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題西林壁》原文及翻譯

蘇軾《題西林壁》原文及翻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就是其中一首。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註釋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側:側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緣:因為;由於。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裡牆壁上的。

  翻譯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據南宋施宿 《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知識擴充套件】

  《題西林壁》讀書筆記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讀了蘇軾寫的《題西林壁》很久很久之後,我才體會出詩中的道理。

  《題西林壁》是作者李白題寫在廬山西林寺的石壁上的一首詩,既然李白去到了廬山,為什麼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又為什麼說“只緣身在此山中”呢?我細 細品味,才懂得詩中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在現實生活裡也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比如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做的事很對,但在別人眼裡卻是錯的,應了那句“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要想讓自己做得更完美些,就要更加努力,要全面思考問題,仔細檢查出自己的缺點。

  就拿我們平時考試來說,做完考卷,檢查一遍又一遍,錯題一道也檢查不出來,自己還以為全部會做,滿以為能考個好成績,交了考卷,到了老師手上卻改出好幾道錯題,真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呀!

  再比如,下棋時,下棋的人手裡舉著棋子不知道往哪裡下合適,可是旁觀者卻一清二楚,而且說得頭頭是道,旁觀者稍一提示,下棋者就恍然大悟。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可能有些人會說那我們就當一個旁觀者好了,我想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只有透過實踐,透過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破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做到當局者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