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長信秋詞》

王昌齡《長信秋詞》

  導語:作為宮怨詩,這一首《長信秋詞》是很有特色的,為唐代著名的文學家王昌齡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昌齡的《長信秋詞》,歡迎閱讀!

  《長信秋詞(其一)》王昌齡唐詩鑑賞

  長信秋詞(其一)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

  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忱無顏色,

  臥聽南宮清漏長。

  王昌齡詩鑑賞

  這組詩共五首,寫於天寶年間(742—756),詩人第二次被貶之前。本詩為組詩的第一首。

  “長信”原是漢代宮殿名,太后所居。《三輔黃圖》三記載:“長信宮,漢太后常居之..後宮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宮殿皆以長信、長秋為名。”

  漢代雁門郡樓煩班況女、班彪姑,成帝時選入宮為婕妤,史稱班婕妤。婕妤,是漢代女官名,武帝時設定。

  據《漢書·外戚傳序》記載:“婕妤視上卿,比列侯”,地位很高。班婕妤曾被寵信,後為趙飛燕所譖失寵,懼讒主動請求到長信宮侍奉太后,成帝死後充奉園陵。

  樂府《婕妤怨》、《長信怨》均詠此事。王昌齡的《長信秋詞》也是與此有關的一組宮怨詩,這首宮怨詩,運用深婉含蓄的筆觸,採取以景託情的手法,寫一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中,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這是從這位少女的悲慘的一生中剪取下來的一個不眠之夜。

  在這個不眠之夜裡,詩中人憂思如潮,愁腸似結,她的滿腔怨情該是傾吐不盡的。這首詩只有四句,總共二十八個字,照說,即令字字句句都寫怨情,恐怕還不能寫出她的怨情於萬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寫景上,只留下最後一句寫到人物,而且就在這最後一句中也沒有明寫怨情。這樣寫,乍看象是離開了這首詩所要表現的主題,其實卻在藝術效果上更顯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現了主題。這是因為:

  前三句雖是寫景,卻並非為寫景而寫景,它們是為最後人物的出場服務的。就通首詩而言,四句詩是融合為一的整體,不論寫景與寫人,都是為托出怨情服務的。

  這首詩,題為《秋詞》。它的首句就以井邊梧桐、秋深葉黃點破題,同時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它一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蕭瑟冷寂的環境之中。

  次句更以珠簾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時間已是深夜,從而把這一環境描畫得更為淒涼。接下來,詩筆轉向室內。室內可寫的景物應當很多,而作者只選中了兩件用具。其寫熏籠,是為了進一步烘染深宮寒夜的環境氣氛;寫玉枕,是使人聯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單。

  作者還用了“無顏色”三字來形容熏籠、玉枕。這既是實寫,又是虛寫。實寫,一是說明這是一個冷宮,室內的用具都已年久陳舊,色彩黯淡;二是說明時間已到深夜,爐火、燈光都已微弱,周圍的物品也顯得黯然失色。虛寫,則不必是器物本身“無顏色”,而是伴對此器物之人的主觀感覺,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寫到這裡,詩中之人已經呼之欲出了。

  最後,讀者終於在熏籠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這時,回過頭來看前三句詩,才知道作者是遙遙著筆、逐步收縮的。詩從戶外井邊,寫到門戶之間的珠簾,再寫到室內的熏籠、床上的玉枕,從遠到近,句句換景,句句騰挪,把讀者的視線最後引向一點,集中到這位女主角身上。這樣,就使人物的出場,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滿而發之效。

  作為宮怨詩,這一首是很有特色的。“金井”、“珠簾”、“熏籠”、“玉枕”等都是宮中華貴器物,與主人公索漠孤苦的'心情形成鮮明對比,這位失寵宮人的內心痛苦,給讀者的印象是深刻的。如將它與詩人的另一首《西宮秋怨》對比,則感受更深。《西宮秋怨》曰:“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卻恨含情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不論南宮的器物如何華貴,也不論西宮的美人如何妝麗色豔,到頭來也只有臥聽宮漏、空懸明月,君王未必臨幸。這就是古代宮人普遍的可悲命運。

