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笑令》韋應物賞析

《調笑令》韋應物賞析

  導語:《調笑令·胡馬》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詞作。這首詞描繪了一幅草原駿馬圖。抒發一種迷茫人生,歸宿何處的感情。此詞賦物工緻,氣象開闊,筆意迴環,清新而簡練。下面是《調笑令》賞析。歡迎閱讀。

  調笑令

  (唐)韋應物

  胡馬,胡馬,

  遠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獨嘶,

  東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邊草無窮日暮。

  譯文

  有一匹胡馬,被遠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來回地用蹄子刨,獨自嘶鳴著,它停下來東張張,西望望,發現自己迷路了。而此刻,遼闊的大草原茫茫無邊,天色將晚。

  註釋

  胡: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稱。

  燕支山:在今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境內。

  跑:同“刨”。

  嘶:馬叫聲。

  賞析

  這首小令清新、雋永,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二個字,卻把一匹年青的駿馬因失群而表現出的焦躁不安和迷惘、悲壯、憂慮的複雜情緒刻劃得淋漓盡致。多少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詞的開頭以“胡馬,胡馬”的疊語起唱,讚美之意盎然,能使人想象那名馬的神情,為全詞定下豪邁的基調。“胡馬”是指產在西北地區的馬,自漢代以來,西北地區所產的馬匹一向被推崇為最驍騰精良,杜甫《房兵曹胡馬》道:“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燕支山”在今甘肅山丹縣境內,綿延於祁連山和龍首山之間,其附近的'大馬營草原水草豐美,從漢代開始就是著名的皇家馬場,也是古時邊防要地。時值早春,青草初綠,殘雪未消,而草灘上卻是一派“牧馬群嘶邊草綠”(李益《塞下曲》)的壯麗景象。加上“遠放”二字,更覺得這種景象遼遠而又真切。

  在一個迷茫、焦躁的午後,已經到了日暮時分,一匹年青的駿馬可能是因為貪圖玩耍和它的群對漸行漸遠,最後終於迷失在茫茫的草原上。它抖鬃引頸而獨嘶,大約是呼喚遠去的夥伴;它焦灼地踱來踱去,四蹄刨起沙和雪,顯得彷徨不安;它東張西望,一時卻又辨不清來路。“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短短几個字就把迷路的駿馬刻劃得如此細緻入微、活靈活現,一幅焦躁不安卻有憨態可掬的駿馬形象躍然紙上。

  詞的最後兩句,“迷路,迷路”,是“路迷”二字倒轉重疊,轉應詠歎,頗得頓挫之妙。不僅是說馬,而且滿足對大草原的驚歎讚美,正是在這樣充分醞釀之後,推出最後壯闊的景語:“邊草無窮日暮。”此句點出時間,與前面的寫景融成一片:遠山、落照、沙雪、邊草……,其間迴盪著獨馬的嘶鳴,境界闃寂而蒼涼,豪邁而壯麗。從意境說,此詞與一般詠馬之作不同,它不拘於馬的描寫,而意在草原風光;表面只詠物寫景,卻處處含蘊著飽滿的激情。其語言清新,氣象曠大,風格質樸,大有《敕勒歌》的氣勢與韻味。

  閱讀練習

  1、全詩無“怨”,卻句句有“怨”情,請概括具體內容。(6分)

  2、簡要賞析“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的表達效果。(5分)

  參考答案

  1、(6分)第一句怨生活之地遠,第二句怨景色單調,第二句怨孤獨無伴,第三句怨時間長地域廣古代詩歌

  2、(5分)用反覆,頂真(針)手法(1分),寫出了馬“迷路”的苦悶孤獨(1分);含蓄曲折地表現了馬的情緒,即戍邊戰士的情思(1分),戍卒從內地被遣放到邊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艱苦和思親盼歸的心緒(1分),輕鬆的筆調錶現深刻的主題,平淺的語言有著豐富的內涵,淡筆勾勒的畫面浸潤著濃郁的感情(言近旨遠,含蓄蘊藉)(1分),寫出了詩人對馬(戍卒或戍邊將士)遭遇的同情和對統治者的不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