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詩詞風格

韋應物詩詞風格

  韋應物是著名的唐朝詩人和文學家,為官30餘年,清正廉明,期間創作了很多的作品,其作品風格獨特而受到了人們的喜歡。

  據《韋應物集校注》統計,韋應物詩歌共五百四十八首,其中以“夜”作為詩題以及詩歌內容涉及“夜”的作品近百首。在大量黑夜題材中,無論是感時傷事、思鄉懷人還是酬唱贈答、參禪悟道都貫穿著黑夜的情愫,其筆下的意象也常常為燈、燭、床、漏等夜間特定景象,某些情思往往透過夜間的行為才能得到更為深刻的表達。本文將從情感、意象和行為層面解讀韋應物詩歌的黑夜情結。

  一、黑夜作為情感觸發機制

  黑夜作為情感觸發機制延展了詩人的心理時空,將人類共有的情感經歷凝聚為帶有自身社會、生活、情感印記的獨特審美體驗。韋詩中由黑夜引發的情感可以分為個人體驗、與他人交往以及佛禪觀照三個層面。

  (一)個人獨白――感時傷懷的孤寂之情

  韋應物中年喪妻、命途多舛,常常孤身在外,遠離親友。在經歷過世事變遷之後,靜謐黑夜中一絲一毫的動靜聲響,都能觸動詩人內心深處的落寞之感。如《夜聞獨鳥啼》:“失侶度山覓,投林舍北啼。今將獨夜意,偏知對影棲。”此詩作於詩人喪偶後,看到失侶的獨鳥,不由悲傷。秋天易感,韋應物較多詩作寫到秋夜,如其中一首《秋夜》:“暗窗涼葉動,秋齋寢席單。……如何方惻愴,披衣露更寒。”昏暗的窗邊,秋葉帶來陣陣涼氣,夜深露更寒,即便披上外衣也難掩心中的悲涼。除了由黑夜直接觸發的落寞情緒之外,另外還有一部分詩作,表現了詩人難以言明卻無法排遣的莫名心緒,如《夜望》:“南樓夜已寂,暗鳥動林間。不見城郭事,沉沉唯西山”,此詩在情感上並無過多的波瀾起伏,只是淡淡的哀愁,未言明何事,但隱隱透露出落寞之感。

  (二)集體歌唱――宴會唱和、思鄉懷人的悵惘之感、思念之苦

  在韋詩中,宴會酬唱之作十分豐富,黑夜承載了相聚時的歡樂與希望,如《春宵燕萬年吉少府中孚南館》:“始見斗柄回,復茲霜月霽。河漢上縱橫,春城夜迢遞。賓筵接時彥,樂燕凌芳歲。……”似一幅春宵月夜宴會圖,霜月、銀河、春城、俊傑、清觴、佳作,處處洋溢著愉悅之情。韋詩中,思鄉懷人之作佔據很大比重。懷戀故鄉、哀悼妻子、思念親人是此類詩歌的主要情感表現,如《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明代唐詩批評家桂天祥評論此詩云:“此不復言,極苦。歸思無著時,更值夜雨聞雁,誰能譴此懷抱?”妻子元?O的去世給他帶來沉重打擊,寫於夜晚的悼亡之作更顯淒涼愴然,如《冬夜》:“晚歲淪夙志,驚鴻感深哀。深哀當何為,桃李忽凋摧。帷帳徒自設,冥寞豈復來。”在感嘆夙志淪落的同時,忽念妻子曾經的美好面容,而斯人一去不復返。又如《示全真元常》:“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始話南池飲,更詠西樓篇。”則表達了與外甥全真、元常的真摯情感。

  (三)精神洗禮――佛禪觀照下的靈魂解脫

  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提及韋應物:“為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居必焚香掃地而坐,冥心象外。”韋應物許多詩歌直接或者間接得表達了對佛教禪宗的信仰,以及在與僧人的交往中得到精神的洗禮。如《秋夕西齋與僧神靜遊》:“物幽夜更殊,境靜興彌臻”,“究空自為理,況與釋子群。”在靜謐的夜晚,幽寂的環境中,更容易進入超然之境。與僧侶交往之作如《宿永陽寄璨律師》:“遙知郡齋夜,凍雪封松竹。時有山僧來,懸燈獨自宿”中山僧的造訪,在這樣的薰染下,韋應物自然容易領悟禪理的真諦。此外,韋詩往往融入自身的生命感悟,雜以道家清淨無為的思想,如《寄黃劉二尊師》:“廬山兩道士,各在一峰居。……中有無為樂,自然與世疏。”以道家順應自然,無為而無不為視為天下之至樂,遵從道心,從而遠遁凡俗。

