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田園詩代表作

陶淵明田園詩代表作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陶淵明田園詩代表作,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淵明(約 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據說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 “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故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諡為“靖節”,後世稱“陶靖節”。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 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汙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陶淵明代表作品:

  《歸園田居》作者是宋代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

  南山下有我種的豆地,雜草叢生而豆苗卻稀少。早晨起來到地裡清除雜草,傍晚頂著月色扛著鋤頭回家。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夕陽的露水沾溼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溼了並沒有什麼值得可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

  《飲酒》作者是宋代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牆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義,我該怎樣表達內中深奧!

  《桃花源記》作者是宋代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透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裡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訊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裡去,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歸去來兮辭》作者是宋代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為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讀山海經》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譯文】

  精衛銜著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刑天揮舞著盾斧,剛毅的鬥志始終存在。同樣是生靈不存餘哀,化成了異物並無悔改。如果沒有這樣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時光又怎麼會到來呢。

  《歸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翼翼歸鳥,相林徘徊。

  豈思失路,欣及舊棲。

  雖無昔侶,眾聲每諧。

  日夕氣清,悠然其懷。

  【譯文】

  遠方的歸鳥啊,在樹林間來回飛翔。難道是因為思念失去的路途,欣然地棲息在以前的樹枝上。雖然已經沒有以前的.伴侶了,可是所有鳥兒的聲音不都是和我唱和嗎?和煦的陽光清新的空氣,讓我覺得的心覺得非常的自在自得。

  《歸園田居其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虛里人,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以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譯文】

  鄉居少與世俗交遊,僻巷少有車馬來往。白天依舊柴門緊閉,心地純淨斷絕俗想。經常涉足偏僻村落,撥開草叢相互來往。相見不談世俗之事,只說田園桑麻生長。我田桑麻日漸長高,我墾土地日漸增廣。經常擔心霜雪突降,莊稼凋零如同草莽。

  《移居其二》作者為宋代文學家陶淵明。其全文如下: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譯文】

  春秋兩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經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誦新詩篇。經過門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飲共歡。要幹農活便各自歸去,閒暇時則又互相思念。思念的時候,大家就披衣相訪,談談笑笑永不厭煩。這種飲酒言笑的生活的確很美好,拋棄它實在無道理可言。穿的吃的需要自己親自去經營,躬耕的生活永不會將我欺騙。

  《飲酒其八》作者為宋代文學家陶淵明。其全文如下: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譯文】

  青翠的松樹生長在東園裡,荒草埋沒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結的時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這才顯現出它卓爾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樹林中人可能還不覺得,單獨一棵樹的時候人們才稱奇。我提著酒壺撫弄寒冬中的樹幹,有時候又極目遠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夢幻一樣,又何必被俗世的塵囂羈絆住腳步呢。

  《飲酒·青松在東園》作者為宋代詩人、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翻譯】

  青翠的松樹生長在東園裡,荒草埋沒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結的時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這才顯現出它卓爾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樹林中人可能還不覺得,單獨一棵樹的時候人們才稱奇。我提著酒壺撫弄寒冬中的樹幹,有時候又極目遠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夢幻一樣,又何必被俗世的塵囂羈絆住腳步呢。

  《雜詩十二首其二》作者為宋代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翻譯】

  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升起。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風吹入戶,在夜間枕蓆生涼。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一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

  《詠荊軻》作者為西晉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翻譯】

  燕國太子喜歡收養門客,目的是對秦國報仇雪恨。他到處招集有本領的人,這一年年底募得了荊卿。

  君子重義氣為知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京。白色駿馬在大路上鳴叫,眾人意氣激昂為他送行。

  個個同仇敵愾怒髮衝冠,勇猛之氣似要衝斷帽纓。易水邊擺下盛大的別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漸離擊築築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雲。座席中吹過蕭蕭的哀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

  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他明知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

  登車而去何曾有所眷顧,飛車直馳那秦國的官廷。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里,曲折行進所經何止千城。

  翻完地圖忽地現出匕首,秦王一見不由膽顫心驚。可惜呀!只可惜劍術欠佳,奇功偉績終於未能完成。

  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死去, 但他的精神永遠激勵後人。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作者為魏晉南北朝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餘。

