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引導語:《過零丁洋》是文天祥的愛國代表作,作於作者被俘後第二年。後來元軍統率張弘範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傑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下面就是小編整理這首詩的教學設計以及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教學目標:

  1、解律詩特點,初步把握律詩基本常識。

  2、認真看註解,反覆朗誦詩歌,領略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能在誦讀中較準確地把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主題,並學會對名句進行賞析,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中的名句及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難點: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美讀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教學裝置、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相關圖片、背景音樂等。

  預習要求:

  1、朗讀全文,體會本篇的感情。

  2、蒐集有關愛國的古代詩詞、歌詞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示例。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可是在我們祖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有無數的先烈在為它捍衛奮鬥,把自己的生命與情感奉獻給我們的祖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傾聽偉人文天祥的心聲,感受他的愛國豪情!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徵勤王兵,當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為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範叫他寫信招張世傑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雖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於作者被俘後第二年。後來元軍統率張弘範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傑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

  三、配樂朗誦,總體感受並進一步理解詩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一)範讀。(採用多媒體畫面配樂朗誦。學生靜靜地欣賞,並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奏。

  (二)指導學生朗讀。

  1、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詩,大家評議(指導學生從節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來評價)。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後兩句要節奏放慢但要大聲。)

  2、全班齊讀四首古詩。

  四、看註解,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一)學生邊看註解,邊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投影出示補充註解,理解加點字詞的意思。

  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選拔。 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涼冷落。 四周星:四年。

  身世:個人的遭遇命運。 零丁:孤苦無依的'樣子。

  汗青:史冊。古代在竹簡上記事,製作竹簡時,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稱竹簡為汗青。

  五、把握全詩意思。

  (一)總體把握:該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明確:慨嘆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這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把握,不必花太多時間)

  (二)具體把握:小組討論交流,組織班級交流。

  學生活動: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級發言。

  教師適時點評,加以引導。(在交流中穿插幻燈投影,介紹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正確理解詩歌內涵。)

  1、此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頷聯兩句有何聯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危苦。“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可跟學生講解詩歌的意象與意境的聯絡,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詩的“飄絮”與“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運或不順的仕途。)

  3、頸聯在構思上有什麼特點?

  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可見,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重含義。

  (可聯絡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文天祥的詩句更勝一籌: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這種“四柱對”的影響,但他並不是簡單重複,杜甫的詩只是兩組現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則是把兩個地名轉化為兩種心情。)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他的民族氣節。這兩句是全詩的文眼句。這首詩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就在於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在於詩人以生命為歌,以生命殉國,以生命殉詩,從而贏得了後世的尊崇!

  六、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並背誦全詩,之後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誦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

  七、全班同學閉上眼睛,欣賞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默默感受愛國情懷。

  八、師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九、小結:

  詩歌是激qing的產物,不是帶著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採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qing。希望同學們今後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第二課時

  一、 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一)個別檢查背誦。

  (二)集體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二、品味詩歌名句,體會詩歌主題。

  自由朗讀,邊讀邊思,並結合有關資料,思考:該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句子是什麼?為什麼?(組織班級交流,發揮想象,感受意境,聯絡實際,體會真情。教師適當點撥加以引導。)

  討論明確: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面上看,詩句毫無技巧,直抒胸臆,但這首詩最具震撼力就是這兩句統一為人格的宣言。一個“照”字用得很自然,不著痕跡。“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映襯,在色彩上自然的構成和諧的反襯。

  三、再次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讓學生更深入體會有著愛國情懷之人的人格魅力。

  四、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所收集的有關愛國或不折氣節的名人或詩詞等資料。

  事例: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蘇武執漢節牧羊十九年;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陸游臨死不忘國家統一;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

  詩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姥吟留別》)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課堂預測:這一環節學生可能會有很多事例和詩句,因為現在學生中有資料的情況比較多,這部分可抽學生回答。另外教師可按以下分類:捨身取義的人生觀,堅貞不屈的民族觀,以身殉國的浩然正氣。這樣可避免混糊重複。)

  五、師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六、能力遷移。

  運用已學知識朗誦並賞析自己課外收集到的愛國詩歌一首。

  (一)在小組裡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學生互相點評。

  (二)小組各推薦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推薦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並說出推薦理由。

  (三)學生互評,教師小結,以肯定成績、鼓勵為主。

  七、課堂總結。

  同學們,一曲《過零丁洋》讓我們的內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軀體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卻升上了歷史的高度。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裡,我們應該更愛我們的祖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志當存高遠”,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願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八、佈置作業。

  (一)反覆朗讀,背誦全文。

  (二)再讀全詩,思考本詩給了你哪些啟發,寫一篇讀後感,5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首聯——回顧一生 深摯沉痛

  《過零丁洋》 頷聯——國破家亡 坎坷辛酸 丹心垂史

  (述懷詩) 頸聯——追憶過去 悲憤憂懼 映照千古

  尾聯——感嘆眼前 以死名志 激qing慷慨

  《過零丁洋》課後反思:

  1、合作是教學快樂的鑰匙,師生上課時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學習因合作而充滿歡樂,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現;

  2、鞏固落實很重要,之所以個別同學語言不嚴謹,最後環節有些趕時間,主要原因是個別同學對學案沒有進行認真的討論,課前預習不夠深入,要運用好學案還要抓落實才好。

  3、有壓力就會產生動力,要講課的壓力促使自己精心準備,收穫課堂的快樂,學生的學習也是一樣,要有一定的壓力才會進步提高。存在的問題是:準備充分了要流暢地把教學流程完成需要長期的鍛鍊,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我還掌握得不夠熟練,課堂也會出現一些沒有預料的情況,合作探究的評比標準和細節還不完美,教學流程還不夠嫻熟,表達不流利。

  今後的想法是:要把這種良好的教學模式堅持運用到課堂中,教師同學們都參與,收穫上課與學習的快樂,相信隨著教改的深入與不斷科學化與精細化,同學們的學習和教師的生活將會充滿陽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