  二、黑夜作為意象或意象組合

  韋詩中的黑夜作為整體意象或者意象組合,含有豐富的象徵性、隱喻性意義。如燈、燭、鍾、漏等生活化的意象;以及星、月、銀河、風、雨、雪、落葉、流螢、歸鳥等自然意象,它們作為黑夜意象的補充與擴充套件,使得詩歌意象層更具多樣化,意蘊更加豐厚。

  (一)生活類意象

  作為一個典型的讀書人,韋應物在其黑夜題材的詩歌中,常常有豐富的物象作為黑夜的點綴,頗具文人士大夫情懷。這類意象主要有燭、燈、滴漏、鍾、床等,它們與夜形成反差、或深化夜的內涵或反映詩人其他旨趣。燭、燈往往預示夜晚的降臨,暗含孤寂的情感,如《寺居獨夜寄崔主簿》中詩人“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寧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在昏暗的燈光下坐等天亮,衣衫又略顯單薄,襯托出獨居之蕭索。滴漏、鐘聲意象代表時間的流逝,《夏至避暑北池》開頭寫道“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至日過後,白晝漸短,宵漏計時延長,顯示了自然界季節的更迭,時間的逝去。而《效何水部》其二“夕漏起遙怨,蟲響亂秋陰。反覆相思字,中有故人心。”使人不得不聯想到“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的情愫。韋詩筆下的床,如《答賓》“斜月才鑑帷,凝霜偏冷枕。持情須耿耿,故作單床寢。”暗示形單影隻,在淒冷的夜晚,隻身一人,床、枕均不免悲涼之感。

  (二)自然意象

  在上述日常生活類意象之外,自然界的意象在韋詩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如星、月、銀河、風、霜、雨、雪、流螢等。這些意象多具有季節性、時令性特徵,感應著自然界的變幻無常以及由此而帶來的人心理上的變化。星、銀河、月的恆常往往反襯著人世間的生命易逝,從而產生對人生聚散無常的哀嘆。《新秋夜寄諸弟》:“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與親人共處一星河,藉以慰藉相思。月常常像思念,如《樓中月夜》中“寧知故園月,今夕在茲樓”,因思鄉產生的臆想。大自然的風霜雨雪與流螢等也牽動了詩人情感。如《秋夜二首》其二“霜露已悽漫,星漢復昭回。朔風中夜起,驚鴻千里來。蕭條涼葉下,寂寞清砧哀。歲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霜露”、“星漢”、“朔風”、“驚鴻”、“涼葉”、“寒砧”等構成一幅悲涼秋夜圖,面對這樣的`秋夜,詩人難免心如寒灰。此外,《夜對流螢作》:“月暗竹亭幽,熒光拂席流。還思故園夜,更度一年秋,自愜觀書興,何慚秉燭遊。”螢火的四溢瀰漫勾起詩人的思鄉情,而借螢火照書來排遣愁思便不覺百無聊賴。

  三、黑夜中從事的行為活動

  韋詩中,常常寫各種各樣的行為活動,如上巳節的水邊嬉戲宴飲,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端午節的龍舟競渡以及重陽節的登高望遠等等。人們在夜晚同樣從事一些活動,如讀書、作詩賞月、飲酒、送別、話舊、睡眠等日常活動,更具生活氣息與文人情懷。

  夜間吟詩、作詩饒有興致,如《善福精舍秋夜遲諸君》中“廣庭獨閒步,夜色方湛然”,“仰觀天氣涼,高詠古人篇”,而《月夜會徐十二草堂》“空齋無一事,岸幘故人期。暫輟觀書夜,還題玩月詩”更富有情趣。宇文所安在其《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一書中提到“宴會主題也可以道向別離的主題”,韋應物詩歌同樣延續了這一詩歌傳統,詩人往往徹夜難眠、中夜驚起,如“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夕此盱眙縣》);“朔風中夜起,驚鴻千里來”(《秋夜二首》其二)。獨宿固然悲涼,而與親友的對床夜眠、話舊則倍感溫暖,如《寄全真元常》“寧知風雪夜,復此對愁眠。始話南池飲,更詠西樓篇”,與外甥在深夜對床暢聊。

  從上述分析中不難體會到韋應物詩歌中流露出深沉的淒涼、落寞之感,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動亂給人們帶來的心理上的憂懼與創傷,折射出蕭颯、頹敗的時代氣象。白晝是光明和希望的延續,而夜晚寓意著更為悲情的詩意化人生,飽經風霜後的韋應物,更願意把自己交付於無盡的黑夜之中,在漫漫長夜懷戀過去,感嘆未來,體悟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