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詩歌的創作特色

徐志摩詩歌的創作特色

  導語:徐志摩作為一位在文學創作領域中具有很大爭議的詩人,其詩歌的思想內容、文學價值、藝術特色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研究徐志摩的詩歌,分析其具有的獨創性以及所特有的創作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我們就來淺析一下徐志摩詩歌的創作特色。

  徐志摩作為現代詩人、散文家在現代文學的歷史上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徐志摩作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在1921年到英國的劍橋大學學習之後,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和影響,特別是歐美國家的浪漫主義以及唯美派詩人的影響,使得徐志摩的詩歌創作之路走上了正軌。徐志摩在英國劍橋大學留學期間創作了大量的詩歌,這些詩歌儘管很大一部分已經流失,但是從現在尚存的詩歌可以看出其創作詩歌的風格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時從他在劍橋大學裡面創作的詩歌也可以看出當時徐志摩初期進行詩歌創作的思想狀況以及他思想變化的痕跡。對於徐志摩的詩歌創作來看,與他當時所生活的環境有著緊密的關係,可以說是對當時社會背景下整體生活狀態及思想狀況的體現。

  一徐志摩創作詩歌的時代背景分析

  對徐志摩詩歌進行研究,就應該對徐志摩詩歌的創作特色與創作背景進行相應的瞭解和認識。首先,徐志摩進行詩歌創作的年代正好是中國社會處於變革的過程中,社會的背景成為了徐志摩進行詩歌創作的重要形成因素。徐志摩自己生活的年代中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的影響,新文化從反對傳統的文化作為自身根本的出發點,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應該可以發現,徐志摩受到了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影響,將自己的詩歌創作與民族的傳統文化之間建立起了有效的連結,這種有效連結的背後往往就形成了他自己的詩歌特色。其次,從徐志摩的詩歌可以看出其主題多為歌詠愛情與理想,同時還在追求光明與自由、讚美愛情與美好,這期間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這裡可以看到他對於自由、美的追求以及對於自己信仰的追求。同樣,在徐志摩的詩歌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他也受到了前期新月派詩人聞一多等人所提出的“詩歌三美主張”的影響,進而將自己的才華與“詩歌的三美”深深地結合在了一起。與此同時,對於徐志摩的詩歌所形成的時代背景,我們在看到其詩歌受到西方社會思想以及文化的影響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看到徐志摩的詩歌更多的是受到了東方詩歌創作的影響,使其作品能夠在眾多的詩歌中展現出自己所獨特的藝術特色。

  二徐志摩詩歌的創作特色

  1徐志摩詩歌的清新靈動

  對於徐志摩詩歌特色的研究,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要看到徐志摩在詩歌中所書寫出來的清新靈動之美。一些非常微妙的刻畫往往是詩人進行詩歌創作的一種有效載體,這種有效載體的背後其實就是對於詩人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有效體現。徐志摩就是一位善於捕捉、運用這種細節的一位詩人,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更多地融入到其詩歌創作過程中。徐志摩的詩歌大多數是對於一種藝術之美的具體感受,這種具體的感受往往體現到其詩歌的藝術特色之上,這種清新靈動的藝術之美就是透過其詩歌的內容展示出來的。例如,在其詩歌《她是睡著了》中,他用“香爐裡嫋起的一縷碧螺煙”來表示少女進入夢鄉後的安靜;用“澗泉幽抑了宣響的琴絃”這個意象來比喻少女熟睡時的輕微鼾聲。這種對於人物具體形象的描述,往往給人一種清新靈動的感覺,進而將美好的意境展現到讀者的面前。同時,在徐志摩的詩歌中還善於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一種清新靈動的美的表述,透過這種表述可以看到徐志摩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他透過對周圍美景的一一描述,給人一種清新靈動之美的感覺。這種對於大自然的清新靈動之美最顯著的就是在其《康橋西野暮色》中,他透過紅日、紫雲、青草、黃田、白水、晚霞等自然意象及老翁、老婦等意象,組成了一幅黃昏的美景圖。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徐志摩清新靈動之美的藝術特色的創作,不僅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幸福的感受,更多的時候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此外,在徐志摩的詩歌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是徐志摩在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對於景物的描寫,在徐志摩的詩歌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彩虹、雲霧、晚霞、紅日、秋月這樣的自然景象,這些自然景象在其詩歌中出現,本身就能夠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本身就是一種清新靈動之美的有效展示。而且徐志摩喜歡將自身的情感寄託到景物、環境上面,他非常樂於透過這些景物那種若隱若現的展示,表現出其詩歌的一種清新靈動的藝術之美,進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徐志摩詩歌的憂鬱與純真

