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詩元日草書作品

王安石詩元日草書作品

  王安石筆下的這首元日詩,肯定是因為一個街道,一個社群,或者一個市中心,大家共同享受著的這樣快樂日子所產生的熱情、激動、興奮、歡悅,使他心生感觸而創作出來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安石詩元日草書作品,歡迎閱讀。

  王安石詩元日草書作品1

  王安石詩元日草書作品2

  王安石詩元日草書作品3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註釋

  1、元日:農曆正月初一。

  2、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3、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 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4、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5、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賞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永珍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透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元日與屠蘇酒

  大家都知道,《元日》中的“元日”就是現在的春節。在這首詩裡,大詩人王安石寫到了宋朝人在慶祝春節時放爆竹、換桃符、喝屠蘇酒這三種傳統風俗。放爆竹就是現在的放炮仗,換桃符就是現在的貼春聯,這兩種春節風俗一直沿用至今,但春節喝屠蘇酒這一始於漢代,盛於唐宋的習俗,後來漸漸消失了。

  屠蘇酒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相傳屠蘇是一種闊葉的'藥草的名字,用這種藥草釀造的酒,稱為屠蘇酒。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裡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還有一種說法:屠,就是割;蘇,就是藥草,砍了藥草來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蘇酒”了。

  為什麼要喝屠蘇酒?

  屠蘇酒是由東漢的名醫華佗創制而成的,它是用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在酒中浸製而成的。由於冬末春初的時候,老百姓最容易傳染流感、瘟疫這樣的疾病,華佗就泡製了一種藥酒,送給百姓,讓他們在除夕的時候飲用,據說可以保一年平安。後來,這個藥方由唐代名醫孫思邈(miǎo)流傳開來。每年臘月,孫思邈總要分送給鄰里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用這包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了過年的風俗。

  喝屠蘇酒有哪些規矩?

  古時候飲屠蘇酒,規矩很特別。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閤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一家人中年紀最小的先喝,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年紀越大的越後喝。原因是小孩過年增加了一歲,所以大家要祝賀他;而老年人過年則是生命又少了一歲,拖一點時間後喝,表示挽留,含有祝他們長壽的意思。這種先少後長喝屠蘇酒的風俗流傳了很多年。宋朝文學家蘇轍所作的《除日》一詩裡,有這樣兩句:“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