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我們大家從小就開始學習古詩,雖然學習了很多,但是你們真正的會學習古詩嗎?並不是,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吧。這“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供大家學習參考。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篇1

  一、教學準備:

  檢索詩中幾個富有內涵的詞語的含義——“楊花”“子規”“五溪”。

  二、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形象,體會詩人精神。

  2、理解文化內涵,把握詩歌情感。

  三、教學過程:

  1、匯入:

  這是一首表達對友人思念之情的詩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們乍一讀來,似乎詩句沒有什麼出奇之處,那麼這首詩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別人呢?在這首詩的學習中,我們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詩句背後豐厚的內涵。

  2、探究內涵,把握情感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那麼前兩句寫景的作用是什麼?(學生依據註釋,先簡單說一下詩句的含義:在柳絮飛盡的時候,布穀鳥啼叫,聽說龍標要經過五溪。點明瞭季節及寫詩的緣由)

  我們讀這前兩句,似乎沒有讀出什麼情感,那麼大家收集的有關詩句中三個詞語的內涵有什麼?(學生講述自己查詢的內容,老師指出關鍵條目)

  楊花:

  風裡楊花:風中的楊花飄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變化無定準。

  此時的楊花是誰的象徵?(王昌齡)

  同時,詩人們也紛紛以楊花來表現春天,當楊花落盡時,也代表著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華的春景也要散盡。例如,蘇軾《水龍吟》“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子規:

  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離騷》)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

  因此,子規的啼叫增添的是對飛逝時間的感傷,聽到它的啼叫讓人倍感淒涼。

  五溪

  東漢大將馬援曾率兵與湖南一帶的少數民族作戰,結果在五溪之間遇到了瘴氣(傳說中荒涼地帶有毒的氣體,人畜遇之皆死)。士兵們紛紛病倒,馬援當時年齡已經很大,最後也病死於軍中。他還寫下了一首詩:“滔滔武溪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武溪多毒淫!”(馬援《五溪深行》)

  可見,五溪是一個極其荒僻,極其令人恐懼的地方。並且,這裡是王昌齡之行的終點嗎?(不是,“過”說明只是經過,王昌齡的歸程還不知在哪裡)

  瞭解這些之後,大家再來讀詩句,你能夠感受到詩句中還包含了哪些情感?(在繁華散盡的時節,漂泊無依的友人,難以預料的前途,都籠罩在無限的悲涼之中)

  3、緊扣意象,把握精神。

  但是,在這樣悲傷的時刻,有什麼與王昌齡相伴?(明月)為什麼要選擇明月呢?

  補充詩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

  張九齡是嶺南人,長期在長安為相,相像家鄉海上明月初生,雖然自己與之相離萬水千山但可以一齊共看明月。白居易當時身處於戰亂之中,雖然與兄弟姐妹分居五處,但也可以共看明月。

  無論天涯海角,都能看到什麼?(明月)

  而這輪明月上還寄託了什麼?(詩人的那份思念之心)

  這份思念會與王昌齡相伴到何時?(“夜郎西”,就是王昌齡所赴之處,也同樣是荒僻之地。也就是說,無論王昌齡走到天涯海角,詩人的這份思念都不會離他而去)

  總結:王昌齡在一個悲涼的季節離去,踏上未知的前程,但李白的這份永不離棄的情誼,會給他帶來什麼?(讓他感受到溫暖與希望)

  同時,李白的詩歌雖然是寫離別之意的,但依然延續了他的風格,那就是極為廣闊的胸襟、視野。從五溪到夜郎西,李白將之納入詩中,並以明月將遠隔萬里的兩人聯成一體,本身就有著極為廣闊的視野。

  4、比較閱讀:

  這首詩還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首句為“揚州花盡子規啼”,大家覺得與“楊花落儘子規啼”相比,哪個更好?(“楊花落盡”,更能體現出這個特殊季節中的悲涼感,有繁華落盡之意)

  一個版本末句是“隨風直到夜郎西”,大家覺得,與“隨君直到夜郎西”相比,哪個更好?(“隨君”,更能突出詩人與王昌齡之間的情誼)

  四、教後記:

