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與謝靈運藝術特色之比較

陶淵明與謝靈運藝術特色之比較

  對於陶謝的詩歌藝術,既可作橫向的比較,又可作縱向的比較。橫向的比較,是把他們放到同一個層面上,靜止地比較其藝術的異同。縱向的比較,是從文學史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考察從陶到謝詩歌藝術的變化及其意義。本文主要採用後一種方法。

  論年齡,謝靈運比陶淵明只小二十歲。論詩歌藝術,他們卻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時代。陶淵明結束了一個時代,謝靈運開啟了一個時代。但是因為陶謝一向並稱,這個區別反不被人注意了。

  文學史上通常將魏晉南朝作為一整個時期來研究。其實,魏晉和南朝屬於兩個不同的時期,至少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階段。魏晉詩歌上承漢詩,總的看來詩風是古樸的。南朝詩歌則一變魏晉的古樸,開始追求聲色。而詩歌藝術的這種轉變,就是從陶謝的差異開始的'。陶淵明是魏晉古樸詩歌的集大成者,魏晉詩歌在他那裡達到了高峰。謝靈運卻另闢蹊徑,開創了南朝的一代新風。正如明陸時雍所說:“詩至於宋,古之終而律之始也。體制一變,便覺聲色俱開。謝康樂鬼斧默運,其梓慶之乎。”汪師韓曰:“何仲默謂:‘古詩之法亡於謝’,特識也,獨不當先謂詩溺於陶耳。我們如果研究詩人的系列,很明顯地,陶淵明屬於阮籍、左思等老一輩詩人的行列;而謝靈運則屬於沈約、謝等新一代詩人的隊伍。詩風遞的痕跡是顯而易見的。

  在晉宋之際,謝靈運代表了詩歌藝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所以在生前就贏得極高的聲譽,死後又受到普遍的推崇。沈約修《宋書》,單獨為他列傳,並在他的傳後寫了一篇長論,論述了自先秦至宋代文學發展的歷史,可見謝靈運在南朝文壇上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若論詩歌的藝術成就,謝靈運顯然遠不及陶淵明,但他邁出了必須有人邁出的一步,他在藝術上的探索和創新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可以說,如果沒有謝靈運所開創的新詩風,就沒有唐詩藝術的高度成就。沒有謝靈運等人潛心於藝術技巧的研究與實踐,就沒有唐詩的多彩與多姿。評論家們一致認為盛唐的傑出詩人王維得力於陶淵明,殊不知王維得力於謝靈運的地方也不少。王維是繼承了陶謝這兩種詩歌傳統,再加以發展,才創造出足以代表盛唐山水詩的作。廣而言之,整個盛唐詩歌也是吸取了這兩種傳統的精華,才達到了詩歌藝術的高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