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更漏子》讀詞有感範文

溫庭筠《更漏子》讀詞有感範文

  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

  讀溫庭筠的《更漏子》,一瞬間就被它濃厚的哀傷所擊中,於徘徊迷濛之際,久久回不了神思。這首詞的開篇就清冷悽迷,讀來令人深感空落,一顆心被攪得忽上忽下,彷彿被人緊緊地揪住,總也緩不過氣來。

  玉爐迂迴繚繞的香氣絲絲散在空中,那醉人的香氣啊,不僅沒有增添一絲愉悅,卻讓人更加憂愁。案上的紅燭在深夜裡寂寞地燃燒,微弱的火苗躍動中,滴滴紅蠟似伊人的眼淚垂下,惹人憐惜。深秋的寒意正濃,獨自一人擁著冰冷徹骨的枕衾入睡,昔日你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一瞬間卻如水中花、鏡中月,破碎成影。只有漫漫長夜伴我慢慢思念。愁意漸深,輾轉難眠,到底意難平。

  惱人的秋雨啊,不懂憂愁,卻偏偏要和我作對。夜到三更,淅淅瀝瀝地落下來,一聲聲,一葉葉,滴落在屋外的梧桐樹、空曠的石階上,似夢非醒間,滴答,滴——答,更顯分明,彷彿不是打在桐葉上,而是在我的心裡,使我的心更添愁緒。輾轉難眠,索性睜著眼睛一夜到天明,聽風聲,聽雨聲。

  溫庭筠的這首詞,滿滿皆是悽傷離愁之情。這愁的,是與戀人分開的苦楚嗎?可能是的。身為花間派的鼻祖,溫庭筠的這首詞可謂是寫到了他的精華。滿篇的意象,無不展現著濃濃的哀愁。對於梧桐,古代的文人們似乎偏愛這一意象,梧桐葉、芭蕉、秋雨,只要有任何一項出現在詞中,就能讓人聯想到哀愁。溫庭筠此詞獨佔兩個,正所謂不可不愁。溫庭筠的詞總是清麗溫婉的多,不同於蘇東坡之流“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壯闊,他的詩,總是透著一股”小橋流水人家"的溫軟細緻,讓人聯想到梨花、明月這一類物什。像這首《更漏子》,於溫柔細緻中見愁緒,雖不見壯烈,卻如剝繭抽絲中見哀愁,別有一種細密綿長的疼,比大起大落更讓人難以忍受。卻不知道這樣濃厚的愁,到底是怎樣的`情深才讓人痛得無法呼吸。世人總是愛這樣的作繭自縛,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見自己對所愛之人,或所愛之物的珍視程度,納蘭容若如此,溫庭筠如此,千千萬萬的人也如此。卻不知這樣的執著總是會傷人傷己。

  讀他的詞,總適合在夜闌人靜時候,執一杯清茶,就著暈黃的燈光細細品讀。體會千年前的古人所遺留下來的一段韶光。可惜的是,我住的地方只有高樓大廈,沒有一株碧綠的梧桐讓我感受詞中的意境,只偶爾一輪清冷的明月,陪我度過漫漫長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