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王昌齡賞析

邊塞詩王昌齡賞析

  導語: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非常善於描寫邊塞景色,他的邊塞詩在中國文學上是非常的有名的。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昌齡邊塞詩,歡迎閱讀!

  一、《觀江淮名勝圖》

  刻意吟雲山,尤知隱淪妙。

  遠公何為者,再詣臨海嶠。

  而我高其風,披圖得遺照。

  援毫無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掃荊門煙,明標赤城燒。

  青蔥林間嶺,隱見淮海徼。

  但指香爐頂,無聞白猿嘯。

  沙門既雲滅,獨往豈殊調。

  感對懷拂衣,胡寧事漁釣。

  安期始遺舄,千古謝榮耀。

  投跡庶可齊,滄浪有孤棹。

  二、《朝來曲》

  月昃鳴珂動,

  花連繡戶春。

  盤龍玉臺鏡,

  唯待畫眉人。

  三、《送李十五》

  怨別秦楚深,

  江中秋雲起。

  天長杳無隔,

  月影在寒水。

  四、《送別》

  春江愁送君,

  蕙草生氤氳。

  醉後不能語,

  鄉山雨紛紛。

  五、《送劉十五之郡》

  平明江霧寒,

  客馬江上發。

  扁舟事洛陽,

  窅窅含楚月。

  六、《題僧房雙桐》

  棕櫚花滿院,

  苔蘚入閒房。

  彼此名言絕,

  空中聞異香。

  七、《宴春源》

  源向春城花幾重,

  江明深翠引諸峰。

  與君醉失松溪路,

  山館寥寥傳暝鍾。

  八、《重別李評事》

  莫道秋江離別難,

  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

  隨意青楓白露寒。

  九、《巴陵送李十二》

  搖曳巴陵洲渚分,

  清江傳語便風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

  日暮蒹葭空水雲。

  十、《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十一、《龍標野宴》

  沅溪夏晚足涼風,

  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絃歌愁遠謫,

  青山明月不曾空。

  十二、《出塞》

  騮馬新跨白玉鞍,

  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

  匣裡金刀血未乾。

  十三、《從軍行》

  大將軍出戰,

  白日暗榆關。

  三面黃金甲,

  單于破膽還。

  十四、《從軍行》

  大漠風塵日色昏,

  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

  已報生擒吐谷渾。

  十五、《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十六、《採蓮曲二首》

  吳姬越豔楚王妃,

  爭弄蓮舟水溼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

  採罷江頭月送歸。

  十七、《春宮怨》

  昨夜風開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

  簾外春寒賜錦袍。

  十八、《送薛大赴安陸》

  津頭雲雨暗湘山,

  遷客離憂楚地顏。

  遙送扁舟安陸郡,

  天邊何處穆陵關。

  十九、《塞上曲》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二十、《送李棹遊江東》

  清洛日夜漲,微風引孤舟。

  離腸便千里,遠夢生江樓。

  楚國橙橘暗,吳門煙雨愁。

  東南具今古,歸望山雲秋。

  二十一、《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

  石溪流已亂,苔徑人漸微。

  日暮東林下,山僧還獨歸。

  昔為廬峰意,況與遠公違。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會尋名山去,豈復望清輝。

  二十二、《客廣陵》

  樓頭廣陵近,九月在南徐。

  秋色明海縣,寒煙生里閭。

  夜帆歸楚客,昨日度江書。

  為問易名叟,垂綸不見魚。

  二十三、《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

  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

  時餘採菖蒲,忽見嵩之陽。

  稽首求丹經,乃出懷中方。

  披讀了不悟,歸來問嵇康。

  嗟餘無道骨,發我入太行。

  二十四、《越女》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

  二十五、《留別岑參兄弟》

  江城建業樓,山盡滄海頭。

  副職守茲縣,東南棹孤舟。

  長安故人宅,秣馬經前秋。

  便以風雪暮,還為縱飲留。

  貂蟬七葉貴,鴻鵠萬里遊。

  何必念鐘鼎,所在烹肥牛。

  為君嘯一曲,且莫彈箜篌。

  徒見枯者豔,誰言直如鉤。

  岑家雙瓊樹,騰光難為儔。

  誰言青門悲,俯期吳山幽。

  日西石門嶠,月吐金陵洲。

  追隨探靈怪,豈不驕王侯。

  二十六、《變行路難》

  向晚橫吹悲,風動馬嘶合。

  前驅迎旗節,千里陣雲匝。

  單于下陰山,砂礫空颯颯。

  封侯取一戰,豈復念閨閣。

  二十七、《九日登高》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二十八、《小敷谷龍潭祠作》

  崖谷噴疾流,地中有雷集。

  百泉勢相蕩,巨石皆卻立。

  跳波沸崢嶸,深處不可挹。

  昏為蛟龍怒,清見雲雨入。

  靈怪崇偏祠,廢興自茲邑。

  沉淫頃多昧,簷宇遂不葺。

  吾聞披明典,盛德催世及。

  生人載山川、血食報原隰。

  豈伊駭微險,將以循氓揖。

  奔飛振呂梁,忠信亦我習。

  波流浸已廣,悔吝在所汲。

  溪水有請源,蹇裳靡沾溼。

  二十九、《秋思》

  閼氏黃葉落,妾望自登臺。

  月出碧雲斷,單于秋色來。

  胡兵沙塞合,漢使玉關回。

  徵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三十、《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註釋:

  1、從軍行:樂府舊題,內容多寫軍隊戰爭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這裡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4、穿:磨破。

  5、金甲:戰衣,金屬製的鎧甲。

  6、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裡泛指當時騷擾西北邊疆的敵人。

  7、孤城:當是青海地區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8、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翻譯: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

  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賞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裡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為什麼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門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繫,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黃沙”句儘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

  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全詩表明了將士們駐守邊關的宏偉壯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