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滬教版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古詩誦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學目標:

  1. 讀準“茱萸”的讀音,理解“異鄉”、“異客”、“倍”的含義。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吟誦古詩,在理解大意地基礎上背誦。

  3. 能展開想象描述古詩畫面,感受詩人獨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話題匯入,瞭解鄉思(2分鐘)

  1.看圖片,說節日

  師: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重要的節日,同學們觀察圖片,說說它們是哪些節日。(依次出示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的圖片,生猜。)

  2.聊重陽,談習俗

  師:(出示重陽節的圖片。)這一張圖片是哪一個節日?對,這就是重陽節。重陽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做什麼呢?

  3.揭詩題,解題意

  師:那麼,重陽節是哪一天呢?(板書:九月九日)農曆的九月節日是重陽節。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詩人就寫了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詩,叫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憶山東兄弟)一起讀詩題。

  師: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沒有和親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親人,“憶”在這裡是“想念”的意思。“山東”和現在的山東省不一樣,它是指華山以東的地區。再讀詩題,注意停頓。(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設計意圖:本課匯入採用“圖片匯入法”,讓學生依次猜一猜有關節日的圖片,進而聊一聊重陽節,指導重陽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再揭示詩題,在理解“憶”和“山東”的含義的基礎上讀好詩題的停頓。“圖片匯入法”能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 吟誦古詩,初感鄉思(8分鐘)

  1.讀古詩

  師:這首詩寫了詩人在重陽節的所思所想,誰願意朗讀給大家聽?要注意“茱萸”讀作“zhū yú”。

  2.吟古詩

  師:我們剛才讀詩的方法是現代人的讀法,那麼我們古人運用平長仄短來吟古詩。(出示平仄)標上平仄,就是這樣一首詩。認真聽,老師是怎樣吟詩的。

  師:誰願意先來吟給大家聽一聽?

  師:在這樣的吟詩聲裡,你有怎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初讀古詩時要讀得正確、流利,注意生字生詞的讀音。在此基礎上,按照以平長仄短來吟詩,使學生初步從誦讀中感受該詩的孤獨感和思鄉情。】

  三、 解讀古詩,理解鄉思(15分鐘)

  1. 前兩句

  (1) 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重陽節本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可詩人卻說(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獨在異鄉為異客。詩人說了兩個相同的字——“異”。“異鄉”的意思是——他鄉;“為異客”的意思是——做他鄉的客人。如果我們此時在杭州,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杭州是——異鄉,我們是——異客。

  師:身處他鄉的詩人是和很多在一起的嗎?不是,而是——獨自一人。我們從“獨”能夠看出來。“獨”除了表示詩人只是一個人,我們還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是孤獨的。(板書:孤獨)想象一下,詩人會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受到孤獨?

  師:這種在他鄉的孤獨的感受被詩人寫了下來,叫做——獨在異鄉為異客。

  (2) 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因為孤獨,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陽佳節的時候。所以,詩人又說(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種思念(板書: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嗎?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們是從——“倍”字感受到的。

  師:每一個漂泊的人都有著對家鄉的回憶,都有著對親人的思念。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思念親人什麼呢?

  師:對親人的思念不僅僅會在重陽節才有,詩人還會在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倍思親”呢?

  師:當春節來臨,一家團圓的時候,遠在他鄉工作的人們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當中秋月圓,闔家同慶的時候,遠在他鄉求學的人們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在重陽節的這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這樣道出了人們對親人的無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一起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