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王安石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王安石

  《書湖陰先生壁⑴ 其一》

  作者:王安石

  茅簷長掃淨無苔⑵,花木成畦手自栽⑶。

  一水護田將綠繞⑷,兩山排送青來⑸。

  《書湖陰先生壁其二》

  作者:王安石

  桑條索漠花(6),風斂餘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註釋:

  ⑴書:書寫,題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蘇南京)時的鄰居。

  ⑵茅簷:茅屋簷下,這裡指庭院。無苔:沒有青苔。

  ⑶成畦(qí ):成壟成行。 畦:經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⑷護田:這裡指護衛環繞著園田。

  ⑸排(tà):開門。 :小門。送青來:送來綠色。[1] [2]

  (6)(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裡的`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見的苦花。

  書湖陰先生壁其一譯文:

  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並且環繞著農田;兩座大山開啟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書湖陰先生壁其二譯文:

  桑樹枝葉茂,花也十分盛。清風吹送花餘香,悄悄地送過牆頭。 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 ,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

  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臨川縣城鹽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曆二年(1042)進士。嘉祐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及呂惠卿等註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