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樂》 王維唐詩鑑賞

《田園樂》 王維唐詩鑑賞

  “山下孤煙遠村”,洗去人間的紛爭,沒有外界的干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以下是小編分享的《田園樂》王維唐詩鑑賞,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田園樂

  其五

  山下孤煙遠村,

  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

  五柳先生對門。

  【賞析】

  在王維筆下,這首詩簡直象一幅蕭疏清淡的水墨畫。它描繪的是遠景。“山下”,不是指近處山下,而是指遠處山下,因為山下有“遠村”作伴。可見,“遠村”暗示出遠山。且此山與“天邊”作鄰,就更可見其遠了。從渲染的氛圍來看,毫無城市喧囂繁華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莊。詩人雖沒有正面表現人物的活動,但從“孤煙”一詞的點化中,卻襯托出人。

  由此可見人煙非常稀少。尤其是“獨樹”與“孤煙”相對,“高原”與“遠村”相連,就更感蒼涼孤寂了。

  在這裡,詩人所繪的乃是北方的遠山,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在畫面上,色彩淡薄。至多,可以領悟到那遠處的孤煙尚帶一縷淡灰,那天邊高原似有一層淡黃。

  在此清靜的天地中,有顏回、陶潛那樣的雅興,多麼恬適安閒、自由自在!倘若沒有淡到極至的修養,豈能臻此妙境?如果說前兩句是重在描繪沖淡的景物的話,那麼後兩句是重在抒發沖淡的情感。而沖淡的景情,又是彼此交融、相互滲透的。

  沖淡含有閒、靜、淡、遠等特點。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就是如此。“山下孤煙遠村”就出現了遠字,全詩閒、靜、淡、遠,為沖淡之絕唱。其他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分別展現了閒、落、靜、空、寂、無、落等沖淡的景象。這些,都顯示出王維詩的沖淡的意境。

  “山下孤煙遠村”,洗去人間的紛爭,沒有外界的干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詩人盡情地消受著、欣賞著、陶醉著,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詩人筆下的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無不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迴旋著詩人的聲音,震盪著詩人的靈魂。因此,大自然被人格化了。

  王維筆下的大自然,反映了王維沖淡的心情。詩人將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中。這種消融,意味著沖淡。詩人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融於物中。詩人所追求的,正是這種忘我、無我、有我的空靈境界。這種賦予大自然以詩人的人格的現象,這種變粗樸的自然為人化的自然的做法,不是王維熱愛人生的表現麼?可見,王維的沖淡,不是象某些人所說的沒有人間煙火味。只是這種人間煙火味,而是時斷時續,若有若無,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在色彩上,它不用濃墨,不務華豔,而追求蕭疏清淡。在運筆上,既非精雕細刻,又非粗線勾勒,而是點點染染,意到筆隨。在情趣上,不作驚人語,不崇尚誇飾,不豪情滿懷,也不執著於現實,不留意生活的紛爭,不關心人事的糾葛,不激動,不悲痛,而是潔身自好,孤身靜處,獨善其身,寄情山水,吟詠風月,始終保持著內心的和平與淡泊。“山下孤煙遠村”這首詩,就是詩人沖淡心情的寫照。

  拓展:

  王維(699—759),字摩詰(為人好佛),太原人。生卒年尚有701至761之說。

  早熟,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縉幼年均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才,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詩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有文字記載的。可見,他在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當時,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象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讚賞。因此,二十一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佈著若干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閒自在的生活。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情況。

  一直過著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卻被捲入意外的波瀾當中。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在戰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了偽官。而這在戰亂平息後卻成了嚴重問題,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審訊。幸在亂中他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加上當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於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後,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唸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高中學習方法,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