  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

  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翻譯】

  年少寄身世事外,我心所好在琴書。身芽粗衣情自樂,經常貧困心安處。機會來臨且迎合,暫時棲身登仕途。棄杖命人備行裝,暫別田園相離去。孤舟遙遙漸遠逝,歸思不絕繞心曲。此番行程豈不遠?艱難跋涉千里餘。異鄉風景已看倦,一心思念園田居。雲端飛鳥水中魚,見之使我心慚羞。真樸之念在胸中,豈被行為所約束?且順自然任變化,終將返回隱居廬。

  《雜詩·人生無根蒂》作者為魏晉南北朝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翻譯】

  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並不等待人。

  《移居二首其一》作者為宋朝詩人、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蓆。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翻譯】

  從前想移居住到南村來,不是為了要挑什麼好宅院;聽說這裡住著許多純樸的人,願意同他們度過每一個早晚。這個念頭已經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這件大事辦完。簡樸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夠擺床鋪就能心安。鄰居朋友經常來我這裡,談談過去的事情,人人暢所欲言;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

  附:

  飲酒陶淵明名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關於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牆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

  這之中隱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說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

  這首古詩鑑賞

  這大致在魏晉以前,以儒家學說為核心,中國人一直相信人類和自然界都處於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這一種外於而又高於人的個體生命的權威,在東漢未開始遭到強烈的懷疑。於是就迎來了個性覺醒的時代;在文學創作中,相應地有了所謂“人的主題”的興起。但個性覺醒,既是舊的困境與背謬的結束,又是新的困境與背謬的發現與開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個體生命與永恆的宇宙的對立。詩人們不斷髮出哀傷的感嘆:“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自顧非金石,咄令人悲”(曹植《贈白馬王彪》);“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阮籍《詠懷詩》)。人們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無限存在對有限人生的壓迫。

  不過即使說困境與背謬註定要伴隨人類的全部程序(這是一個存在主義的觀念),在不同的階段上,人還是要尋找不同的解脫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詩意上的,人也要發現一種完美的生命形態。所以到東晉末,在玄學的背景中,陶淵明的詩開始表現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這就是反對用對立的態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而是相反地強調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在他的這《飲酒》第五首之中,表現得最為充分而優美。憑著它那淺顯的語言、精微的結構、高遠的意境、深蘊的哲理,這首詩幾乎成了中國詩史上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篇。

  這首詩的宗旨是歸復自然。而歸復自然的第一步,是對世俗價值觀的否定。自古及今,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大抵是人們所追求的基本物件,也便是社會所公認的價值尺度。儘管莊子早就說過,這一切都是“賓”,即精神主體的對立面(用現代語彙說,就是“異化”),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終究無法擺脫。而陶淵明似乎不同些。他當時剛剛從官場中退隱,深知為了得到這一切,人們必須如何鑽營取巧、裝腔作勢,恬不知恥地丟去一切尊嚴。他發誓要扔下這些“賓”的東西,回到人的“真”性上來。

  因此就有了這首詩的前四句。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車馬喧”,意味著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所謂“冠帶自相索”。因為陶淵明喜歡訴窮而人們又常常忘記貴胄之家的“窮”與平民的“窮”全不是一回事,這兩句詩的意味就被忽視了。實在,陶家是東晉開國元勳陶侃的後代,是潯陽最有勢力的一族。所以,儘管陶淵明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門無車馬終究是不尋常的。所以緊接著有一問:你如何能做到這樣?而後有答,自然地歸結到前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遠”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脫於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此處的“心遠”便是對那爭名奪利的世界取隔離與冷漠的態度,自然也就疏遠了奔逐於俗世的車馬客,所居之處由此而變得僻靜了。進一步說,“車馬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也是象徵。它代表著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

  詩的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語,其實結構非常嚴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轉折,第三句承上發問,第四句回答作結。高明在這種結構毫無生硬的人為痕跡,讀者的思路不知不覺被作者引導到第四句上去了。難怪連造語峻峭的王安石也大發感慨: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