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與酒的故事

陶淵明與酒的故事

  導語: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田園詩的開派者。他的詩歌如空谷絕響,千百年來振聾發聵,令人耳目一新。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陶淵明與酒的故事,歡迎閱讀!

  在中國歷史文人中,大多與酒有著極深厚的姻緣,特別是一些大文豪、大學者、大思想家,無以逃避酒的重重包圍——可以說,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是用酒醞釀出來的,隨時都瀰漫著酒的醇香與氣節。

  隨手拈來,便有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陽關三疊之絕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舉杯邀明月”;杜甫“性豪業嗜酒”;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自始至終逃之不過躲之不及一脈相承的詩人,當數陶淵明,“攜將酒去,載得詩歸”,一代詩風,一代酒豪。

  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是歷史上階級矛盾最激烈,社會最動盪的時期之一,他仕途不得志,四十一歲歸隱田園,從此走上了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陶淵明愛酒、嗜酒,因為酒,自心底流露出無比高尚的人格魅力,也因為酒,才給中國文化在駢體文玄言詩盛極的魏晉時期獨闢一代文風。陶淵明歸隱後的`初期生活還比較寬裕,“童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後來他的家境日趨破敗,居舍兩次遭火災,又不斷受水旱蟲等自然災害,到了“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的乞食境地,縱然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他依然“酒熟吾自斟”。他本可怡然做一個澎澤縣令,卻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酒錢沒了,換來一身正氣,凜然屹立於晉末飄搖不定的寒風中——且飲下這杯酒,世人皆醉我獨醒!

  歸隱之後,他和農民的交往愈來愈密切,“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重要的是,他對參加勞動有了更深的體會。“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次難……”當然酒不能少,“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顏”。他親身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士大夫們怎知曉啊——且飲下這杯酒,推動歷史程序的無產者!

  當然,飲酒是歡愉的事,並且在一個避開人世喧囂的地方,酣暢淋漓地痛飲一番,然後全然睡去,待他醒來,領悟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奇趣。爾後又邀來種田的老人,與之“且共歡次飲,吾架不可回!”這酒,必定有萬般的神奇,酒杯內,恬然一番祥和;杯外,司馬政權日趨沒落,戰亂連年蜂起——且飲下這杯酒,忘掉天涯孤旅的愁!

  陶淵明的曾祖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勳,作為明臣之後,即便歸隱山林,又不得不對東晉的滅亡感到悲哀,這悲哀,還包含了詩人對晉室的一片忠心。於是他又喝酒了,又醉了,醉得很厲害。在《述酒》詩中註釋酒為“儀狄造,杜康潤色之。”誠然,酒確是由儀狄製造出來的,杜康潤色的,無可非議。而他實則暗示當時桓玄曾鴆殺司馬道子,劉裕曾鴆殺晉安帝,兩人都以毒酒殺人篡權,東晉遂滅。陶淵明懷著對於晉亡的無盡悲哀,懷著失望與苦悶,不知對誰傾訴,只有“揮杯勸孤影”——且飲下這杯酒,要知道歷史的變遷是無法阻擋的啊,歸隱永遠是逃避的藉口。

  畢竟,陶淵明飲酒倒是飲了,也醉了,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手中的酒杯分量有多重。自魏晉以來盛極一時的駢體文、玄言詩在他的酒杯裡改變了顏色,在今後一千多年的中國文化中隨處都能聞到這酒香。

  他有萬般的豪情,他有萬般的無奈,當他安然地閉上雙眼,也終於放下了這樽沉沉的酒杯,而酒香依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