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宋詞賞析及註釋翻譯

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宋詞賞析及註釋翻譯

  導讀:這是遊子他鄉思舊之作。先由清明後花落寫起,接著敘遊子悲愁。“曲岸”、“垂楊”兩句道離愁,“樓空”兩句寫別恨。下闋開頭“聞道”緊承“燕子能說”,揭示“空樓”中佳人目前處境:“簾底纖纖月”月不圓人也不團圓“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見,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頓挫,道出佳人難再得的幽怨。此首豔情之作寫得纏綿婉曲,哀而不傷,用健筆寫柔情,堪稱傑作。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①

  辛棄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剗地東風欺客夢②,一枕雲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繫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③,舊遊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裡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髮?

  [註釋]

  ①東流:池州的東流縣。

  ②剗(chàn)地:宋時方言,相當於“無端地”。

  ③“樓空”句:蘇軾《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④綺陌:多彩的大道。

  ①東流:池州的東流縣,今安徽貴池。

  ②野棠:野生的棠梨。

  ③雲屏:雲母鑲制的屏風。

  ④剗(chàn)地:宋時方言,相當於“無端地”。

  ⑤樓空:蘇軾《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⑥綺陌:多彩的大道。繁花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蒼。

  ⑦纖纖月:形容美人足纖細。劉對《沁園春》(詠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鉤新月,淺碧籠雲。”

  ⑧華髮:花白的頭髮

  【譯文】

  野塘花兒飄落,匆匆又過了清明時節。東風欺凌著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夢驚醒。一陣涼氣吹來,向我的孤枕襲來,我感到絲絲寒意。在那彎曲的河岸邊,我曾與佳人舉杯一起飲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與佳人離別。如今人去樓空,只有往日的燕子還棲息在這裡,那時的歡樂,只有它都作見證。聽說在繁華街道的東面,行人曾在簾下見過她的美足。舊日的情事如東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遺憾又像雲山一層層添來。假如有那麼一天,我們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將會像鏡裡的鮮花,令我無法去折。 她會驚訝我又白了頭髮。

  【譯文二】

  野海棠花紛紛飄落,又匆匆地過了清明時節。東風無端地驚擾我的美夢,冷氣侵襲雲屏褥枕讓我畏怯。在彎曲的河岸一起舉杯,把馬兒系在楊柳樹腰,就在這東流村我曾和她告別。如今是人去樓空,當時情景只舊時燕能記得。

  聽說在繁華街道東頭,行人經常看到,她的眉毛像纖纖彎月。舊恨如不斷奔流的一江春水,新恨重重像雲海群山千萬疊。如果在今後有一天,能和她在宴席前重見,她會像鏡中花虛幻難折。她也應吃驚地問我:近來又添了多少白髮?

  【評點】

  本篇為詞人重經東流追憶當初一段愛情經歷,抒發悲恨之情的詞。

  上片寫暮春夜在悽清孤館回首往事。前三句點明時間,野海棠花紛紛飄落,又匆匆地過了清明時節,為全文籠罩上一層傷感而又悲涼的氣氛。“又”字表明不是第一次過來,上次也是這個季節來到。“剗地”兩句融情於景,意思是:東風無端地驚擾我的美夢,冷氣侵襲雲屏褥枕讓我畏怯。“客夢”點明是舊遊之夢,“一枕寒怯”點出自己的孤單,同時又暗示前次曾在此地歡會。最後幾句是詞人對往事的追憶。曲岸、垂楊都在眼前,往日舉杯暢飲,“垂楊繫馬”的情景歷歷在目,而人卻不知何處了,大概只有似曾相識的飛燕,呢喃地向人傾訴,惋惜不已。這五句將詞人的惜別感傷表現得含蓄而委婉,今日不得復見的愁思瀰漫字裡行間,在辛棄疾的.詞中絕少有這樣的含悲之語。

  下片描寫女子的嬌美,並抒寫尋覓不見的惆悵。表現了詞人對這位青樓女子的深情,以及英雄遲暮的悲憤。前三句是側面寫女子的貌美。“綺陌”二字點出女子出身青樓;“纖纖月”形容女子眉毛細長。“舊恨”兩句寫詞人此時的心情,舊恨如不斷奔流的一江春水,新恨重重像雲海群山千萬疊,叫人怎麼能夠忍受?末五句是詞人想象以後兩人相逢的情景,即使再有機會相見,恐怕她已是他人婦了,終是鏡中花,難以復得了。那時,她也許會吃驚地問我:近來又添了多少白髮?詞人以想象中的敷衍語,抒發了兩人深摯之情,令人覺得無限悲涼。

  全詞內涵深永,情調悲婉沉鬱。

  [賞析]

  這是遊子他鄉思舊之作。先由清明後花落寫起,接著敘遊子悲愁。“曲岸”、“垂楊”兩句道離愁,“樓空”兩句寫別恨。下闋開頭“聞道”緊承“燕子能說”,揭示“空樓”中佳人目前處境:“簾底纖纖月”月不圓人也不團圓“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見,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頓挫,道出佳人難再得的幽怨。此首豔情之作寫得纏綿婉曲,哀而不傷,用健筆寫柔情,堪稱傑作。

  這首詞是淳熙五年(1178年)春天寫的。上片點明時間,描述旅途苦況,“曲岸”以下三句回首往日之幸福豔遇,歇拍兩句翻用蘇軾《永遇樂》句子而別出新意。下片前三句表明對方已為青樓女子,想象她的美貌及尋覓不見的悵恨。詞人融自己身世與其間,雖為愛情詞,卻有鬱勃之氣。尤其是“舊恨”三句,更是“矯首高歌,淋漓悲壯”(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作者於淳熙五年(1178)自江西召為大理少卿,觀其詞意,當是作者年輕時到過池州東流縣,結識一位女子,兩情相洽,十分款曲。此次途經這裡,重訪不遇,有感而作。若此,本詞之意脈便可尋繹了。作者從豫間(南昌)調往臨安(杭州)去就任大理寺少卿,舟行途中經過東流縣,題於某村的牆壁上。詞中寫他重遊舊地,想起“垂楊繫馬”曾和一個女子在這裡分別,抒發了心中熱烈的感情,也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正是由於南宋當局的阻撓,他那收復失地的美好憧憬,像在下片中所說的“鏡裡花難折”一樣,難以實現。“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又疊”兩句,把他南歸後十多年來政治活動中的許多感慨和怨恨都凝結在裡面了。辛棄疾很少寫自己的愛情經歷,偶一為之,也迥異別家,帶有一種擊節高歌的悲涼氣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