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行》王維唐詩鑑賞

《老將行》王維唐詩鑑賞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將行》王維古詩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取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鬚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立功勳。

  王維詩鑑賞:

  這是一首歌頌一位老將的七古歌行。行,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這位老將一生戰沙場,功勳卓著,卻不得封賞,備受冷落。詩人對他的遭遇充滿了同情和不平,揭露了當權者冷酷無情、濫賞謬罰的昏庸。老將在境遇淒涼年老體衰的情況下,仍懷著雄心壯志請纓殺敵,表現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英雄本色。

  詩人對他的高尚節操和愛國精神熱烈的讚揚。

  這首詩刻畫老將,善於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抓住人物典型的行動,層層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全詩三段,每十句為一段。第一段主要是運用誇張的手法,在對敵鬥爭中表現老將年輕時的驍勇。“步行”句:《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漢名將李廣在雁門擊匈奴,受傷被擒,途中奪取胡騎馳回。胡,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這裡指匈奴。“射殺”句:

  《晉書·周處傳》說:周處膂力過人,但為害鄉里,後來他改邪歸正,射殺南山白額虎,又入水斬蛟,為父老們排除憂患。全句說,敢和勇敢的黃鬚兒曹彰較量本領。鄴下:鄴城,魏都,在今河南安陽市北,河北磁縣東南。黃鬚兒:曹操的次子曹彰,性剛勇,善戰,卻常將戰功歸於下屬。因他長黃色鬍鬚,曹操愛稱他為“黃鬚兒”。“衛青”句:衛青是漢武帝時名將,官至大將軍。他的外甥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常衝鋒在前,深入敵後,屢建奇功B,被認為有“天幸”。

  因衛、霍是表親,此處借用霍事。“李廣”句:《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李廣勇武過人,屢建戰功,卻不得功名爵賞,自嘆命運不好。詩人寫他有飛將軍李廣之智勇,“步行”奪得過敵人的戰馬,引弓射殺過兇猛的“白額虎”,又象曹彰那樣奮勇殺敵,卻將功勞歸於諸將。接著又寫他身經百戰,用兵神速,馳騁千里,威震敵膽。最後的“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兩個警句作一個小收束,借李廣與衛青的典故,暗示統治者用人唯親,賞罰失當。這含義深刻的唱嘆對句,又自然地把詩意過渡到第二段。第二段寫老將被遺棄後的清苦生活,側重揭示人物所處的淒涼境遇及其複雜的、不平靜的內心世界。全目:兩眼完好。《擬古詩》雲:“驚雀無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紀》說:帝羿與吳賀北遊,吳要羿射雀左眼,羿發箭中右眼,雖有失誤,仍使雀無全目,可謂射藝精熟。這裡說老將過去象后羿一樣善射,箭無虛發。“今日”句:意思說老將左肘生癤瘤,射箭的本領不行了。垂揚:柳。柳因音轉借為“瘤”,即癤瘤。典出《莊子·至樂》所說滑介叔觀於崑崙之虛“俄而柳生其左肘”。“路旁”二句:用召平和陶淵明事喻老將隱居田園,靠勤苦耕作,過著清貧的生活。

  故侯瓜,即東陵瓜。漢東陵侯召平在秦破後種瓜於長安城東,其瓜鮮美,故稱為“東陵瓜”。事見《史記·蕭相國世家》。先生柳:晉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以“五柳先生”自況。說是“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誓令”。

  二句:意思是說,老將還希望象耿慕那樣出征建立功勳,卻從來不學灌夫那樣借酒洩憤。疏勒出飛泉:據《後漢書·耿恭傳》說,東漢明帝時,耿恭據守疏勒城,匈奴斷絕水源以圍困漢兵。漢兵掘井不得水,耿恭向井祈禱,水遂湧出。匈奴以為有神助,立即撤走。

  疏勒:當時西域國車師的地名,在今新疆喀什市。穎川空使酒:據《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漢代穎川人灌夫為人剛直,常借酒發脾氣,即所謂“使酒罵座”,後被殺。這一段同樣充滿了尖銳的矛盾衝突:

  首先是老將的高功和被棄置,其次是老將的清貧和他的衰朽,再次是老將的壯志和他的年邁的衝突。透過這多方面的矛盾衝突,詩人深刻地表現老將的苦悶、寂寞、悲憤、不平,同時又突出他的豁達心胸和壯志猶存。“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兩句,借景物環境烘托老將的窮困孤寂;而“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穎川空使酒”一聯,則讓老將直抒胸臆,表達他決不消沉頹唐,誓要殺敵報國的一腔愛國熱忱。