  沈德潛《唐詩別裁》四稱王昌齡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謂之唐人騷語可。”這一見解極為深刻。王昌齡的絕句主要表現四方面的內容:即邊塞、離別、閨怨和宮怨,尤以後二類的分量較重。追根溯源,歷來的閨怨詩也好,宮怨詩也好,無不包含詩人自身的隱憂。王昌齡自謂“久於貧賤,是以多知危苦之事。”(《上李侍郎書》)宮中的令人同情的“危苦之事”就是宮女特有的精神痛苦。王昌齡的宮怨詩所揭示的宮女所受的精神折磨,正是腐朽的宮廷制度和所謂“明主”、“君王”一手造成的,所以他的宮怨詩有很高的認識意義和思想價值。

  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 其三》賞析

  【原文】

  《長信怨》押灰韻

  作者: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註解】

  1. 長信怨:一作《長信秋詞》。長信:漢宮殿名。《長信怨》寫班婕妤失寵後自避長信宮的故事。

  2. 奉帚平明:意為清早殿門一開,就捧著掃帚在打掃。

  3. 團扇:圓形的扇。

  4. 裴回:即徘徊。

  5. 日影:象徵皇帝恩德。

  【韻譯】

  清晨金殿初開,就拿著掃帚掃殿堂;

  姑且手執團扇徘徊度日,消磨時光。

  即使顏白如玉,還不如醜陋的寒鴉;

  它飛還昭陽殿,還帶君王的日影來。

  【作者簡介】

  王昌齡(約690~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早年貧賤,近於不惑之年,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弘辭, 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之亂中為人所殺。少伯七言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尤稱神品。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評析】

  本詩是詩人《長信秋詞》五首之一,借描寫班婕妤失寵被貶長信宮的故事,以漢喻唐,表現了唐代被遺棄失寵宮女的幽怨之情。漢成帝時,班婕妤美而善文,初很受漢成帝寵幸,後來成帝偏倖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班婕妤為避趙氏姐妹妒害,隨即求供養太后於長信宮,度過寂寞一生。

  詩的首句即寫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寫婕妤曾作“團扇詩”《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涼被棄篋中;表現了班婕妤捧帚打掃宮殿時的偷閒和沉思,表現她孤寂無聊的精神,哀嘆她如同團扇的命運。三、四句以寒鴉作比,寫雖顏美如玉,失寵之後卻不如醜陋的烏鴉。寒鴉尚能從皇帝身邊飛過,分享皇帝恩德,而今處幽冷深宮之人卻不及它,相比之下更見前者命運之悲。以顏色比顏色,雖不同倫類,卻顯得奇特精巧,寫出宮女失寵之後,對其同類的嫉羨之情。全詩構思奇特,怨意悠遠。

  相傳班婕妤曾作《團扇詩》:“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詞詩也借用其典故。

  樂府《相和歌·楚調曲》評曰,這首詩是詩人眾多宮怨詩中最出色的,它借托舊事,對宮中婦女的不幸命運表示了同情,後兩句寫得十分微妙傳神。

  這是唐代著名的宮怨詩。詩中前兩句寫班婕妤捧帚打掃宮殿時的偷閒和沉思,表現她孤寂無聊的精神,哀嘆她如同團扇的命運。後兩句以寒鴉作比,寫她貌美卻反不及寒鴉的怨情。寒鴉尚能從皇帝身邊飛過,分享皇帝恩德,而今處幽冷深宮之人卻不及它,相比之下更見前者命運之悲。沈德潛評曰:“寒鴉帶東方日影而來,見己之不如鴉也。優柔婉麗,含蘊無窮,使人一唱而三嘆。”全詩構思奇特,怨意悠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