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範文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範文

  透過《題西林壁》的學習,應該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題西林壁》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來閱讀和參考!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一

  《題西林壁》這是蘇軾在1084年遊廬山時題在西林寺牆壁上的一首詩。廬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異木險峰怪穴,流泉飛瀑山亭雲閣,氣象萬千,不可勝數。前兩行詩寫詩人在廬山漫遊,覺得峰迴路轉,目不暇接。廬山究竟美在哪裡?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幽秀?詩人說自己沒有認清廬山的真正面目,為什麼呢?在三四行中解釋道:我不認識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區域性,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看,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課前,我佈置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有關於題壁詩的,有關於蘇軾生平的,還有蘇軾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課前預習的資料查閱,讓他們更全面地瞭解了詩歌的背景、相關的內容,更有助於詩歌學習。在學習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回想我們學古詩的方法:1、解詩題,知作者。

  2、初讀詩,正字音。

  3、再讀詩,清節奏。

  4、抓字眼,明詩意。

  5、多誦讀,悟詩情。然後安排學生先自主學習,藉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註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接著在全班交流,走進廬山,感受那裡的高山峻峰,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在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可以是齊誦、輪誦、唱誦或表演讀,形式多樣,重在讀出理解,讀出感受。有了這些奠定後,我們就要直奔本課的重難點,即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經師生討論,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看見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學生談及如人的立場不一樣,所以評定一個人是好是壞的結果也不一樣;犯錯誤時,自己往往不能發現,總是當別人指出後方才醒悟等等。

  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1、由於學生感悟很多,所以預設的拓展的內容沒有出示;雖然力求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評價、解說式評價、引導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但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覺得不盡完美。

  2、在處理教學難點時,有點急於求成。在前兩句詩歌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基本明白“看不清廬山的本來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但要他們談談學習古詩後有什麼啟發時,學生思維轉不過來,於是我直接點撥,沒有給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機會(心裡擔心著時間所剩無幾了)。其實,應該給學生充分思考、討論的時間,最後的拓展閱讀完不成的話,可以放到課後。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二

  核心提示:學習了第一組的自然景觀,今天我們開始第二組以觀察和發現為主題的學習征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伴隨著對《望廬山瀑布》的複習,我們開始了對《題西林壁》這(《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首古詩的學習。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先讓。。。

  學習了第一組的自然景觀,今天我們開始(《胡楊》教學反思)第二組以觀察和發現為主題的學習征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伴隨著對《望廬山瀑布》的複習,我們開始了對《題西林壁》這首古詩的學習。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註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然後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去欣賞廬山的山峰,站在詩人的角度,把自己當作詩人,走進廬山去感受那裡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詩中所蘊含道理的就很容易《題西林壁》教學反思《題西林壁》教學反思。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讓他們明白詩人會寫下“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來是自己處在廬山的群山之中”。

  最後我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然後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評價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是隻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隻看到他的優點呢?還有生活中我們常常是自己犯了錯誤還不知道錯在哪裡而是等到老師或者同學點穿以後在猛然醒悟。告訴同學們今後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我反覆回顧了本節課的教學細節之後,感到教學中有四點遺憾:

  一、對時間的把握不太精準,環節銜接得不夠完美

  從第二行詩到三、四行詩的過度上問題的設計還不是很合理,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題西林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在理解古詩的意思上花費的時間太多,導致在感悟道理的環節較為倉促。

  二、細節的瑕疵。在朗讀古詩的環節,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不到位,由於經驗不足,我有些亂了陣腳,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去讀,教學方式還缺乏靈活性。如果能配以優美和諧的音樂,輔之以聲情並茂的朗讀,創設美妙的情境,有可能幫助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三

  課前,我佈置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有關於題壁詩的,有關於蘇軾生平的,還有蘇軾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課前預習的資料查閱,讓他們更全面地瞭解了詩歌的背景、相關的內容,更有助於今天的詩歌學習。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註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採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看見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

  沒想到,學生回答地讓我驚訝!他們說出了很多連我都沒發現的例子。我不得不稱讚他們的觀察力。我順勢又提了個問題:透過學習了古詩,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他們回答地也比較到位。遺憾的是這節課,我沒有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造成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後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用一個主問題(大問題)引領全首詩的教學同樣適用古詩的教學,四年級學生能夠適應這種方法,避免了逐詞逐句講授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

  3、將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融於“他有一個什麼遺憾”“難道他沒認真地觀賞嗎”和“他為什麼沒有遺憾呢”等問題中,較易地理解“入其內,出其外”,能懂得要全面分析事物的道理。

  4、學生難於在生活中發現例子,並對其進行多角度的分析。

  5、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6、課堂缺少詩味,還未能很好地讓學生入境、出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