樣風姿,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在教學時,由於缺少經驗和技巧,再加上本人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中成功的地方少,而不足的地方是太多了,下面反思如下:

  因為所教的物件是農村的孩子,見識不廣,所以課堂一開始,我就透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了美麗的西湖十景風光圖片,讓學生對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營造了閱讀期待。接著我從詩題入手,透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理解題意。然後我還花了較長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讀出詩的韻律,使學生在情感輪廓上有個大致的方向。隨後透過多種方式指導,讓學生交流讀懂詩意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滲透使用。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理解“瀲灩”、“空濛”這個詞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和雨中的西湖雲霧迷濛的樣子,讓學生透過直觀的畫面來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並發現它美,並能用自己的詞彙來描繪圖片中的畫面,再透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昇華。最後,引導學生在理解單個字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詩句的意思。透過一系列的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領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在本堂課中,因為在對學生理解詩意的引導不夠好,導致在我提問時積極回答問題的人太少,課堂死氣沉沉,一點也不活躍,用一個詞來概括——沉悶。總之這堂課有太多的不足,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