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詩歌鑑賞

王安石《梅花》詩歌鑑賞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安石《梅花》詩歌鑑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註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簡析】

  這首詩透過寫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潔白無瑕,讚美了梅花高貴的品德和頑強的生命力。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從物與環境的結合中提煉出的具有特別的精神象徵的意象。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一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松,以畫,畫姿則聯想盡在松姿中;以詩寫神,則松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神,皆謂借物言志。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於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詩可畫,不同的是松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徵: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徵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獨角戲,環境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主要還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境結合,當然在墨畫中環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一種環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牆角”兩字點出環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牆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牆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數枝”與“牆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枝梅”的姿態。“凌寒”兩字更是渲染了一種特別的氣氛,寒風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一幅有數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獨自開”三字就如一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一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並且是“遙知”。為什麼?“為有暗香來”。“暗香”無色,卻為畫面上了一片朦朧的色彩。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著一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的動感。也像飄來一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透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援,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賞析

  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

  前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牆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牆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資訊;“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於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徵。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並非首創。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人的心理狀態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鬥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緻。“遙知不是雪”,著眼於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儘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於遠處所看到的牆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牆角數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在聯絡,顯示出全詩結構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藉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雲,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係。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牆角數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於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如果說,這首《梅花》詩所吟詠的梅花,不僅讓人領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韻,而且給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別具一格的鮮明印象,那麼,這首詩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詠的梅花,令人賞心悅目,獲得藝術美的享受。

  賞析:

  王安石的這一首《梅花》詩,吟詠的是早梅。全詩雖然僅僅20個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表現出梅花獨步早春,真純無瑕,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頑強的生命力。

  詩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他積極推進改革,力主變法,受到保守勢力的頑強阻撓,當時他心情異常複雜。詩中寫梅花傲霜鬥雪,凌寒怒放,反映了他此時的孤獨寂寞和艱難處境,同時也表明自己不畏權貴,孤芳自賞的志向與品格。

  詩的前兩句,寫在春寒料峭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復甦,唯獨牆角的數枝梅花,抗嚴寒,傲冰雪,形單影隻獨自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牆角寂寞處有幾枝潔白的梅花,迎著寒風孤獨地盛開著。

  詩的後兩句,“看似尋常最奇崛”,寫梅花的色與香,格外的新穎別緻。從視覺形象上寫梅花皎潔似雪,冰清玉潔,從嗅覺上突出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為什麼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約約地傳來一陣陣的幽香。

  這首小詩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思,將自己的心境寄託於品質高潔的梅花,語言樸素,字字精工,明麗清新,意境深遠。

  【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號半山。逝世後追諡號“文”,世人稱其為王文公。小字獾郎,晚年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qiú)勁有力,警闢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 著有《臨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