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楊貴妃的傳說故事

關於楊貴妃的傳說故事

  傳說是口頭敘事文學之一,具有一定歷史性的故事。

  在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的結果也常常與某些歷史、地理現象相附會,因而往往給人以它是真實歷史的錯覺。

  民間傳說是人們靈魂忠實、率直、自發的一種表現方式,也是人類科學、宗教、天文等的備忘錄。它是民間口傳的歷史,形象地傳遞著人類社會的各種資訊。但民間傳說又和嚴格意義的歷史有著本質的區別。民間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它其中雖然有可能包含著歷史的某些因供素,但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而屬於人民群眾的藝術創作。許多傳說把較為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透過藝術括而依託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上,達到歷史因素和歷史方式與文學創作的有機結合,使之成為藝術化的歷史,或歷史化的藝術。

  民間傳說的核心價值不在於它反映的人、事曾經如此這般的發生過,而在於保存於民間記憶中的東西隱含著某種暗示,即該民族歷史命運的象徵物,對認識歷史的內在含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上古之事,傳說與史實不分,史實之中,固不免有所緣飾,與傳說無異。而傳說亦往往有史實為之素地,二者不易區別,此世界各國之所同。”

  可見,史籍有史籍的真實,而傳說也有它真實(藝術的真實),二者是可以互補的。

  搞清楚了民間傳說的性質,我們再來看一看關於楊貴妃的傳說故事。

  前面我們談到,楊貴妃既是一個歷史人物,同時又是一個被文學藝術工作品典型化了的文學人物。楊貴妃只活了三十八歲,生命是短暫的。她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生活在至高無尚的皇帝身邊,無形中捲進了錯綜複雜的權力漩渦,顯赫一時,也奢一時。華之夢還沒有醒來,突然之間又被白綾繫頸,魂斷馬嵬坡。楊貴妃的命運大起大落,極富傳奇色彩和戲劇性。故而,她死後有關她的各類作品便不絕如縷,迄今不絕。在這些藝術作品中,關於她的傳說更是五光十色,流傳廣泛。僅何光前、吳裕祿、趙劍三位先生合編的《楊貴妃傳說故事》(陝西旅遊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一書就收錄了40多篇。其中不少篇會可稱得上是民間文學作品中的精品佳作。

  在關於楊貴妃的所有傳說故事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要數《楊貴妃墓何故用磚包》、《“衣冠家”的由來》《貴妃指甲痕與開元通寶》《馬嵬四郎泉》、《貴妃魂魄遊東瀛》等幾篇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篇《楊貴妃墓何故用磚包》的:

  “關中一帶,埋葬著多少帝王將相,但無論是秦皇、漢武、唐寶的帝陵,還是賢相、名將、妃子的墓葬,或大或小都是一堆封土,唯有唐楊貴妃墓從上到下都全用磚砌,包得嚴嚴實實。說起來,這中間還有一段美妙的故事。

  傳說,楊貴妃死後,不知過了多久,在離馬嵬不遠的地方,住著一位張員外。老兩口年過半百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女兒長得又黑又醜。夫人怕斷了香菸,勸員外納妾育子,張員外執意不允,他一心想給女兒招個上門女婿,老兩口有人養老送終,家業有人繼承也就心滿意足了。但偏偏女兒生得醜陋,說了好幾家,人家都不願意,後來連說媒的也沒有了。眼看著女兒越來越大了,這事直熬煎得老兩口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女兒也自慚形穢,不願見人。幾次想尋自盡,但心裡又丟不下二老,只是一個人在繡房裡暗處啼哭。

  一天晚上,女兒在房中越想越傷心,真想大哭一場。她怕驚動了父母,一個人悄悄出了門,跑到馬嵬坡,趴到貴妃墓上大哭,把多年來壓在胸中的哀怨憂傷、一肚子苦水,一古腦兒傾瀉出來。她胸下頓足,呼天喊地,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拍打著貴妃墓。淚水象泉水一般,從臉上滴在墳上,墳上的土和淚水又粘到手上,用手擦眼淚,泥水又抹在臉上。她怨天太不公,都是世上人,為啥貴妃長得那麼美;她怨地太無理,都飲地上水,為啥張家偏偏出醜女。她哭得死去活來,痴痴迷迷。

  天明瞭,員外夫婦發現大門虛掩,一看女兒不見了,大驚失色,急急忙忙四處尋找。忽然聽到從貴妃墓那個方向隱隱約約傳來哭聲,趕到跟前一看,正是女兒趴在墳上抽泣,只見她蓬頭垢面,有氣無力。夫婦倆老淚縱橫,千勸萬勸,攙著女兒回到家。母親給女兒洗了臉,梳了頭。這一洗,老兩口欣喜若狂,只見女兒又白又淨,如花似玉,好看極了。再把髒衣服一換,更是豔麗異常,十分俊俏。