  在教學中,朗讀自然非常重要,我還是讓學生注重把語調的變化與情感聯絡。不過,在這首詩中我還讓學生比較了理解詩句文化內涵前後朗讀的方式,以及把三個版本的詩歌放在一齊朗讀,體會情感的不同。學生從中再一次體會到了這短短詩句背後的強烈的情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篇2

  一、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位詩人,在聽完我的描述後,你們猜猜他是誰。

  他,是唐代著名詩人,祖籍隴西成紀,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等。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小學學過李白的哪些詩歌。

  學生齊背(到《贈汪倫》提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體現出了李白與朋友之間多麼深厚的感情啊)

  至真至誠的李白最重友情,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李白,去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二、板書課題(別忘作者)

  同學們對李白應該比較熟悉了,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咱們這位偉大的詩人朋友呢? 一位學生介紹(介紹的好我可以說:非常好,看來你和李白的關係一定很好),再找一位補充。

  出示PPT,紅字一定要著重掌握。

  過渡:知道了詩人,是學習詩歌的第一步,為了深入地理解詩歌,我們常常還需要知道當時的寫作背景,這叫知人論世。因為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是時代和當初特定背景下的產物。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王昌齡是李白的好朋友。開元27年,貶放嶺南。天寶7年,再貶為龍標尉。李白在楊花落盡、杜鵑聲聲的時節,驚聞好友被貶湖南龍標,龍標在當時還很荒涼,詩人十分擔憂,並深感不平和悲傷,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詩贈給他。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咱們已經知道了,接下來請同學瞭解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齊讀:學習目標1、2。

  學生讀完,提問:同學們還記不記得古詩四步學習法啊?

  三、誦詩文

  好,同學們的記憶力非常好,我還聽說咱班同學的朗誦功力很厲害,詩為心聲,哪組同學願意來為大家展示一下呢?

  學生讀之前,提問:同學們,朗讀時要注意什麼?

  學生答後,我說:非常好,你們說的都很對,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抑揚頓挫。現在可以開始了,組長起頭。

  找兩個小組讀,讀完問:其他同學有沒有建議要向他們提出來?

  然後教師評價。

  再找兩個人讀,讀完問:其他同學有沒有建議要向他們提出來?

  然後教師評價。

  最後齊讀。

  四、品詩句

  過渡: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現在同學們藉助手中的預習資料自學2分鐘,弄清這首詩的意思,然後小組內統一答案,各派一位同學上前將題目和4句詩的翻譯寫到黑板上。其他人背誦詩句和翻譯。

  寫完教師挨個小組評價,分四點:1、內容對錯。2、錯別字。3、語病。4、補充內容要加括號。

  評完一組,該組起立齊讀詩意。

  五、悟詩情

  過渡:詩句的意思已經清楚了,下面我開始進入詩的靈魂部分――悟詩情。請同學們依據導學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讀完,現在開始合作探究。

  過程中隨即提出總體要求或加入每組討論。

  六、討論完,挨個小組彙報。教師點評

  七、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首詩。

  然後說:愛月的李白懂得借月傳情,以愁表心,知心的昌齡定會讀月明心,沐風會神,兩顆心,遠隔萬水千山,就這樣融匯在朗朗明月、習習清風之中,天地間還有什麼比這種相知相會的神交更令人感動的呢?李白在朋友落難時,沒有來得及問候一聲,更沒有親自相送一程,他只是送給昌齡一輪明月,一顆愁心,卻給置身蠻荒的朋友帶來了永遠的希望。

  八、拓展: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送別詩?

  學生說,我最後說:同學們知道還真不少,我也為大家收集了幾句送別詩,請同學們一起朗讀一下。

  九、達標測試

  最後我們來完成本節課的達標測試.

  師:怎樣賞析詩歌呢,這說來話長。最簡單的就是沿著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說說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營造的意境氛圍或某種手法(某些詞句)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我先來作個示範。

  第一句寫景,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子規(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淒厲。景物的'描寫,渲染並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真是情景交融,天衣無縫!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賞析以下三句。四人為一小組,把賞析的內容寫下來,看誰寫得最好。

  生:次句敘事。“過五溪”,點明王昌齡跋涉窮山惡水,到達龍標。五溪一帶,當時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這裡山深水急,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此句雖是簡單的敘事,但王昌齡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關懷王昌齡安危之情,已力透紙背。

  生:第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與明月”,詩人只好把滿腔悲愁託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千裡的天涯淪落人,表達同情與安慰。

  生:最後一句又把另一自然物――風也擬人化了,風也同明月一樣,讀懂了詩人的心音,願把詩人一片赤熱的情懷直送到夜郎西。

  師:至此,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寄給王昌齡不僅僅是一首短詩,而是?

