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唐詩註釋翻譯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作品簡介《早寒江上有懷》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此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鬱積之情。

  本詩從蕭索的秋景入手,寫出客居異地時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以及面對隱居與從政的抉擇時的迷茫心情。詩人在異鄉遙望故鄉,深深地眷念襄陽、襄水,但故鄉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鄉之淚、遙看天際孤帆。這一種飄零之感只有羈旅中人才能深切地體會到。這首詩透露出作者長安碰壁之後的牢騷和惘然,思鄉之情和寫景之句渾然一體,深沉含蓄。全詩情景交融,言淡而意遠。而發自內心對寒江的懷念之情,由此引發了首尾呼應。

  作品原文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⑴,北風江上寒⑵。

  我家襄水曲⑶,遙隔楚雲端⑷。

  鄉淚客中盡⑸,孤帆天際看⑹。

  迷津欲有問⑺,平海夕漫漫⑻。

  詞句註釋

  ⑴木落:樹木的葉子落下來。雁南度:大雁南飛。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從鮑照《登黃鶴磯》“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句脫化而來。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漢水的轉彎處。襄水,漢水流經襄陽(今屬湖北)境內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轉彎處,即河灣。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雲端:長江中游一帶雲的盡頭。雲:一作“山”。

  ⑸鄉淚客中盡: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無比辛酸。

  ⑹孤:譯作“歸”。天際:天邊。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長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江面寬闊,水勢浩大,稱為“平海”。

  (9)《論語微子》記載,孔子曾經在旅途中迷失方向,讓子路向正在耕種的隱士長沮、桀溺詢問渡口(迷津)。這兩句化用這個典故,表示自己落拓失意,前途渺茫之嘆。

  白話譯文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家鄉就在彎彎曲曲的襄水邊,遠隔楚雲之端。思鄉的眼淚已流盡,客旅的生活無比辛酸,看歸來的帆在天邊徜徉。風煙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江水在夕陽下盪漾。

  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北風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鄉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雲端。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

  在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創作背景

  孟浩然曾於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到長江下游漫遊過一次,公元729年(開元十七年)至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吳越漫遊。這首詩當作於漫遊長江下游時期的一個秋天。

  因離鄉日久,觸景生情,詩人便在詩中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並抒發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寫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稱之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作品鑑賞

  鑑賞一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全詩情感是複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這兩句是寫景。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木葉漸脫,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單說秋,還不能表現出“寒”,作者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使人覺得寒冷,這就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

  落木蕭蕭,鴻雁南翔,北風呼嘯,天氣寒冷,作者活畫出一幅深秋景象。處身於這種環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緒,所謂“悲落葉於勁秋”(陸機《文賦》),是有一定道理的。遠離故土,思想處於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這是一種“興”起的手法,詩很自然地進入第二聯。孟浩然面對眼前景物,思鄉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漢水在襄陽一帶水流曲折,所以孟浩然以“曲”概括之。“遙隔”兩字,不僅表明了遠,而且表明了兩地隔絕,不能歸去。這個“隔”字,已透露出思鄉之情。作者家住襄陽,古屬楚國,故詩中稱“楚雲端”,既能表現出地勢之高(與長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現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鄉的情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看來句意平淡,但細細咀嚼,是很能體味到作者煉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說第二聯只是透露一些思鄉的訊息,帶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點明;那麼第三聯的“鄉淚客中盡”,不僅點明瞭鄉思,而且把這種感情一洩無餘了。不僅他自己這樣思鄉,而且家人也在想望著他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託之詞,然而使思鄉的感情,抒發得更為強烈了。“迷津欲有問”,是用《論語·微子》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長沮、桀溺是隱者,而孔子則是積極想從政的人。長沮、桀溺不說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諷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見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嘆。雙方是隱居與從政的衝突。而孟浩然本為襄陽隱士,如今卻奔走於東南各地(最後還到長安應進士舉),卻是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集於一身,而這種矛盾又無法解決,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結。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以天色陰暗,已至黃昏。這種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這首詩二、三兩聯都是自然成對,毫無斧鑿痕跡。第二聯兩句都是指襄陽的地位,信手拈來,就地成對,極為自然。第三聯“鄉淚”是情,“歸帆”是景,以情對景,扣合自然,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最後又以景作結,把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都寄寓在這迷茫的黃昏江景中了。

  鑑賞二

  詩的開頭兩句,扣詩題“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見“早寒”景象,“北風江上寒”更多地著眼於自身的感受。兩句詩很具體的寫出了季節氣候特點,但這兩句寫早寒景象的詩是為下面的抒情做準備的,所以又有起興的作用。面對秋末冬初的蕭條景物,不禁勾起思鄉情懷,於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鄉:家鄉在襄水灣曲處,遠隔著楚地雲天。遠隔難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鄉淚客中盡”,正面抒發了思鄉,一個“近”將詩人的思鄉之情作了盡情的抒發。如此思鄉,當然就想到回鄉,於是才有“孤帆天際看”的表現。看天際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鄉的念頭。這念頭實在是鄉思所致,然而想回鄉,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來可以詢問,但江水與海相平,水勢漫漫,沒有問路的地方。

