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山水詩創作的特色

王維山水詩創作的特色

  王維在山水詩方面表現出驚人的才華,這主要表現在:由形入手追求神似;情與景的水乳交融;意境更單純明淨,結構也更加完美;語言平易流暢,疏朗自然,如風行水上。下面是王維山水詩創作的特色,歡迎參考閱讀!

  我國的山水詩起源很早,但直到晉宋之際,完整的山水詩才衝破玄言詩的樊籬而蓬勃興起。到盛唐,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詩派,成為萬匯畢集的盛唐詩流中的一股清泉。王維在山水詩方面取得傑出成就,達到出神入化、妙意天成的藝術境界。其最大特色是由形入手而求神似。嚴羽說:“詩之極致有一,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謝榛說:“詩無神氣,猶繪日月無光彩。”他們都把“傳神”作為詩歌創作的最高藝術標準。王維的山水詩能以情致見長,韻味取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王維詩中表現的是心中的山水,賦予山水以人的情思。“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芙蓉花是詩人自身的寫照。“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裡館》),孤芳自賞的高人雅士就是詩人的自畫像。“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這是形象化、藝術化的禪宗空寂觀的表現。“山川秋樹苦,窗戶夜泉哀”(《哭褚司馬》);“野花愁對客,泉水咽迎人”(《過沈居士山居哭之>),這兩首詩都是哭友人之作,詩人真摯的感情使山水動情,與自己共鳴同悲,才出現樹苦、泉哀、花愁、水咽的感覺。高明的藝術家需要敏銳的感受力,他們感受的往往是人們心有所感卻難以捕捉和表達的。如:“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書事》),詩人置身於朦朧碧綠的氛圍中,那蒼苔的綠色,彷彿向詩人襲來,這種感覺是多麼微妙傳神。再如:“輕紈覺衣重,密樹苦蔭薄”(《苦熱》);“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境中”(《敕借歧王九成宮避暑應教》)等。這些詩句都經過詩人主觀情思的熔鑄,妙造自然之趣,情韻悠長,詩味雋永。

  其次,王維山水詩能刻劃出山水的性格。“在藝術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如:“千山橫黛色,數峰出雲間”(《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大壑隨階轉,群山入戶登”(《韋給事山居》),“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洲李使君》)。永珍紛呈的群山,有的壯闊、有的幽秀、有的空曠、有的雄奇,各個具有豐富的個性特徵,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

  同是山澗的飛瀑流泉,在詩人筆下卻情態各異。如:“瀑泉吼而噴,怪石看欲落”(《燕子龕禪師》),狀出急瀑飛泉不馴服的.性格。“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幽咽泉水的低唱反襯出深山古寺的靜寂幽深。再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垂直升騰的孤煙,雄渾的落日正是塞外的典型風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刑桂州》),《紅樓夢》中香菱也說,“這‘白’、 ‘青’兩個字,也似無理,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盡”,一語中的。第三,王維山水詩還表現在他善於表現畫面的動態美。古人說:“全篇工緻而不流動,則神氣索然。”“形體雖具,不可無啼聲”。可見要傳景之神需寫其動。如:“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入處宿,隔水問樵夫。”(《終南山》)白雲在山頂飄動,時開時合。瀰漫于山間的青藹時有時無,山嶺時陰時晴。詩人和樵夫隔水問答,回聲在谷中迴盪,更襯出終南山之空曠深廣。王維山水詩的藝術特色還體現在表現手法的提高與豐富方面。

  首先,他的山水詩具有自然天成的本色。《文心雕龍·原道》雲:“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賚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鰉。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如:“冬中餘雪在,墟上春流駛。風日暢懷抱,山川好天氣”(《晦日遊大理葦卿城南別業四首》),“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西東,浣紗明月下”(《白石灘>)等,都是用自然之語繪自然之景,達自然之情,不假雕飾而意到辭工。

  其次,王維山水詩構圖獨具匠心。“詩不患無景,而患景煩”,這是山水詩景物取捨的經驗總結。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靜”是春山的主要特徵,彷彿聽得見桂花落地之聲。月亮一出驚醒棲息熟眠的山鳥,它們時而發出一聲聲的嗚叫,增添春山的靜謐。又如:“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雲”(《欹湖》)用景物的描寫烘托出悠悠的別情,幽咽的簫聲伴隨著他漸行漸遠,消失在湖口,只見那青藹的山峰上卷著多情的白雲。景物簡明而和諧,畫外的景色卻引人遐想。紙墨盡處,餘味無窮。

  王維山水詩長處還表現在構圖經營位置。如:“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新晴晚望》),“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桃源行》),“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淇上即事田園》),“山下孤村遠樹,天邊獨樹高原”(《田園樂》)等,克服平面圖的呆板,成為活生生的立體圖畫。第三,山水景物的開鋪設色也很有特色。馬克思說:“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如:“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中》)“綠豔閒且靜,紅衣淺復深”(《紅牡丹》),“古壁蒼苔黑,寒山遠燒紅”(《河南嚴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在王維詩歌的調色盤上,色彩是如此豐富,準確地再現出自然界呈現給我們的五彩繽紛的色彩。

  色彩不僅要豐富,還要和諧。“設色不以深淺為難,難於設色相和。和則氣韻生動,否則形跡宛然,畫無生氣”。“相和”就是指顏色調配得和諧,鋪什麼彩設什麼色要和詩歌表現的客觀環境及作者的情致協調一致,融合無間。如:“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增從弟司庫員外觫》),“青草肅登陂,白雲移翠嶺”(《林園即事寄舍弟觥》), “連天凝黛色,百里遙青冥”(《華嶽》)。

  王維山水詩的語言,不鉤奇抉異而又洗脫凡近,“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輝”(《送別》),“帶”字狀樹木依依不捨,挽留行人。“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歸嵩山作》),“滿”字寫出落日餘輝灑遍大地的美景。“青菰臨水映,白鳥向山翻”(《輞川閒居》)“翻”字狀出白鳥在山中翱翔的雄姿。這些字俗字見奇,常字見新,樸字見色。王維山水詩語言的功力還表現在煉字的工穩上。如“青山橫蒼林,赤日圍平陸”(《冬日遊覽》)的“橫”“圍”;“月迥藏珠鬥,雲消出絳河”(《同崔員外球宵寓直》)的“藏”,“出”;“槐色陰清晝,楊花惹春暮”(《送邱為往唐州》)的“陰”、“惹”等等。這些字貼切穩妥,出人意料之外又在常理之中,使景物生姿添色,讓詩意醇厚雋永,成為“一字見境界”的典範。

  王維的山水詩,既有精細的刻劃,又注重完整的意境;既有明麗的色彩,又有深長雋永的輕微;既包含哲理,又避免枯淡無味的表述,而且風格多變,極富藝術創作性。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創作正是在詩情和畫意的互相滲透和發生中,豐富和發展中國古典詩歌藝術,不愧為百花爭豔的盛唐詩壇的一支奇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