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寫元宵節的詩詞賞析

辛棄疾寫元宵節的詩詞賞析

  導語:《青玉案·元夕》是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描寫的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景象,表達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追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辛棄疾寫元宵節的詩詞賞析,歡迎閱讀!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次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註釋】

  ①元夕:夏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④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⑤鳳簫:簫的名稱。

  ⑥玉壺:比喻明月。

  ⑦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即舞魚舞龍,是元宵節的表演節目)

  ⑧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裡指盛裝的婦女。

  ⑨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

  他:泛指,當時就包括了“她”

  千百度:千百遍。

  驀然:突然,猛然。

  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譯文】

  東風拂過,數不清的花燈晃動著,彷彿催開了千樹花,焰火紛亂,往下墜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瀰漫著大街,鳳蕭那悅耳的音樂之聲四處迴盪,月亮在空中發出明亮的熒光,光華流轉。熱鬧的夜晚裡,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身上穿著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動。她們面帶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我千百次尋找她,都沒看見她,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零落處。

  【解析】

  時代稍晚於李清照的辛棄疾處於國家內憂外患更加嚴重的歷史環境下。《青玉案·元夕》就是描寫在如此政治形勢下的一個上元之夜。上闋寫元宵節的火樹銀花,車馬、鼓樂等一派繁華熱鬧,用了“寶”、“雕”、“鳳”、“玉”之類種種麗辭,鋪排出一個歡騰的元夕場景,正是“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令人根本想象不到這竟是邊患不斷的南宋朝廷的元宵之夜。

  如果光看上闋,我們或許會認為這僅僅是眾多寫元宵佳節詩詞中的一首,並無獨到之處。其實這首詞的神來之筆,全在下闋。下闋從字面來看是在寫人,上片的燈、月、焰火、笙歌,下片的遊人麗女,都只是為那“燈火闌珊處”的“那人”而設,倘無此人在,這一切又有何意義與趣味呢?值得詞人如此痴迷地“眾裡尋他千百度”的“那人”,又為何有如此之魅力?詞人筆下的“那人”,隱寓著他心中的抱負和熱望:在一片繁華的表象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詞人卻仍懷報國之志,渴望著洗雪國恥,收復失地,建功立業,而這一願望在懦弱無能的南宋朝廷統治下是無法實現的,因此也只能把它深藏心底,這正如他詞中的伊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賞析】

  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稼軒的`這一首,卻誰也不能視為可有可無,即此亦可謂豪傑了。然究其實際,上片也不過渲染那一片熱鬧景況,並無特異獨出之處。看他寫火樹,固定的燈綵也。寫“星雨”,流動的煙火也。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是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又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煙火,先衝上雲霄,復自空而落,真似隕星雨。然後寫車馬,寫鼓樂,寫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魚龍曼衍的“社火”百戲,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總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蓋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總之,我說稼軒此詞,前半實無獨到之勝可以大書特書。其精彩之筆,全在後半始見。

  後片之筆,置景於後,不復贅述了,專門寫人。看他先從頭上寫起:這些遊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妝的遊女們,行走之間說笑個不停,紛紛走過去了,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這麼些麗者,都非我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皆無。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側,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

  這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結和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卻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徹悟:那上片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寫,倘無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義與趣味呢!多情的讀者,至此不禁涔涔淚落。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思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片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早呼而後遙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可嘆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象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乎?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之境界為第三即最終最高境。此特藉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片則無此斷疊,一連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總隨詞人之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賀鑄一首,此義正可參看。

  作者簡介

  辛棄疾像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美芹十論》等,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