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秋夜長原文及註釋

王勃秋夜長原文及註釋

  《秋夜長》描寫的是一個閨婦為她出征的丈夫趕製寒衣的事,把一個閨婦的愁思寫得真切動人:“鳴環曳履出長廊,為君秋夜搗衣裳。纖羅對鳳皇,丹綺雙鴛鴦,調砧亂杵思自傷。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勃秋夜長原文及註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

  《秋夜長》 王勃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

  遙相望,川無樑,北風受節南雁翔,崇蘭委質時菊芳。

  鳴環曳履出長廊,為君秋夜搗衣裳。

  纖羅對鳳凰,丹綺雙鴛鴦,調砧亂杵思自傷。

  思自傷,征夫萬里戍他鄉。鶴關音信斷,龍門道路長。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註釋】

  ①秋夜長:樂府雜曲歌辭名。

  ②殊:尚,還。未央:未盡。

  ③層城:高大的城闕。綺閣:華麗的樓閣。

  ④梁:橋。曹植《贈白馬王彪》:“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樑。”

  ⑤崇蘭:即叢蘭。

  ⑥鳴環:古時貴婦行走環卿向動。履:全詩校:“一作佩。”

  ⑦鶴關:邊關。

  ⑧龍門:龍門山。在今河北省赤城縣北,為塞北邊防要地。

  ⑨“君在”句:庾肩吾《有所思》:“佳人遠千里,乃在天一方。”君,全詩校:“一作所。”

  【作品簡介】

  《秋夜長》描寫的是一個閨婦為她出征的丈夫趕製寒衣的事,把一個閨婦的愁思寫得真切動人:“鳴環曳履出長廊,為君秋夜搗衣裳。纖羅對鳳皇,丹綺雙鴛鴦,調砧亂杵思自傷。思自傷,征夫萬里戍他鄉。”意思是說:那寒冷的冬天就要降臨了,這個閨婦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便拖著鞋子起來為出征的丈夫準備寒衣。可對遠戍他鄉的丈夫的無限思念,使她胡亂地調轉著搗衣石上的衣裳,而無節奏地用搗衣棒去捶打。

  【知識擴充套件 王勃詩歌成就】

  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體來講,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或優美靜謐、隱約迷濛,如《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繪的是一幅美麗的江邊月夜圖,畫面優美迷濛,讓人心醉;或重在抒發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別薛華》,整首詩並不著意抒寫惜別之情,而是時時處處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傷之痛。“煙霧”意象在王勃送別詩中出現頻率極高,是王勃對前途命運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現,如《秋日別王長史》中“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田野籠罩在濃濃的秋霧中,淒寒而朦朧,遠處的山峰在沉沉暮靄中聚斂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霧暮煙中顯得隱約迷濛,似夢似幻。相思詩則抒發了千里之外羈客的情感:思念家鄉,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如《羈春》,則透過寫景抒發深沉的思鄉之情。園林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鍊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如《郊興》。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並取得顯著的藝術效果。遠遊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光,而且因傾注了鬱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蘊深厚。

  作者介紹

  王勃(650~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帶)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學者。王勃少時即聰慧過人,有“神童”之譽;十四歲時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戲作《檄周王雞》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參軍;後又因為受牽連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職。其父王福疇因受牽連,貶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親,渡海溺水,受驚而死。詩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史稱“初唐四傑”。王勃詩主要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抒發政治抱負、表達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對仗工整,上下蟬聯,但有些詩篇仍“浮躁炫露”,流於浮豔,沒有徹底擺脫六朝辭藻華麗綺靡的詩風。有《王子安文集》。

  作品鑑賞

  “鶴關音信斷,龍門通路長,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這幾句意謂:可寒衣雖然準備妥當,這龍門戍地的道路卻又很長很長,你在天的那一邊,我在天的這一邊,這寒衣怎麼能送到你的手中呢?只好讓它擱在那兒獨自地散發燻烤的香味了。全詩到這裡嘎然收束,那不盡的愁思,那遠戍他鄉徵人的悲苦,只好留給讀者去玩味,揣摩了。這裡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意有盡而情無限的效果。表面上看是詩人對一對“纖羅對鳳凰,丹綺雙鴛鴦”的人為分離而寄予無限的同情,實際上是作者對唐統治者發動對外擴張的非正義戰爭的'譴責與抗爭。不難看出,作者善於吸取《詩經》、《漢樂府》民歌中的精華,但比之表現的感情更為細膩,更能打動讀者的情思。可以想象,作者是和著淚永揮寫這首詩的,不過,他把眼淚灑在詩篇之外罷了。

  從詩人記事起,唐王朝就無休止的進行武力征伐。據史書記載,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興兵討伐西突厥,擒沙博羅可汗;公元661年又討伐百濟,滅掉了百濟國,並擊敗了日本的援兵;接著又徵高麗,擒高麗王高藏。作者十五歲那年,即上書右相劉祥道,抨擊唐王朝的侵略政策。該文中說:“伏見遼陽求靖,大軍頻進,有識寒心,群黎破膽。……闢地數千裡,無益神封;勤兵十八萬,空疲常卒……飛芻輓粟, 竭淮海之費 ……圖得而不圖失,知利而不知害,移手足之病,成心腹之疾。”(《上劉右相書》)這種反侵略、反擴張的思想在當時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作為詩人,王勃把這種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是理所當然的。可以說《秋夜長》是詩人作品中反映現實最深刻的詩篇之一。把這首詩放在初唐詩壇這樣一個特定的背景中來分析、來評價,不難看出作品反映現實的深度。可以肯定地說:詩人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與盛唐和中唐的現實主義詩篇已相去不遠。在那樣的時代,作者能寫出如此深刻的反映現實社會的佳作,當猶如平地而起的一聲驚雷,使得那些仍醉心於宮詩、豔詩的文人為之一震,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值得寫上一筆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