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擬輓歌辭 其一》與《擬輓歌辭 其二》原文註釋

陶淵明《擬輓歌辭 其一》與《擬輓歌辭 其二》原文註釋

  引導語:我們一起來學習陶淵明《擬輓歌辭》其一與其二,小編已經整理了原文與註釋,歡迎大家學習。

  《擬輓歌辭 其一》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說明]

  輓歌,哀悼死者的歌。陶淵明卒於宋文、元嘉四年(427)十一月,享年六十三歲。《輓歌詩》和《自祭文》是作者生前最後的作品。這組自挽的《輓歌詩》便作於逝世前的兩個月,即九月。“輓歌詩”,逯本作“擬輓歌辭”,今據蕭統《文選》所引第三首及陶本改。

  其一(1)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2)。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3)。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4)。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5)。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幹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註釋]

  (1)這首詩寫剛死人斂的情景,表現出曠達的`人生態度。

  (2)非命促:並非生命短促。意謂牛死屬於自然規律,故生命並無長短之分。

  (3)昨暮:昨晚。同為人:指還活在世上。今旦:今晨。在鬼錄:列入鬼的名冊,指死去。

  (4)魂氣:指人的精神意識。《左傳?昭公七年》疏:“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散何

  之:散歸何處。枯形:枯槁的屍體。奇空木:安放於棺木之中。

  (5)索:尋找。

  [譯文]

  人命有生必有死,

  早終不算生命短。

  昨晚生存在世上,

  今晨命喪赴黃泉。

  遊魂飄散在何處?

  枯稿屍身存木棺。

  嬌兒找父傷心啼,

  好友痛哭靈樞前。

  死去不知得與失,

  哪還會有是非感?

  千秋萬歲身後事。

  榮辱怎能記心間。

  只恨今生在世時,

  飲酒不足大遺憾。

 

  《擬輓歌辭 其二》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傍。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

  荒草無人眠,極視正茫茫。

  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其二(1)

  在昔無酒食,今但湛空觴(2)。

  春醒生浮蟻,何時更能嘗(3)!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傍(4)。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5)。

  一朝出門去,歸來良未央(6)。

  [註釋]

  (1)這首詩寫親友祭奠和出殯的情景。詩中以生前無酒飲同死後有酒不能飲相對比,曠達幽默之中,深含無限的酸楚。

  (2)湛(zhàn 佔)空觴:是說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滿了澄清的奠酒。

  (3)春醪(lǎo 勞):春酒。浮蟻:酒面上的泡沫。《文選?張衡<南都賦>》:“醪敷徑寸,浮蟻若萍。”劉良注:“酒膏徑寸,佈於酒上,亦有浮蟻如水萍也。”

  (4)餚(yáo 搖)案:指擺在供桌上的盛滿肉食的木盤。餚:葷菜。案:古代進食用的一種短腳木盤。盈:指擺滿。

  (5)荒草鄉:指荒草叢生的墳地。按:逯本據(樂府詩集)於此句後校增“荒草無人眠,極視正茫茫”二句,為諸本所無。然此二句與第三首“四面無人居”、“荒草何茫茫”等句重複,故當刪去。

  (6)出門去:指出殯。良未央:未有盡頭,遙遙無期。良:確,誠。

  [譯文]

  生前貧困無酒飲,

  今日奠酒盛滿觴。

  春酒清香浮泡沫,

  何時能再得品嚐!

  佳餚列案滿面前,

  親友痛哭在我旁。

  想要發言口無聲,

  想要睜眼目無光。

  往日安寢在高堂,

  如今長眠荒草鄉。

  一朝歸葬出門去,

  想再歸來沒指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