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重點篇目小石潭記考點

中考語文文言文重點篇目小石潭記考點

  一、文學常識: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中他與韓愈並稱為韓柳。我們還學過他的作品有《黔之驢》《捕蛇者說》。

  二、虛詞:

  1、以:A、以其境過清(因為)B、全石以為底(用)C、卷石底以出(不譯或而)

  2、而:A、乃記之而去(表承接)B、潭西南而望(表修飾)C、隸而從者(表並列)

  三、一詞多義:

  1、清:A、水尤清冽(清澈)B、以其境過清(清淨,冷清)

  2、見:A、下見小潭(通現,現出)B、明滅可見(看見)

  3、從:A、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B、隸而從者(跟隨,隨從)

  4、可:A、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約摸)B、明滅可見(能夠,可以)

  5、差:A、參差披拂(長短不一)B、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

  6、環:A、如鳴佩環(玉環)B、四面竹樹環合(環繞)

  7、道:A、伐竹取道(道路)B、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8、居:A、不可久居(停留)B、居十日(過)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

  四、詞類活用:

  1、如鳴佩環,心樂之(形容詞樂用作動詞,喜歡的意思)

  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詞近用作動詞,靠近,接近的意思

  3、皆若空遊無所依(空名次作狀語,在空中的意思)

  4、悽神寒骨(悽、寒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淒涼,使寒冷的意思)

  五、內容理解:

  1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幽深冷寂,孤苦淒涼。悲哀深沉。

  2本文透過寫景,把感情寓於景中。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了自己有寂寞處境中的悲涼、悽愴的情感。

  3文中的對比和烘托點撥:Ⅰ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Ⅱ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4、從文章中找出描寫潭水十分清澈的詞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與朱元思書》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魚寫水的清澈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5、寫直接描寫潭水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側面描寫潭水清澈: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本文的寫作思路: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7、作者寫景和物時,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如寫魚,先寫靜態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再寫動態俶爾遠視,往來翕忽,寫出了魚的歡樂情趣。(本題也可作為賞析文中寫法的精妙之處。)

  8、聯絡文章的內容,說說作者的感情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

  作者初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後見潭水清澈,魚在水中嬉戲,活潑可愛,心亦樂;後因周邊寂靜寥落無人,寒氣透骨,使人心神淒涼,聯想到遭受謫貶的不平待遇,引發內心的憂傷和憤悶,就離開。(用《岳陽樓記》裡的話即以物喜,以己悲)

  9、試找出文中你認為描寫得最精彩的句子,說說它的精彩所在。

  如開頭用聞、伐、取、見、等格外準確的.動詞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於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10、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答:本文是按遊覽的先後順序來寫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境悽清的特點。

  11、第二段寫了潭水的什麼特點?用的什麼寫法?好處是什麼?

  答:清、澄。側面描寫,透過寫游魚、陽光、影子描寫潭水。無一字寫水,但無處不在寫水

  12、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將溪身比喻成北斗七星,這是靜止的,將溪水比喻成蛇,這是流動的。這裡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13、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結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

  答: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寫小石潭的幽美、淒寒,表達了作者孤寂悲涼的心境

  14、文中的,悽神寒骨,悄愴幽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孤獨憂傷(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心情)。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畫龍點睛的句子。它虛實相生,由景生情,抒發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

  15、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採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為定點特寫的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用比喻辭格,摹形狀貌,形象逼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