  第三段,詩人又寫強敵犯邊,大軍壓境,告急文書頻傳,朝廷急令諸將出擊,把矛盾衝突推向高潮,在緊急的情勢中刻畫老將“拂鐵衣”、“持寶劍”的雄姿。

  “恥令”句:意思是讓敵軍擾亂國家安寧而感到恥辱。

  據《說苑·立節篇》,越軍侵入齊國,雍門子狄請求齊君允許他自殺。齊王問其原因,他說是因為越甲驚動了國君。越軍聞得齊國有如此忠臣,立即退兵七十里。雲中守:據《漢書·馮唐傳》載,魏尚曾任雲中守,深得軍心,匈奴不敢犯邊,後被削職為民,經馮唐為其鳴不平,才官復原職。雲中,漢郡名,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最後四句,更酣暢淋漓地讓老將抒發出殺敵立功、報效祖國的豪情。至此,一個高大的英雄形象在我們面前巍然屹立。全詩從老將的少年直寫到暮年,從征戰、閒置寫到再度奔赴沙場,從外部動作寫到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僅僅用了三十行詩句,顯示出詩人剛勁挺拔的筆力和過人藝術概括力。

  作者簡介:

  王維(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中進士第,開元九年(721年)為太樂丞。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精通詩書音畫,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篤誠奉佛,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存詩約400首。北宋蘇軾評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主要影響:

  1、文學

  王維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詩歌創作上。王維創作的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旗幟。

  2、思想內容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閒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

  王維其它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王維詩《紅豆》書法作品王維作品中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觀獵》生動地描寫了打獵時的情景。《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

  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於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洛陽女兒行》《西施詠》《竹裡館》則以比興手法,寄託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臨高臺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

  3、藝術風格

  王維詩境王維的詩,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人們常用“詩中有畫”來評論王維的詩作,這的確概括了王維詩歌的藝術特色。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作很多,大多具有這種詩情畫意融合的特徵。所謂“詩中有畫”,就是指高度的形象性,即用語言描繪出一幅彷彿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圖畫。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畫意美,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層次美。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巧妙地運用了藝術構圖手法,在諸多詩歌中均得到了體現。例如《終南山》,詩人首先運用誇張的手法描繪了終南山的大輪,而這一輪廓只可遠觀,卻不可近視,不然將使終南山喪失雲霧繚繞的神秘美感;然後詩人身處終南山中,描繪了彷彿走在雲端的景象;接著詩人又置身於終南山中,眺望遠處景色已經發生了變化,陽光照射下若隱若現的景象盡收眼底;最後詩人筆鋒急轉去找尋投宿的居所,並找尋到對岸山間樵夫的身影。詩人與樵夫的出現,與終南山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烘托出詩作的層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維深知色彩的奧妙,用於創新,不為文體、題材所拘泥,吸納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例如《積雨輞川莊作》,詩人將大片濃綠的“漠漠”與蔥蔥濃綠的“陰陰”作對比,表現出極強的色彩對比效果。

  王維山水田園詩具有音律美。王維詩歌音律隨著內心態度的轉變而轉變,即不斷由邊塞詩歌的意氣風發轉向山水田園詩的自然幽靜。例如《使至塞上》,透過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實現了對大漠場景恰到好處的描繪,展示了一幅大漠蒼茫浩瀚的景象,同時又彷彿可聽到大漠上空掠過的雁群及長河奔流向前的聲音,波瀾壯闊的景象盡收眼底。又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描繪了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山泉在山石上流滴的動靜結合景象;而緊接著“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出現,伴隨竹林中傳來的洗衣少女的歡聲笑語,使得山林的清幽被打破,漁舟的劃過也打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動靜相宜的畫面繪聲繪色。王維山水田園詩歌引入了詩、畫、樂等一系列藝術元素,詩人憑藉自身對層次、色彩、音律的巧妙處理,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山水田園風光獨特的自然靈動境界。

  王維山水田園詩還具有禪意美。王維是禪宗的眾多追隨者之一,由於仕途不順,過起隱居生活,信奉佛學,以求淡泊名利,他迴歸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脫自我的人生感悟。禪宗與世無爭的生活情緒、自然詩意的人生哲學啟發了詩人的審美智慧,他的山水田園詩表現出高度的空靈美,流露出禪機哲理思想,並且還凸顯了詩人深厚的文化素養。王維將禪意滲透進詩作中,構建起空明的禪意風格,這同樣是王維對山水田園詩作出的一大貢獻。王維營造出”空”“靜”的意境,重傳神、輕跡象,他創作的各個細節似乎都在服務於完整的境界。例如《鳥鳴澗》,依託對鳥鳴春潤靈動畫面的描繪,彰顯了詩人被大自然意境所陶的高尚情操。又如《竹裡館》,表面上看用詞造句平鋪直敘,然而卻透過對“獨坐”“彈琴”“長嘯”與“幽篁”“深林”“明月”等詞語的對照應用,在一片死寂的氛圍中營造出人物一體、空靈寂靜的禪境。王維山水田園詩中浸透著若隱若現的禪機哲理。這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一大美學藝術力。

