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背景與賞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背景與賞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背景與賞析。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背景:

  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幹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和同情民間疾苦,這於辛棄疾閒居上饒帶湖期間。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餘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遊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遊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裡,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於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裡,“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裡,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詞牌名簡介:

  《西江月》是詞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西江月》調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中呂宮”。清季敦煌發現唐琵琶譜,猶存此調,但虛譜無詞。茲以柳永詞為準。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沈義父《樂府指迷》:“西江月起頭押平聲韻,第二、第四句就平聲切去,押側聲韻,如平韻押‘東’字,側聲須押‘董’字、‘凍’字方可。”

  詩人資料: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相關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改寫

  漫漫長夜,我獨自一人漫步在黃沙嶺的路上。天空黑黑的,卻透著一點藍色,是那樣深沉,那樣低調。一輪皓月在這巨大的幕布上是那樣顯眼,,月光是那樣皎潔,沒有一點瑕疵,如同一碗牛奶。月亮女神把她那纖細的手臂伸向鳥巢裡熟睡的喜鵲,喜鵲被驚醒了,從樹枝上撲稜稜地飛起,從月亮面前飛過,月亮變成了一面碩大的鏡子,鏡子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轉眼間,鳥兒便消失在這寂靜的夜空中。

  “咦,什麼味道?”我輕輕一嗅,原來是稻花的花香瀰漫在空中。細細聞來,味道是那樣醇美,那樣濃郁。再仔細一看,只見一個個稻穗娃娃都彎下了腰,垂下了腦袋。微風吹拂,沙沙作響,稻田裡泛起了清波,連綿起伏。“呱呱——呱呱——”遠處的青蛙彷彿也在向我問好。蛙聲與蟬鳴相結合,形成了動人的交響樂。或許這群小精靈也在為這豐收的美景而感嘆吧!

  天忽然暗了許多,我抬頭,仰望天空。灰濛濛的夜空中,只有幾顆敬業的星星還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其他的呢?或許都鑽進被窩了吧!也許是在聽月亮婆婆講故事吧,真調皮“滴,嗒~~”幾個小雨點跳到了我身上,我張大嘴巴,又一個小淘氣跳了下來,這雨水中彷彿也散發這稻花的清香。 雨細細的,似牛毛,如花針,它們三五成群地從天上蹦下來。“嘀嗒,嘀嗒”這多像歡快的鼓聲呀!天上的星星也在看著,還在鼓掌呢!,

  我邊走邊看,卻找不到過去熟悉的茅店。我東張西望,在轉過溪上的小橋後,才一下子發現它。它還在那兒,在樹林邊。我不由自主地吟道: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