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全詩賞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全詩賞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北宋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註釋:

  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

  瀲灩:水波盪漾、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顯得美。

  空濛:細雨迷芒的樣子。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詩意:

  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盪漾,閃爍著粼粼的金光。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裡,山巒在細雨中迷濛一片,別有一種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麼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譯文1: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盪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緻。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濛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灩水光是她濃豔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譯文2:

  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開始晴天和後來下雨景色

  波光盪漾閃爍晴天剛好雅緻,

  山霧朦朧漂渺雨中也很美妙,

  我想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

  淡描濃施都是那麼美麗宜人。

  賞析:

  蘇軾於神宗熙寧四年至神宗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長十五公里,三面環山,東側是沖積平原。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裡湖、外湖、後湖,以十景馳名中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並築堤防洪,當地人即稱之為「蘇堤」。此詩作於熙寧六年(公元1073),是他題詠西湖的詩歌中最有名的詩歌。《飲湖上初晴後雨》共兩首,這裡選的是第二首,因為最為膾炙人口而選留廣為流傳。緣此西湖也叫西子湖。原作第一首是:“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是寫西湖水仙廟景色。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也是一首寫景狀物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其中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巧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而且二者同處吳越地區,所以運用這個比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