  最後兩句,從表面看寫歸路之難,仔細推敲讀者會發現這裡不是純粹寫實,有著很深的含意。

  鑑賞三

  這首詩以興開首,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鬱積。全詩情感是複雜的。這首詩表達了自己的願望未能實現的彷徨。結句亦可解釋為世路茫茫,望而興嘆。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

  年四十,遊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孟浩然的名言

  1、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2、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3、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

  4、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5、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6、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7、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

  8、天邊樹如薺,江平洲如月。

  9、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10、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11、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

  12、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3、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14、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15、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16、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17、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那神秘的星空,滾滾的長江,險峻的秦嶺,茂密的森林,遼闊的草原,這些令人嚮往的聖地,會讓你流連忘返,過目不忘!

  城市與鄉村相比,都市雖然方便,但人與人之間關係冷漠,中年人無法與鄰居聊天,孩子們無法大膽的想象,老年人感受到的除了孤獨就是寂寞,而那田園間,雖稍有不便,但人與人的關係是熱情的,青年人互相親密的交往,孩子們可以大膽的想象,老年人感受到的是自由,快活,如果是你,你也會選擇村落吧。

  孟浩然一生是自由的,他一生與官無緣,卻寫出那麼好的詩,他生活在山水間,自由自在,寫出的詩流傳千古,可見山水田園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讓我們恢復往日親切的笑聲,展現出美麗的笑容,人與人之間那份美好的感情就是我心中的山水田園。

  歸納孟浩然詩集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題義公禪房

  義公習禪寂, 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 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 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 方知不染心。

  臨洞庭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一丘嘗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訪袁拾遺不遇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孟浩然的歷史死因

  那一年,四十歲的孟浩然到長安應進士不第,到太學賦詩,寫得太有才了,“一座嗟伏,無敢抗”。王維為之延譽不遺餘力。某日,王維邀孟浩然到他的府衙做客,坐下不久,大唐皇帝玄宗駕到,孟浩然慌忙鑽進床下。孟的詩名早已上達天聽,王維當即奏明:孟浩然因恐冒瀆天顏,躲在床下。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俱而匿?”因詔浩然出,浩然再拜並自誦所作,詩曰:“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寂,松月夜窗虛。”孟浩然誦出第一句時,王維一聽就知道完了,及至誦出“不才明主棄”,觀聖顏已然變色。玄宗本來心情大好,偏偏節外生枝,你孟夫子想不起你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也就罷了,省心討個巧,吟誦一聯“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也行,這些名句玄宗定然見賞,一高興封個“翰林待召”什麼的,不是小事一樁嗎?可他偏偏道出了這首最不令皇上待見且微露寒蹇的牢騷詩篇。玄宗的批評不失天子風度:“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雖說未加責罰,“不用”已是最大的責罰。而孟浩然並非不欲求仕,否則無法解釋他四十歲了還不忘考取功名,孟浩然有賴王維而親沐皇恩,卻在那麼一個特別的情境下吟出了那篇不靠譜的五言詩,只好“南山歸敝廬”了。

  孟浩然“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想必人緣定然不壞,然其豪放之處又太過無羈,所以儘管總是有朋友想辦法幫他,往往事與願違。採訪使韓朝宗與浩然約好同上京師,舉薦他當朝為官,浩然聚友暢飲盡歡,朋友提醒不要誤了與韓的約會,浩然叱曰:“喝酒,不要管他。”朝宗怒而前來辭行,浩然毫無悔意,實不欲再趨輦轂,所幸這一回只是誤事而已。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南遊襄陽訪孟浩然。此時孟浩然患有背疽,在古代這是十分危險的疾病,孟浩然經良醫診治,病將痊癒,但須忌口,尤其不能吃魚。老友相聚,浩然設宴款待,相談甚歡之際,上來了一道襄陽河鮮絕品查頭鯿,魚味肥美異常,浩然將醫囑拋在了腦後,“浪情宴謔,食鮮疾動”,王昌齡還未離開襄陽,孟浩然就永遠閉上了詩人的睿目,終年五十二歲。後人說王昌齡心下很是愧疚,這話不錯,硬要說王昌齡的愧疚在於“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乃用典不類。相信王昌齡若知孟浩然吃魚會死,絕不會讓他動一筷子的。

