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滁州西澗譯文及其賞析

韋應物滁州西澗譯文及其賞析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言絕句。韋應物滁州西澗譯文及其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韋應物《滁州西澗》賞析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註釋】

  第1、滁州:在今安徽滁縣以西。

  第2、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稱上馬河,在滁州縣城西。據歐陽修說,西澗無水,大約在宋時即已淤塞。

  第3、憐:愛憐。

  第4、幽草:幽谷裡的小草。

  第5、黃鸝:即黃鶯。

  第6、深樹:樹叢深處。

  第7、野渡:荒僻的渡口。

  【韋應物《滁州西澗》賞析】

  韋應物(737-約789),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時,曾在宮廷中任“三衛郎”,後任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作品有《韋蘇州集》。

  這首詩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寫,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寫的是詩人暮春郊遊之所見所感。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寫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見所感。勝春時節,群芳已過,詩人閒行至澗,但見芳草萋萋,甚是鍾愛,因而才有“獨憐幽草”。

  “幽草”雖然不及嫵媚嬌豔鮮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趨時悅人的品格,恰恰贏得了詩人的喜愛。“獨憐”一詞,感****彩濃郁,是詩人別有會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閒適恬淡的心境。古之賢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學家周敦頤“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之說,當與“獨憐幽草”異曲同工。如果說“獨憐幽草澗邊生”寫的是靜景,那麼“上有黃鸝深樹鳴”則寫的動景。樹叢深處鶯啼婉囀,顯然是在說明那一天是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是個響晴天兒。

  另外,草是“幽”的,“黃鸝”是在“深樹”婉轉啼鳴,一靜一動,一幽一鳴,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

  藝術“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集中筆墨寫荒津野渡傍晚陰雨是的景色。在這裡,作品筆鋒一轉,與上文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上文是澗邊“幽草”茂盛,“深樹”“黃鸝”啼鳴,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處無人的“野渡”原本小舟“自橫”,卻又偏偏趕上“晚來”“春潮帶雨”,給人的感受可想而知。

  不過詩人要表現的情懷並非悲涼和傷感,細細品味,不難看出“春潮帶雨晚來急”從某種程度上卻又滲透著某種希望與寄託,“野渡無人舟自橫”之“自橫”也有自愛,自賞意蘊

  這首在結構安排上對比鮮明,別具匠心,在感情表達方面也不乏獨到之處。前兩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環境鮮明、歡快而又幽深、寧靜;“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又構成典型環境,與下文形成因果關係;“急”與“自”兩字互為照應,準確地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情感意識,把描寫客觀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含蓄而又明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