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三子能言》原文閱讀練習

陶淵明《三子能言》原文閱讀練習

  引導語:陶淵明是晉宋時期文學家,一生創造很多的詩集,下面是小編整理他的《三子能言》原文以及相關的閱讀練習,與大家分享學習。

  三子能言

  沛國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聲無言。忽有一客從門過,因乞飲,聞其兒聲,問之曰:“此是何聲?”答曰:“是僕之子,皆不能言。”客曰:“君可還內省過,何以至此?”主人異其言,知非常人。良久出雲:“都不憶有罪過。”客曰:“試更思幼時事。”入內,食頃①,出語客曰:“記小兒時,當床上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從外得食哺,三子皆出口受之,積日如此。試以指內巢中,燕雛亦出口承受。因取三薔茨②,各與食之。既而皆死。母還,不見子,悲鳴而去。昔有此事,今實悔之。”客聞言,遂變為道人之容,曰:“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言訖,便聞其子言語。周亦忽不見此道人。

  (選自《搜神後記》陶潛著有刪改)

  【註釋】

  ①食頃:吃一頓飯的時間。形容時間短。②薔茨:薔薇的一部分,有毒性,待考證。

  【參考譯文】

  沛郡有位姓周計程車紳,一次添了三個兒子。(然而他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年齡眼看都快二十歲了,都是一張開嘴只能“嗚哩哇啦”地,卻不會說話。(一天,)突然有位客人從他門前經過,口渴了想討杯茶水。聽到了屋裡那幾個傻兒的聲音,問道:“這是什麼聲音啊?”周某回答:“這是我的兒子(發出的聲音),(他們)都不會說話。”客人說:“您可回想、反省過(自己曾經犯過的)過錯呢,(否則,)怎麼到這樣的地步呢?”周某聽他所說的話,認為很奇異,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想了很長時間,出口說:“我(積德行善,實在)都想不起做過什麼缺德壞良心的事啊。”客人說:“你換著(思路)再想想,幼年時做過什麼事。”周某進入內室,(大約)一頓飯的時間,出來對客人說:“我想起來了。記得在我小時候,正當床上面有燕子窩,窩裡有三個小燕子,母燕子從外面尋食回來餵它們。三個小燕子都張著嘴等著,天天都是如此。我試著用手指伸進窩裡,小燕子以為母燕來餵食,也張嘴承受。我找了些薔茨,各自餵給它們吃。不大會兒,都死了。母燕回來,不見自己的孩子,悲慘地鳴叫著飛走了。許多年前,我實在辦了件蠢事,今天想起來也實在是追悔莫及啊。”客人聽到這些話,就變成了道人的模樣,說:“您已經自己知道後悔(悔恨)了,罪孽現在就算除去(贖)了吧。”話剛說完,就聽到周某幾個兒子說話的聲音。而周某也突然不見了這個道人。

  陶淵明《三子能言》練習題

  1.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6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年且弱冠() ②主人異其言()

  ③出語客曰() ④言訖()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的“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因取三薔茨,各與食之。

  A.罔不因勢象形 B.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

  C.問塔動之因 D.餘因得遍觀群書。

  2.用“/”給下面句子劃分停頓,劃兩處。(2分)

  其母從外得食哺

  3.翻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4分)

  (1)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

  (2)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送東陽馬生學》)

  4.閱讀了這個故事,有人說:“古人真是太迷信了,這個故事反映出了古人因果報應的宿命思想。”而你不贊成這一觀點,你認為閱讀古典名著要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請你談談自己的理解。(2分)

  答案:

  5.(1)①且:將近、將要、快要②異:認為……很奇異,以……為奇異

  ③語:告訴,對……說④訖:結束、完

  (2)D

  6.(2分)其母/從外得食/哺

  7.(1)您已經自己知道後悔(悔恨)了,罪孽現在就算除去(贖)了吧。

  (2)略

  8.(能從“多行善事、懂得自省、聞過即改、從善如流、善待動物、愛惜生靈”等方面概括看法,言之成理皆可。)

  我覺得這個故事也反映了古人樸素的自然觀,一定程度上警告和批評了那些虐殺動物的人。(觀點)周氏因為殺死了小燕子,嚐到了自己兒子是殘疾的苦果,看似很荒唐,但曲折了體現了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提醒我們能像善待人類自己一樣善待動物。

 

  陶淵明簡介:

  晉宋時期文學家。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陶侃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讚賞外祖孟嘉的沖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前期(41歲以前),他渴望進取,渴望幹一番事業,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軍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於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時官時隱,舉棋不定。後期(41歲以後),陶淵明因時局動盪,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

  義熙四年,即歸隱後第二年,他家鄉遭焚,生活陷入極端貧困,但他安貧樂道;義熙末年,朝廷徵他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濟勸他出山,他守節不仕。這個時期起主導作用的顯然是道家思想。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東晉元熙二年(420),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詠懷詩

  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瞭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誌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