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引導語:《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一首寫景詩,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通風姿。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的難點應該是重點詞的理解及對詩描繪的意境的把握上。因此,課堂上,我透過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力圖讓學生真正“入境”。首先,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本單元需要積累的諺語入手,播放蘇杭的畫面。然後,再透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了美麗的西湖風光圖片,並且用優美的語言作旁白,讓學生對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營造了閱讀期待。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理解“瀲灩”一詞描繪的西湖畫面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並且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晴天的西湖除了波光閃閃的湖面,還會有哪些美麗的景象?”在讓學生感受雨中西湖畫面時,我又讓學生閉上雙眼在雨聲中冥想:“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透過一系列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體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本週五第一節課我講了一節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育局的領導和校領導來聽課。下面我就結合教育局騰老師的點評反思一下這堂課。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國家教育部頒發試用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古詩文的教學與古詩文文化的傳承。在我們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優秀古詩文。編者將古詩選入語文教材,重在引導學生在瞭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增加文化底蘊。

  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上。由於課前我佈置了預習,所以我對詩句中的重點字詞單抽出來幫助學生來理解,效果不是很好,看來還是應該放到詩中去理解更為合適。

  由於有些緊張,在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以後,把讀詩這個重要環節居然給丟了,很是不應該,其實教學設計上有的,上課前我還看教案時還記著著,可一上課就給丟了,光想著怎麼用課件了,短練啊!

  回憶整堂課,就像騰老師說的那樣,詞語的理解、詩句的理解、讀、預習等方面都關注到了,就是落實的不夠紮實。現在讓我想怎麼才能把這些環節都落實的很紮實,我也說不出來,同時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明白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還需要我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我會的。

  這堂課的備課和課件其實我也用心了,一直忙到夜裡一點多,估計二點多才睡著的,可就是自己的水平太有限,課件雖然做的還算可以,就是好鋼沒有用到刀刃上,課件出示的時機不是恰到好處,騰老師的一句話使我茅塞頓開:畫面的呈現應該起到提升的作用,而不能讓學生成為畫面的解說員;應該讓學生在頭腦形成形象以後再出示畫面,使學生的感悟和體會得到提升。

  透過這節課還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課件的輔助作用真的很大,以前只是看其他老師上課時使用課件,自己沒用過。這次如果沒有課件我真不知道怎麼上這節課。同時我發現有課件,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被調動起來,以後我要在這方面也多下些功夫。

  適時地播放課件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飲湖上初晴後雨》

  前段時間我上了一堂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剛開始有這麼個片段:

  上課一開始,我先與學生一起回憶了上節課學過的《望天門山》,指名學生朗讀,全班同學齊讀,營造上古詩課堂的初步氛圍。接著我激情匯入新課:“同學們,滾滾的長江水已經漸漸地離我們遠去,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是一泓含情的西湖水。”教師即時呈現出一張西湖的配樂圖片,並給予較長時間的欣賞,再進行下面環節的教學。

  這裡配樂圖片欣賞給予較長的時間,我覺的也是一個細節的處理。給予學生較長時間的欣賞,聯絡前面的鋪墊,可以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古詩教學的課堂氛圍更加濃厚;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一細節,我覺得整堂課的氣氛就會破壞。因此我覺得妥善地處理一些細節,對課堂能否精彩有著重要的影響。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反思

  在本期學校舉行的“一人一教”的活動中,我上的是23課古詩兩首中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首詩抓住了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別樣風姿,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在教學時,由於缺少上公開課的經驗和技巧,再加上本人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中成功的地方少,而不足的地方是太多了,下面反思如下:

  因為所教的物件是農村的孩子,見識不廣,所以課堂一開始,我就透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了美麗的西湖新舊十景風光圖片,讓學生對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營造了閱讀期待。首先我從詩題入手,透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進一步理解題意。(在此我還花了較長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讀出詩的韻律,因此導致後面課沒有上完)使學生在情感輪廓上有個大致的方向。隨後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指導後於學生交流讀懂詩意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滲透使用。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理解“瀲灩”、“空濛”這個詞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和雨中的西湖雲霧迷濛的樣子,讓學生透過直觀的畫面來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並發現它美,並能用自己的詞彙來描繪圖片中的畫面,在透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昇華。隨後,引導學生在理解單個字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詩句的意思。透過一系列的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領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堂課中,因為在對學生理解詩意的引導不夠好,導致在我提問時積極回答問題的人太少,課堂死氣沉沉,一點也不活躍,用一個詞來概括——沉悶。再加上在平時的教學中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要求不夠嚴格,一堂課下來,冒出了很多的“是不是”等口語。課堂結構設計的也不夠好,總之有太多的不足,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知識拓展]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