  對於讀過徐志摩詩歌的人來說,都可以看到其詩歌的另外一個藝術特色,就是那種帶著一點點憂鬱的藝術之美,或許這也和詩人徐志摩自身的性格與人生的閱歷有著一定的原因。其實從徐志摩的早期詩歌來看,可以明顯地看到其大部分的詩歌格調是相對明朗的,色調往往也是相對比較鮮豔的,而從1925年之後的詩歌就可以看到其詩歌中往往帶有一定的憂鬱成分在其中。或許對於徐志摩而言,這種憂鬱的藝術特色不是自己所要刻意進行描寫的內容,但是對於讀者而言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詩人憂鬱的眼神在其中閃爍著。如在這一段時間中所創作的詩歌《海韻》、《再別康橋》、《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等。在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徐志摩對於自己未來生活的一種不確定,以及在今後的生活過程中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憂鬱。徐志摩的憂鬱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在哀嘆他自己的不幸生活,但徐志摩的憂鬱是對生活的一種輕鬆灑脫的憂鬱,同時也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沒有明確認知的憂鬱。基於此,徐志摩詩歌憂鬱的藝術特色往往可以給人一種無限思考的力量,對於讀者而言,當讀到詩歌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將自己的處境與詩歌當中所描述的那種場景聯絡到一起,這種聯絡不是那種刻意的聯絡,而是透過對於這種憂鬱的`意境的感知進而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想法的一個過程。

  看到徐志摩憂鬱藝術之美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徐志摩在創作詩歌的過程中具有一顆孩子般的天真的心,在這個過程中透過這樣的方式將自己的那種憂鬱藝術之美很容易的表現出來。例如,徐志摩能夠將那份簡單的感情生活毫無疑慮地展示出來,在這裡他沒有作深沉狀,而使得徐志摩的詩歌帶有一種天真的、純真的憂鬱在其中,透過閱讀徐志摩的詩歌我們可以看到,他始終都能夠用那種孩子般的天真來看待社會、認識社會,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又能夠充滿純真之美。這種純真之美背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徐志摩在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所展示出來的那種純真的情感。

  3徐志摩詩歌的美好意境

  美好意境是徐志摩詩歌的又一突出特質。徐志摩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的藝術特色就是他一直在追求作品的美好意境,這種美好意境往往是多個方面的,也往往是作者在詩歌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風格所在。意境是美學範疇,是中國傳統詩歌美學理論的核心。最早在南北朝時期劉勰就提出過“神與物遊”的藝術觀點。“意”,就是指詩人的思想與感情;“境”,指詩人用以表現思想感情的圖畫,也就是情感客觀化、物件化。“意”是詩的生命,“境”是附在“意”上的外表,是表現詩人情感的載體。徐志摩大多數的詩歌都和自己的生活現狀有著一種密切的聯絡,徐志摩為了能夠更加仔細的將詩歌的內容展示出來,同時能夠將這種詩歌背後的意境展示到讀者的腦海當中,他儘可能的將詩歌的中心思想放到詩歌的最後部分,同時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往往花費了很多的語言在詩歌的外部環境的渲染方面,這種外部環境的渲染往往是多方位、多角度的進行描述的過程。有時候作者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並沒有希望能夠將這樣的一種內心的感受帶給讀者,但是他的這種書寫的方式往往不自然的就將這種意境展示到了讀者的面前,讓讀者能夠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也正因如此,徐志摩的詩歌往往可以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其詩歌的意境當中,在這個過程中詩人自己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都能夠完完全全地暴露到讀者的面前,給讀者一種切身的感受。

  從一定的意義上來看,詩歌的創作往往就是一個景觀與人的內心感受交相呼應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美好意境就能夠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徐志摩在《起造一座牆》裡宣誓:“我不僅要你最柔軟的柔情,蕉衣似的永遠裹住我的心;任憑秋風吹盡滿園的黃葉,任憑白蟻蛀爛千年的畫壁;即使有一天霹靂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愛牆內的自由!”詩人有時將愛深深地隱藏,是為了獲得更加自由的愛,詩人用“牆”這一特殊的意象安置在充滿愛意的空間裡,使人感覺沉悶或快要窒息。但是,只要衝出這圍牆,愛的靈魂就可能獲得最大的自由,可見詩人尋求愛的自由是何等的高潔。對於徐志摩的詩歌中使用這種意境藝術之美進行創作的內容還有就是在《望月》中這樣寫道:“這使我想起你,我愛,當初也曾在惡運的利齒間捱!但如今,正如藍天裡明月,你已升起在幸福的前峰,灑光輝照亮地面的坎坷!”透過作者對於外在景色的描寫,充分表現出了詩人對獲取愛的自由的一種真情的流露,透過這種意境中的一個想象可以有效地看到自己對於未來生活的一種有效的嚮往,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按照自己所憧憬的樣子生活下去,同時也可以發現他對於當時生活處境的一種內心的不滿感受在其中。

  總之,通觀徐志摩的詩歌可以看出,不管是徐志摩對於愛情詩歌的表達內容還是對於後來社會生活不滿意的詩歌描述,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將詩歌所表達的內容更加的直接和具體,讓讀者在讀起詩歌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切身體會。這就是徐志摩詩歌的一個最大的藝術特色所在――重在對美好意境的創設和運用,使得詩歌的魅力變得更加適合觀眾的內心感受。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於徐志摩詩歌創作特色的研究可以發現,無論是徐志摩早期在英國的詩歌創作,還是後期回到國內的詩歌創作,大多數詩歌的創作過程中所追尋的創作特色就是為了能夠讓詩歌擁有靈魂,擁有靈魂的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讓詩歌能夠具備清新靈動的藝術之美,同時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憂鬱與純真之美,這種憂鬱的純真往往是其詩歌的一個主要線索。再加上詩人對美好意境的追求,以及詩歌創作手法的淋漓盡致的應用,使我們透過對徐志摩詩歌的拜讀,可以準確地感受到其詩歌的魅力所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