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霓裳羽衣舞之謎

楊貴妃霓裳羽衣舞之謎

  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一段詩句,其中所說的《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麴中的精品與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但安史之亂後此曲卻失傳,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還儲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裡。

  《霓裳羽衣曲》約成於公元718~720年間,關於它的來歷,有許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楊貴妃睡夢中去往廣寒宮聽到仙子演奏樂曲,夢醒後便將此曲記錄下來,這便是後來的《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有兩個最寵愛的妃子,一個是先入宮的梅妃江采蘋,再一個便是貴妃楊玉環。江采蘋為高力士所獻,天性幽嫻貞靜,因喜歡梅花,玄宗便封為梅妃。為了討取梅妃的歡心,玄宗讓能歌善舞的李龜年、李彭年兄弟各領一班宮女,傳授歌舞,製成渭州曲,教成驚鴻舞,唱來婉轉抑揚,舞來翩翩飄忽。梅妃更是親自下池,譜驚鴻曲,演驚鴻舞,那嬌喘細細、柳腰起伏,深得玄宗喜愛。

  玄宗是一個風流天子,有了新歡楊貴妃後,便對梅妃冷淡下來。楊貴妃入宮之後,他除了每天坐朝處理政務,行走坐臥與貴妃寸步不離,每有飲宴貴妃必在筵前表演驚鴻舞。楊貴妃是一個有心計的女人,心想萬歲雖一時寵愛自己,但梅妃的遺曲天天在皇上耳邊吟唱,難免勾起舊情。有了這種想法,楊貴妃心中不由得焦灼萬分,再美的音樂、再妙的歌舞,反覺得十分的難受,她也想製作一曲以勝過梅妃。翻來覆去之後,不由得在床上沉沉入夢。

  睡夢中,貴妃來到廣寒宮。只見一群仙女穿著素衣紅裳,手中各執樂器,從桂花樹下款款吹奏而來,那聲調鏗鏘,十分悅耳,貴妃頓覺身體虛飄飄如昇天際。月宮侍兒說:“這便是月主嫦娥的《霓裳羽衣曲》,久秘月宮,未傳人世,知下界唐天子知音好樂,特請娘娘到宮中來,重聽此曲,將來譜入管絃,留作人間佳話。”玉環留神細看,只見那群仙女,雲肩垂纓,腰繫綵帶,一隊吹打,一隊歌舞,字字圓潤,響徹雲霄。再細聽時,侍兒輕輕推來,貴妃一個翻身,跌出月宮門外,醒來卻是南柯一夢。貴妃默記仙曲,宮商宛然,那《霓裳羽衣曲》卻是記在心頭。玄宗見了貴妃製成的曲譜,逐句推敲,輕吟低唱,音節甚是清新,不由得龍顏大悅,喜愛貴妃的心意更是強烈無比。

  有了好曲調,自然要有好的舞蹈。李龜年率領梨園弟子按譜奏樂,李隆基赤膊上陣親自擊鼓,楊玉環花冠白繡袍舞姿翩翩。只見樂聲起處,華幕徐徐移開,玄宗打著鼓,貴妃俯仰承合,看她腰肢細軟、盤旋跌宕,樂聲越起越高,鼓點越來越密,那舞姿也越舞越急,只見鞋尖點點,分不出人影釵光,宛若細風迴雪,恍如飛燕游龍。樂聲歇處,華幕複合,捧出一個臉泛桃紅、微潤香汗的絕色美人,喜得玄宗皇帝眉開眼笑。吩咐備下溫湯,摟著貴妃向華清池沐浴而去。自此以後,宮中嬌歌曼舞,歌聲笛韻,如敲秋竹,成就了《霓裳羽衣曲》萬世美名。自然,貴妃專寵,也便有了杜牧“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絕唱。

  除了傳說《霓裳羽衣曲》為楊貴妃所作外,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同樣美妙,聽來不禁使人感到天地神奇都集於李隆基、楊玉環這一對白髮紅顏的夫妻身上了。

  這個故事說李隆基曾在一箇中秋之夜,夢遊月宮時,聽到天上有仙樂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歌聲玄妙優美,舞姿翩翩。李隆基醒來後,對夢中的情景還記得清清楚楚,他很想把夢中的樂曲記錄下來讓樂工演奏。一番苦思冥想,他終於想起了其中的一部分並記錄了下來,剩下的那一部分樂曲,他依然是日思夜想,就連白天上朝的時候,他懷中還揣著一支玉笛,一邊聽大臣讀奏本,一邊在下面偷偷按玉笛尋找曲調,他為了仙曲都入迷了,可是還譜不全這首曲子。有一次,李隆基來到三鄉澤,他向著遠遠的女兒山眺望,但見山巒起伏,煙雲繚繞。頓時產生了許多美麗的幻想,他把在夢中聽到的仙樂全想起來了,創作了一部適合在宮廷演奏的的宮中大麴,這就是令人傾倒的《霓裳羽衣曲》。李隆基命令樂工排練併為愛妃楊玉環設計舞蹈,楊玉環與宮人日夜趕排,終於排練好了一場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中秋夜,優美的`《霓裳羽衣曲》仙樂奏起,楊玉環帶著宮女身穿薄如蟬翼的華服載歌載舞,一個個宛如仙女下凡。

  其實,除了這些聲稱《霓裳羽衣曲》源自月宮仙曲的民間傳說,宋初文人編撰的《唐會要》另有一種對歷史的記載。

  天寶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將西域傳入的《婆羅門曲》改編而成《霓裳羽衣曲》。有關史料說這《婆羅門曲》是當時的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給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在華清池初次進見時,李隆基就命人演奏《霓裳羽衣曲》以為導引。當時,朝廷大臣張說寫《華清宮》曰:“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但此時李隆基對宮廷所演奏的《霓裳羽衣曲》並不滿意,因為只有仙樂而缺乏曼舞。楊玉環進宮後,李隆基將其重新修改一遍,使之更臻完美,並採用中原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五種樂器於中秋之夜開了一場演奏會。當晚,明月當空,微風吹拂,楊玉環懷抱琵琶,李隆基手持羯鼓,二人領著宮女輕歌曼舞,長夜不息。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晚唐著名詩人杜牧這首《過華清宮》與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詩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開元、天寶年間曾盛行一時的《霓裳羽衣曲》,自天寶年間戰亂之後曲終舞破,便在大唐的宮廷中銷聲匿跡了。但是由於《霓裳羽衣曲》樂調優美,構思精妙,以後各藩鎮也紛紛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詠或筆錄。以後,隨著大唐王朝的衰落崩潰,一代名曲竟然“寂不傳矣”。到了晚唐,此曲已被許多人淡忘。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偶得殘譜,昭惠皇后周娥皇與樂師曹生按譜尋聲,補綴成曲,並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是原汁原味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