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的詩歌

楊萬里的詩歌

  楊萬里所創作的詩歌有哪些呢?楊萬里才華俱佳,併為為官清廉耿直,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尊敬。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楊萬里的著名詩歌,歡迎閱讀!

  1、《寄陸務觀》

  君居東浙我江西,鏡裡新添幾縷絲。

  花落六回疏資訊,月明千里兩相思。

  不應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

  道是樊川輕薄殺,猶將萬戶比千詩。

  2、《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小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4、《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5、《春晴懷故園海棠》

  竹邊臺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6、《讀嚴子陵傳》

  客星何補漢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

  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

  7、《過楊村》

  石橋兩畔好人煙,匹似諸村別一川。

  楊柳蔭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漁船。

  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麥際天。

  政爾清和還在道,為誰辛苦不歸田?

  8、《念奴嬌》

  老夫歸去,有三徑、足可長拖衫袖。

  一道官銜清徹骨,別有監臨主守。

  主守清風,監臨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臨水,作詩三首兩首。

  休說白日昇天,莫誇金印,斗大懸雙肘。

  且說廬陵傳盛事,三個閒人眉壽。

  揀罷軍員,歸農押錄,致政誠齋叟。

  只愁醉殺,螺江門外私酒。

  9、《傷春》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0、《戲筆》

  野菊荒苔各鑄錢,金黃銅綠兩爭妍。

  天公支予窮詩客,只買清愁不買田。

  11、《晚風》

  晚風不許監清漪,卻許重簾到地垂。

  平野無山遮落日,西窗紅到月來時。

  12、《昭君怨》

  偶聽松梢撲鹿。知是沙鷗來宿。

  稚子莫喧譁。恐驚他。

  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

  我已乞歸休。報沙鷗。

  13、《昭君怨》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14、《閒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15、《武陵春》

  長鋏歸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道是今年勝去年。特地減清歡。

  舊賜龍團新作祟,頻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兒信問平安。

  16、《晚風》

  晚日暄溫稍霽威,晚風豪橫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須怒?來日一霜誰不知。

  17、《好事近》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穀。

  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賞析】

  這是一首詠月詞,不過直接寫月亮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較法。

  襯托月亮,最常見的辦法是去寫雲彩,常語說 :“ 烘雲托月”。楊萬里拋開這一陳腐的路子不走,採用了純新的方式。上闋以谷、齋、竹作陪襯。誠齋是作者的書齋名,萬花川穀是作者的花園名 。“月未到誠齋”,自然不無遺憾;但“先到萬花川穀”,倒也令人欣喜,因為這同樣是詞人的天下。況且也不必為誠齋而惋惜 ,因為“不是誠齋無月,隔一庭修竹”,月照幽篁,應該又是一種韻味。這半闋中,同是月光,在萬花川穀的當是朗照,在“一庭修竹”的當是疏散,在誠齋的又當是濃陰下的幽明。同樣的月色竟有這許多情意,明暗層次又是這樣分明,難怪上片無一字直接寫月,卻叫人處處感得到月的媚態。上闋是以物託月,下闋則以月自託。詞中說:今天才是十三,月色已如美玉,若到秋光奇豔的十五十六,它定然更不尋常!這裡明顯地在用十三之月襯托十五、十六之月 ,然而本篇的作意是詠寫今夜月色,所以句中又含有用十五、十六的滿月襯托十三月色的意思:現實的月同遙想的月兩相輝映,各各更見其妙了。

  楊萬里寫詩,最講“活法”,“透脫”。 他在《頤庵詩稿序》中說 :“……嘗食夫飴與荼乎?人孰不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 。至於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勝其甘。——詩亦如是而已矣 。”他認為詩不能象糖:一放進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後,卻變成酸的;詩應當象荼(古茶字)經過品嚐才讓人感知到它的甜味。我們讀這首詠月詞,初時只看見全篇僅有一句寫月,還是用的“如玉”這個相當陳舊的比喻,讀來很可能有幾分掃興,——這正是在“ 病其苦”。可是隻要你細心品嚐下去,那麼灑在綠葉紅花上的月光,伴和著挺拔修竹上的月色,在月的陰影中的誠齋,今夜的月,十五十六的月,便都會成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月光圖。這些圖全都經得起人們的反覆吟味,因而全篇也就有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的藝術效果。再說作者使用的又是白描手法,用這種引而不發的方式啟人想象,其表達力往往可以超過一切言詞。比如,詞中說“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豔 ,看十五十六”,十五十六的月色自然好極了。但如何好法呢?不論你想出多麼優美的字眼來形容它,其他讀者仍然可能想象到更美十倍的境地中去。——凡此種種,又是本篇“苦未既,而不勝其甘”的地方。

  不,這首詞的超脫處還不在於此。你如果繼續品嚐,還可能發現作者是在寫月,但又不全在寫月,更重要的,他是在借月寫人。不然,月光朗照之下什麼不好寫,卻偏要寫他的園、他的竹、他的齋呢?應當說,它些環境既是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現,也是他精神世界的視窗。花的芬芳,竹的正直,還有書齋所象徵的博學,以及用來作比喻的玉的堅和潔都透露出一種高貴而雅潔的審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蘊了更豐富的人格象徵意義。當然,這一些也都是要欣賞者透過咀嚼而慢慢品味才能獲得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