  生:一片真摯的友情。

  生:一顆赤誠的心。

  5.藝術特色。

  師:透過詩歌的學習,我們讀懂了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讀懂了李白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那麼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又在哪裡呢?

  生:移情於景,情景交融

  生: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

  師:星河耿耿,銀漢迢迢。從遠古奔來的中華文明的長河,千迴百轉,千淘萬漉,使一顆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異彩流光,穿過時空,照亮了中國文學長廊,它就是滋養了中華民族文化近千年、並讓世界為之回首的唐宋文學。徜徉在這座文學珍寶館,我們目不暇接,留連忘返。在這裡,我們與中國文學史上的眾多名流巨匠擦肩而過:迎面走來的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紅塵的李白。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背誦李白的詩,瞭解作者 及其詩的風格。

  2、理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瞭解 李白的友情詩及借月抒情詩。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由於剛升入初中,對初中的學習生活還不適應,加之語文綜合能力還不夠高,對詩詞學習感悟力比較弱,課外知識積累較少。因此,本節課除了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外,還專門為學生安排了拓展閱讀,激發興趣,加強積累。

  三、重點、難點:

  理解李白詩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感情。

  四、教學活動:

  (一)課前預習:

  1、以小組為單位,自選、背誦李白詩,準備課堂展示。

  2、組長負責給組員講解詩歌。

  (二)匯入新課:

  《尚書》中說“詩言志”,我們也經常說詩如其人,就是說從一個人的詩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懷、個性、才華等,李白的詩也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所以,我們要了解李白,就要從他的詩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詩,又不能不從瞭解李白的人開始。

  (三)講授(李白簡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為詩仙,與杜甫並 稱“李杜”, 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遊,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 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天寶初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後蒙冤入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大量採用誇張、擬人和生動的比喻,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四)導學自學:

  1、從詩的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2、反覆讀,理解內容:

  (1)詩人在首句中寫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楊花漂泊不定,給人以流落之感,子規暗含悲痛之情。詩人取這兩樣景物,既點明瞭時令,也渲染了悲涼哀傷的氛圍。

  (2)請賞析詩的最後兩句(溫馨提示:可從寫法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分析)

  這兩句透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明月人 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達了對朋友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五)拓展閱讀: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⑴

  客自長安來⑵,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⑸。

  作品註釋:

  (1)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韋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長安。

  (2)客:指韋八。

  (3)咸陽:指長安。

  (4)不可道:無法用語言表達。

  (5)望望:瞻望,盼望。

  (六)賞讀李白:

  1、送別詩、友情詩:

  《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別》《客中作》《山中與幽人對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

  2、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

  《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山中問答》《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登金陵鳳凰臺》《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詞耶溪採蓮女》《蜀道難》,以充滿想象的神奇之筆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

  3、描寫渴望建功立業、仕途艱難、內心苦悶的:

  《秋浦歌》《南陵別兒童入京》《把酒問月》《將進酒》《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古朗月行》《行路難》《月下獨酌》等。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朝廷重用,為國效勞,卻懷 才不遇,詩人內心悲憤,常借酒、借月抒懷,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負。

  4、邊塞詩、宮怨詩:

  《關山月》《塞下曲》《勞勞亭歌》《玉階怨》《怨情》《長門怨》《子夜吳歌--秋歌》,表 現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七)秀我風采:師生共讀《將進酒》。

  (八)賞讀李白:

  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古詩詞的美,我們和王維一起“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和杜甫一起”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和李商隱一樣“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和蘇軾一樣“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九)課下作業:

  1、自由閱讀,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友情詩,背下來,下節課背給小組的同學聽。

  2、自己嘗試著寫一首小詩,發到夢想花開群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