  4、詩歌影響

  王維是中國山水田園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不僅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傳統,還吸納了陶淵明田園詩的平淡醇美,進而將山水田園詩推向了新的高度,所以在中國詩歌發展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王維的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劉長卿、大曆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的影響。直到清代,王士禛的神韻說,實際上也是以王維詩為宗尚。

  5、繪畫

  王維《江干雪霽圖》區域性仿作王維是出色的畫家,他在唐代早已畫名流傳。深湛的藝術修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緻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同時王維也找到了較為合適的筆墨語言來描述這種意境,禪宗不可言傳之意,一經訴諸視覺畫面,境界則自然清新。

  最能代表王維書畫成就的,是山水畫。王維所處時代的山水畫壇,李思訓父子的青綠山水佔據主流。青綠山水是先用線條勾勒出山石樹木的外形輪廓,少有墨的皴擦,用青綠顏色填之,畫面觀感富麗堂皇,猶如仙人之境,故深受達官貴人的推崇喜愛。與其相對峙的是以吳道子為代表的寫意山水風格,特點是用線的粗細變化表現山石林木,風格可稱為“有筆無墨”。而王維擅畫平遠景,在重色的青綠山水和重線的寫意山水之間,選擇了一種調和的新技法,“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這也就是後人常說的“破墨”山水,破墨即是以濃墨加水,多用以表現山石的陰陽向背。這種渲染之法,豐富了畫面的層次與表現力,是王維對山水畫的一大貢獻。

  王維接觸惠能的弟子神會禪師之後,被惠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思想所折服,參禪方法從“漸修”轉為“頓悟”,從而開創山水畫南宗。

  王維不是靠畫生存的專業畫家,他作畫的出發點和目的完全是抒發個人性情,可以說,至王維伊始,繪畫的功能在逐漸轉變,從“成教化,助人倫”的政教文宣功能轉向面對自我,專注於畫家個人的心靈與精神。他的畫作多為山林小景,多用水渲染,自然平淡,清新雅淡,其平遠的構圖傳達出空寂無聲的靜觀之態,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從平和清疏的意境之中透出獨特藝術底蘊。但是王維並沒有可靠的真跡流傳下來,現僅存的《輞川圖》《雪溪圖》《江山雪意圖》等均為後人摹本或偽託之作。同時他還著有繪畫理論著作《山水論》《山水訣》流世。

  王維開啟了文人畫傳統。他的畫體現了文人士大夫嚮往超然、閒適的情懷,追求更多觀照內心的與禪宗精神相契合的“自然”境界。其文人畫鼻祖的追加定位是始於後人宋代文壇領袖蘇軾等人的極力推崇,並隨著文人畫大興オ真正開始得以確立。宋代以降,王維繪畫的地位總體上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他的畫風、繪畫思想対中國山水畫發展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至少,後世佔據中國古代山水畫主流的文人畫系統,都接受了王維的影響,明代董其昌更是明確地在《畫旨》中雲:“文人之畫,自右丞始”。由於董其昌的大力推崇,王維被尊為中國山水畫的“南宗鼻祖”。

  軼事典故:

  1、輞川別業

  王維四十四歲左右時,為供“志求寂靜”的母親用以修行靜養,於“藍田縣營山居一所”,即輞川別業。此後苦心經營為一片山水勝地,成為他“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唐馮蟄《雲仙雜記》說:“王維居輞川,宅宇既廣,山林亦遠,而性好溫潔,地不容浮塵,日有十數掃飾者,使兩童專掌縛帚,而有時不給。”在王維的莊園中,僅專掌掃地的童僕就有十數人,需要兩個童子專門扎掃帚,還時常供不應求,可見其規模之大,更可見其對“潔淨”的極高要求。

  2、常年素食

  王維全家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殺。王維母親崔氏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帶髮修行,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禪”。王維自己也是常年素食,到晚歲就更加嚴格。他相信仁德博厚可以感動天地萬物,宇宙蒼生可以各得其所,相敬相和。他還不止一次懇求朝廷允許自己將所得的職田獻出,作為賙濟窮苦之用。王維臨終之際給平生親故留下遺言,多是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語。洵為正念分明,從容不迫。

  3、音樂天才

  有關王維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