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與徐志摩的師生情緣

卞之琳與徐志摩的師生情緣

  徐志摩是文壇上耀眼的一顆明珠,他的作品被人們爭相閱讀。而讓他與卞之琳的師生情緣廣受關注。

  1930年秋天,徐志摩得到北京大學文學院長鬍適的幫助,離開上海到了北京,任教於北大。當時20歲的卞之琳是英文系學生,正開始詩歌創作。早在他念初中的時候,曾從上海新月書店郵購到一冊《志摩的詩》,就覺得跟《女神》、《死水》一般,吟後有一大振奮。晚年,卞老回憶起徐志摩給他們上課的情景,仍然津津樂道:“徐志摩是才氣橫溢的一路詩人。他給我們在課堂上講英國浪漫派詩,特別是講雪萊,眼睛朝著窗外,或者對著天花板,實在是自己在作詩,天馬行空,天花亂墜,大概雪萊就是他在這一片空氣裡了……”

  1931年4月,卞之琳和同學初編《北大學生週刊》,向老師徵稿,徐志摩作了小詩一首《我羨慕》刊登在第一卷第10期上,幾日後,卞之琳看到新出的《詩刊》(徐志摩主編)第二期中有老師的《兩個月亮》、《山中》、《車上》等新詩,越讀越喜歡,便在課堂上向老師請教。老師談起新詩創作的靈感,說:“我自小眼睛近視,有一天在上海配了一副近視眼鏡,到晚上抬頭一看,發現滿天星斗,那麼美麗耀眼,感到無比激動,心中突然湧起了要寫詩的衝動,這是我的第一次靈感……”由後,徐志摩參加過幾回卞之琳和同學的創作活動。

  11月19日,徐志摩罹難,訊息傳到北大時,卞之琳和同學正在吟誦徐志摩的《雲遊》詩,背誦著“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雲遊,自在,輕盈,你本不想停留……”他噙著淚花對同學說:“徐先生雲遊去了,他留下的新詩,讓我們回味無窮。”

  建國後,卞之琳重回北大任教,向學生講授徐志摩當年講過和沒有講完的英國文學和拜倫、雪萊的浪漫詩。70年代,他主編《詩刊》等刊物。1979年8月裡的一連數天,他重讀徐志摩的詩集,竟然覺得韻味不盡,不由追昔撫今,信筆抒懷,寫下洋洋萬言的一篇《徐志摩詩重讀志感》,發表在當年第9期的《詩刊》上,同期還刊登了他選注的6首徐志摩白話詩。他在文章中稱讚徐志摩,“他的詩,不論寫愛情也罷,寫景也罷,寫人間疾苦也罷,我感到其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就是這三條主線:愛祖國,反封建,講人道……實際上還是可貴的東西。”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文章震撼了復甦著的文壇,引燃起新的“徐志摩熱。”

  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徐志摩選集》,卞之琳執筆寫了序言,再次稱頌“徐志摩以他的創作,為白話新體詩在一般讀者裡站住腳跟,作出了一份不小的.貢獻”,“對於新文學的成長、鞏固和發展有所推動,有所建樹。”

  也許是“愛屋及烏”,卞老對徐志摩的故鄉也有一份深深的情意。1986年,海寧一位中學教師編注《徐志摩詩全編》,給他寫信求教,他回信給予熱情鼓勵,還幫著尋找書目、核對譯詩。1996年,海寧成立徐志摩研究會,卞老應聘為顧問。這年秋天,徐新民、顧永棣等人為拍攝徐志摩的專題電視片,專程赴京拜訪卞老。此時他已80多歲了,聽說是老師故鄉來的客人,執意要親自端茶接待。他回憶往事後感慨地說:“風雨敵人,又重生於盛世,好!好!”幾年以後,他獲知徐志摩故居修復開放,立即親擬賀電,對家人說:“我年老體衰走不動了,你們得去替我看看老師的故居啊!”

  今年2月間,一部描寫徐志摩生平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在臺灣和祖國大陸播映,他從頭至尾看了,對劇組人員說,“我跟徐志摩學習過,和林徽因也是很好的朋友,只是沒有見過張幼儀。我覺得電視劇和他們又像又不像……應該說電視劇是成功的。遺憾的是,電視劇裡沒有提到徐志摩的文學成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