  關於孟浩然的趣事

  隱鹿門山

  孟浩然性愛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頭,慣習野人舟。”正是適應了這性情。從澗南園到鹿門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從鹿門山到襄陽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許是東漢初年的習鬱,修鹿門廟、建習家池給了他啟示。光武帝封習鬱為侯,其封邑在今宜城。習家池則是習鬱的私家園林,也就是“別墅”。習鬱愛山水,而這三地聯結,就構成了一條非常理想的遊山玩水的路線。從宜城出發,泛舟漢水到鹿門山麓,“結纜事攀踐”,到鹿門廟祭祀神靈,欣賞山林景色。然後,下山登舟,經魚梁洲到鳳林山下,舍舟登岸至習家池別墅。從習家池回宜城可以泛舟,也可以沿著冠蓋裡騎馬、乘車。習鬱就是在這條線路上,享受著“光武中興”帶來的和平安寧的生活。而孟浩然則在這如畫的山水間,領略著盛唐時代的田園牧歌般的樂趣。

  轉喉觸諱

  關於孟浩然的:“轉喉觸諱”的典故歷史上有四種記載:王維說、李白說、李元紱說、張說說。

  王維說

  襄陽詩人孟浩然,開元中頗為王右丞所知 。句有“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者 。右丞吟詠之,常擊節不已 。維待詔金鑾殿, 一旦, 召之商風雅, 忽聞上幸維所,浩然錯愕伏床下, 維不敢隱,因之奏聞 。上欣然曰 : “朕素聞其人 。 ” 因得詔見 。上曰 : “卿將得詩來耶 ?”浩然奏聞 : “臣偶不齎所業 。 ”上即命吟 。浩然奏詔, 拜舞唸詩曰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 ”上聞之撫然曰 : “朕未曾棄人, 自是卿不求進,奈何反有此作 !”因命放歸南山,終身不仕 。

  李白說

  唐孟浩然與李白交遊,玄宗徵李入翰林, 孟以故人之分, 有彈冠之望, 久無訊息, 乃入京謁之 。一日玄宗召李入對, 因從容說及孟浩然 。李奏曰 : “臣故人也, 見( 現)在臣私第 。 ”上急召賜對, 俾口進佳句 。孟浩然誦詩曰 :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 ”上意不悅,乃曰 : “未曾見浩然進書,朝廷退黜 。何不雲 : 氣蒸雲夢澤, 波動岳陽城 ? 緣是不降恩,終於布衣而已 。

  張說說

  明皇以張說之薦召浩然,令誦所作 。乃誦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 ”帝曰 : “卿不求朕, 朕豈棄卿 ? 何不雲 : 氣蒸雲夢澤,波動岳陽城 。 ”因是故棄 。

  李元紱說

  孟浩然拜訪華山李相, 恰巧李元紱不在,孟浩然於是留下一首絕句而去,曰 : “老夫門前三日立,朱箔銀屏晝不開 。詩卷拋卻書袋內, 譬如閒看華山來 。 ”一日,明皇召俾口進佳句 。孟誦 : “北闕休上書, 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 ”何不雲 : “氣蒸雲夢澤,波動岳陽城 ? ”由此不遇 。

  失約朝宗

  孟浩然四十歲時進京考試,與一批詩人賦詩作會。他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詩令滿座傾倒,一時詩名遠播。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和王維等愛詩的京官都來和他交朋友。郡守韓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揚他的才華,再和他約好日子帶他去向那些人推薦。到了約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談詩,很是融洽。有人提醒他說,你與韓公有約在先,不赴約而怠慢了別人怕不行吧。他不高興地說,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樂,哪管其它事情。

  關於孟浩然的故事

  孟浩然(689年740年),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了求官的願望,便隱居起來,從此以後便寫出了大量的詩篇。孟浩然的詩歌多為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好友王維並稱王孟。其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就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卻落得個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死。史書對此有詳細的記載。

  公元740年,即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南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孟浩然此時患有癰疽(一種皮膚和皮組織下化膿性炎症,區域性紅腫,形成硬塊,表面有膿包,有時形成許多小孔,呈篩狀,嚴重時,可能還會誘發敗血症)。此時孟浩然病將痊癒,郎中囑咐他千萬不可吃魚鮮,要忌口,否則以前的辛苦治療不光白費了,而且還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

  孟浩然與王昌齡是好友。既然是老友相聚,孟浩然自然會特別設宴款待,一時間,觥籌交錯,兩人相談甚歡。宴席上有一道菜歷來是襄陽人宴客時必備的美味佳餚漢江中的查頭鯿,味極肥美。浪情宴謔,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見到鮮魚,不禁食指大動,舉箸就嘗。

  結果,王昌齡還沒離開襄陽,孟浩然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時年五十二歲。

  我時常想,若非王昌齡山水迢迢前來拜訪,現下該是有更多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般山水清恬的詩留了下來,孟浩然,定不必這麼早死。然歷史不可從來,孟夫子讓王昌齡這麼一訪,竟然永訣紅塵,又豈可怪罪?有句古話說的好: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對於孟浩然的死,想必王昌齡定會愧疚一輩子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