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楊萬里的詩句

有關楊萬里的詩句

  導語:楊萬里詩歌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方面都比較有特色。他的詩初學江西詩派,《江湖集》自序說:"予少作有詩千餘篇,至紹興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體也。"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有關楊萬里的詩句,一起來看看吧。

  (一)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其中兩首《昭君怨》是其最著名的詞作,尤其是第二首短短四十個字卻描摹了“舟、花、香、水、雨、聲、夢、荷、珠、煙、水銀、清波”等等或真切清新或飄渺空靈的虛實景物,可謂萬麗紛呈,意象萬千,共同造築了引人入勝之人間佳境,真是令人不禁傾倒、欣然神往。廷秀著有《誠齋集》。

  (二)有關楊萬里的詩句

  1、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2、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楊萬里《無名氏》

  3、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5、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6、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楊萬里《夏夜追涼》

  7、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8、東風弄巧補殘山,一夜吹添玉數竿。半脫錦衣猶半著,籜龍末信沒春寒。——楊萬里《新竹》

  9、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楊萬里

  10、願堅晚節於歲寒。——楊萬里

  11、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

  12、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撥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溼到胛——楊萬里

  13、"蟬聲無意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楊萬里·聽蟬——楊萬里"

  14、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楊萬里《秋涼晚步》

  15、綠楊接葉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楊萬里

  16、殿上臚傅第一聲,殿前拭目萬人驚。名登龍虎黃金榜,人在煙霄白玉京。香滿乾坤書一卷,風吹鬢髮雪千莖。舊時脫卻銀袍處,還望清光侍集英。——楊萬里《四月十七日侍立集英殿觀進士唱名》

  17、只餘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楊萬里

  18、嶺上芭蕉雪打死,霜雪打死還有心——楊萬里

  19、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銀山成雪片——楊萬里

  20、落紅滿路無人惜,踏作花泥透腳香——楊萬里

  21、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楊萬里《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22、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春鞋第一痕——楊萬里《過大皋渡》

  23、學而不化,非學也。——楊萬里

  24、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楊萬里

  25、閉門造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楊萬里

  2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

  27、"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

  28、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

  29、莫河早行奇絕處,四面八方野香味。——楊萬里

  30、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楊萬里

  31、政緣在野有優色,肯為無人減妙香?——楊萬里《野菊》

  32、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眾能而責諸人君子不像一件器物一樣,不能因為有了一技之長就滿足;而用人的時候,就要像使用器物一樣,不能苛求其各方面都有才能。——楊萬里《庸言》

  33、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楊萬里《紅白蓮》

  34、桃花愛作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楊萬里《渡太和江》

  萬里的故事

  中興四大家

  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來認識到江西詩派追求形式、艱深蹇澀的弊病,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盡焚其力作詩篇千餘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而另闢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曾回憶過自己走過的創作道路:“餘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他在詩中也曾明確表白:“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陶(潛)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幹近詩》之三)正因為他不隨人腳跟、傍人籬下,敢於別轉一路,推陳出新,終於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其詩風格純樸,語言口語化,構思新巧,號為“誠齋體”。對當時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問淵博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他的作品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麗的鴻篇鉅製;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隨手拈來,卻能曲盡其妙的寫景抒情小詩,詩風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幽默風趣、清新活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吸取生動清新的口語謠諺入詩,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辭諺語,衝口而來”(蔣鴻翮《寒塘詩話》),給人純樸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脫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學習的成就。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寫自己的愛國感情及對時政的關懷,特別是他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第一次橫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親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淪於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兩岸的骨肉鄉親,不能自由往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寫下了不少愛國的詩篇,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餘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初入淮河》)他路經鎮江金山時,看到風景如畫的金山的'亭臺變成了專門招待金使烹茶的場所,憤慨地寫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的詩句,深深地鞭撻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虞丞相輓詞》、《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詩章,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國,或歌頌抗敵捐軀的將領,或諷刺賣國投敵的權奸,都是萬里的名篇。

  關心民生

  他也有一些詩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他對民生的關心及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如《憫農》、《觀稼》、《農家嘆》、《秋雨嘆》、《憫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但上兩類作品數量並不很多。

  現存詩篇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之作和應酬之作。這部分,作品有的題材過於細碎,缺乏高度的藝術概括,流於粗率淺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寫景的小詩,由於觀察細緻深入,描寫生動逼真,感情真摯濃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動人。如“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閒居初夏午睡起》)“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臬渡》)“春回雨點溪聲裡,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寫得圓轉自然,清新活潑,極有思致,和那些專門描摹風雲月露的詩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近現代。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下面是楊萬里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物生平

  廣師博學

  楊萬里生於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歲喪母。其父楊芾精通《易經》,常忍著飢寒購買書籍,在十年之內,積得藏書數千卷。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捨,曾從師於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楊萬里赴臨安參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進士及第。次年,拜劉才邵為師。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授贛州司戶參軍。在贛州司戶任上,其父楊芾又攜領他去拜見滴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錐。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調任永州零陵縣丞。時主戰派領袖張浚滴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謁而不得見,後以書信力請,並透過其子張拭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說:“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於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當時謫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為丞零陵,“一日而並得二師”,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為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

  千慮策論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遜位於太子趙昚(即宋孝宗),南宋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孝宗即位後,銳意恢復,起用張浚為樞密使,不久又任其為相。

  隆興元年(1163年)秋,楊萬里離零陵任,赴調至臨安。因張浚推薦,除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於隆興二年(1164年)正月西歸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服喪。

  乾道三年(1167年)春,楊萬里至臨安,先後謁見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密使虞允文,上政論《千慮策》。

  《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

  治理奉新

  乾道六年(1170年),楊萬里除隆興府奉新縣知縣。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里於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群吏中間盤剝所致。於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裡的“囚犯”,並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後發給每戶一紙通知,放寬其稅額、期限。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全部交清。楊萬里在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

  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薦,楊萬里被召為國子博士,自此開始在京任職。

  歷職內外

  乾道七年(1171年),張栻之前因反對寵臣近習執掌要職而得罪虞允文,於此年被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拭不當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七月,轉太常博士。

  乾道八年(1172年),升太常兼權任吏部右侍郎。

  乾道九年(1173年)四月,轉將作少監。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除漳州知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孝宗戒貪吏、施廉吏。後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

  淳熙四年(1177年)春,出常州知州。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楊萬里於二月攜家離開常州,待次近一年。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離吉水赴任廣東。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改任廣東提點刑獄。同年冬,閩“盜”沈師進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稱為“仁者之勇”,賜直秘閣。

  淳熙九年(1182年)七月,繼母去世,離任服喪。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書右郎,後任吏部員外郎。

  淳熙十二年(1185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詔上書,極論時事。宰相王淮問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為答,並條上《薦士錄》(《淳熙薦士錄》),舉薦朱熹等六十人。孝宗親自將其升為東宮(太子)侍讀,太子趙惇親題“誠齋”二字贈給楊萬里。

  淳熙十三年(1186年),轉任樞密院檢詳,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任秘書少監。

  個人作品

  楊萬里一生寫作勤奮,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包括十種詩集及各體文章),今存。並有《楊文節公詩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誠齋詩話》一卷,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風格清新,富於情趣,頗類其詩。又精於《易》學,有《誠齋易傳》二十卷,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