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踏莎行進退存亡原文及賞析

辛棄疾踏莎行進退存亡原文及賞析

  《踏莎行·進退存亡

  作者:辛棄疾

  賦稼軒,集經句。

  進退存亡,行藏用舍。

  小人請學樊須稼。

  衡門之下可棲遲,

  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衛靈公,遭桓司馬。

  東西南北之人也。

  江沮桀溺耦而耕,

  丘何為是棲棲者?

  賞析

  “末藝”,兩者不可相提並論。然而,性格豪放不羈

  是存是亡,都合於正道。“行藏用舍”,則是對《論語·述而》載孔子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云云的概括。即是說,倘若受到統治者的信用,就出仕;倘若為統治者所捨棄,就隱居。“小人請學樊須稼”,亦用《論語》。該書《子路》篇載孔門弟子樊須請學稼,孔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孔子曰:“吾不如老圃。”樊須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以上三句實際表達的是一個意思,即自己現在既不為朝廷所用,那麼不妨遵循聖人之道,退居田園,權且做他一回“小人”,效法樊須,學稼學圃。接下去“衡門”二句,著重寫自己歸耕生活的樂趣。上句出《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衡門”,謂橫木為門,極其簡陋,喻貧者所居。“棲遲”,猶言棲息

  孔子去衛,事在“遭桓司馬”之後。作者這裡將“去衛靈公”句置於前,可能與《史記》不屬於“經”,用此與題例不合有關。

  衛,過宋時“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不得不改換服裝,悄悄出境。“東西南北之人也”一句,為《禮記·檀弓上》所載孔子語,蓋謂己周遊列國,干謁諸侯,行蹤不定。這裡故意用孔子一意從政但卻四處碰壁的'故事,以引出下文所要表達的意思。“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這兩句亦全用《論語》。上句見《微子》篇:“長沮

  一生為之奔走呼號而其道不行的孔子,實是詞人歸耕前之自我形象的寫照。訕笑孔子,正所以自嘲也。其中不知有多少對於世路艱難的嘆慨,對於自己懷才不遇

  “長沮”二句天生七字,不勞斧削:“衡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