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唐詩:九日齊山登高

重陽節唐詩:九日齊山登高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齊山登高》是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為安撫友人張的失意情緒而作,詩以看破一切的曠達乃至頹廢,來排遣人生多憂、生死無常的悲哀,表現了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觀的落後、消極一面。

  註釋

  ①九日:舊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舊浴登高飲菊花酒。齊山:在今安省貴池縣。杜牧在武宗會昌年間曾任池州刺史。

  ②翠微:這裡代指山。

  ③酩酊(mǐng dǐng):醉得稀裡糊塗。這句暗用晉朝陶淵明典故。《藝文類聚*卷四引“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④登臨: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 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餘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 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

  到了魏晉時代,登高的.日期已專定在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說,九月九日,士農工商各行業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設宴飲酒。《千金月令》也說:“重陽之日,必以餚酒登高遠,為時宴之遊。賞菊以暢秋志。”東晉詩人謝靈運為了登高的方便,還自制了一種前後裝有鐵齒的木,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人稱“謝公”。在唐代,一些著名詩人都以詩篇記載了重陽節的活動。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詩中說;“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雲。”杜甫《九日》詩中也寫道:“去年登高 縣北,今日重在江濱”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風依然風行。《東京夢華錄》載:“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倉王廟、四里橋、愁臺、梁王城、硯臺、毛駝岡、獨樂岡等處宴聚。”在南宋,據《武林舊事》載,宮廷於八日作重陽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明代,皇帝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清代,皇宮御花園內設有供皇帝重陽登高的假山。在民間,早期以登城門外五塔寺和左安門內法藏寺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薊門煙樹(德外土城)、八大處等為多。據《燕京歲時記》載:凡登高,必 “賦詩飲酒,烤肉分糕,一時之快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