  醜女變美好的訊息,象風一樣,很快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而且越傳越奇。有人說,楊貴妃長得潔白漂亮,生前“伸手笑雪黑”,死後墓上的土變成粉,醜女搽了變美女,美女搽了更美麗。有人說,婦女臉上的黑斑點,用它一搽就不見了。貴妃墓上的土被稱為“貴妃粉”,附近的人紛紛來這裡取土,外地遊人也要帶一包墓土回去,這就使墓堆越來越小。守墓的人給上面添土。這樣堆起來,拿走了;拿走了又堆起來,反反覆覆,墓土很難保住。後來人們為了保護貴妃墓,便用青磚把墓包起來,後人再無法取土了。

  這就是楊貴妃墓用青磚包裹的緣由。”

  關於這段傳說,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扶畢在《過馬嵬詠古》詩中,有過類似的記述,可與之呼應:“墓土生白土,士人呼為貴妃粉,能悅顏色,春日遊女取面。”

  馬嵬坡楊貴妃墓的土,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的黃土,“能悅顏色”之說純粹無稽之談。雖然如此,老百姓卻津津樂道,談之不疲。從中可以看出楊貴妃之美對後世人們的心理影響是多麼深遠。

  眾所周知,楊貴妃墓是個“衣冠冢”。為什麼是衣冠冢呢?這裡也有一個傳說《貴妃“衣冠冢”》:

  “馬嵬兵變”中楊貴妃被處死後,唐玄宗匆匆逃往四川。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官軍收復了長安,唐玄宗便從成都回到了長安。據文獻記載,他曾密令中官將楊貴妃遷葬,但是現在的楊貴妃墓到底是原來的墓地,還是遷葬後的墓地,至今均無確證。關於此事,馬嵬當地是這樣流傳的:

  據說那位奉命遷葬的中官到了馬嵬坡後,到處尋找楊貴妃的墓地。由於馬嵬兵變事起突然,安祿山兵馬又在後面緊緊追趕,當時眾人將楊貴妃的屍體在道路旁隨便挖了個土坑,草草埋了。所以,中官怎麼也找不著。他想,如此回京怎麼向唐玄宗交待呢?這時,他聽了馬嵬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件事:楊貴妃在殿前的梨樹上白時,遺下了一隻靴子和襪子,這些東西被馬嵬驛上一個驛卒揀到了。這個驛卒將此物帶回家裡,交給他的母親保管。他母親是個在馬嵬賣茶的老太太。說來也怪。這靴子和襪子異香撲鼻,幾里外都能聞得見。這件事驚動了四村八舍,人們成群結隊地跑來觀。這位老太太倒也精明,她規定來看的人,每天必須交銅錢兩枚。儘管收費,但是參觀者仍然絡繹不斷,老太太因此竟發了一筆財,賣大碗茶的營生自然也就停止了。

  中官聽到這個訊息後,高興萬分,他找來老太太,出高價買了靴子和襪子,然後鄭重其事地埋在了現在貴妃墓這個地方,並修建了一座簡單的墓園,回京向唐玄宗覆命交差去了。

  所以說,楊貴妃墓是個“衣冠冢”

  這個傳說聽起來似乎很是荒誕,靴子和襪子怎麼可能“異香撲鼻”,而且“幾里外都能聞得見”呢?但是,相關資料表明,傳說之事卻也不無證據。如《玄宗實錄》載:“妃子臨刑遺襪,高力士取而懷之,後玄宗夢妃子赤腳來告,遂問高力士,力士因進之。玄宗曾作《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李肇國《史補》中也記有此事:“楊貴妃死於馬嵬梨樹下,唐得錦襪一雙,過客傳玩,每得百金,由此至富。”古人的詩句也印證了這個傳說,如劉錫《馬嵬行》有云: “履無復有,履組光未滅。不見巖畔人,空見凌波襪。郵童愛蹤跡,私手解結。傳看千萬眼,縷縷看不歇。”王士《再過馬嵬》亦云:“怨粉愁香委路歧,只留羅襪使人悲。”

  從上述文史記載來看,楊貴妃被埋葬前遺失鞋襪和“衣冠冢”之說,是有聯絡的。

  和楊貴妃之死相關的,還有一個《馬嵬四郎泉》的傳說:

  在興平西的馬嵬坡,有好幾眼清泉,其中一眼名叫“四郎泉”。

  傳說很早以前,馬嵬驛西門外有一座佛殿。佛殿大門外有石虎守門,二門口有金剛護殿,再往裡走就是佛殿正堂,一尊佛爺端坐中央。可是,“馬嵬兵變”以後,這一切都無影無蹤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起兵造反,率領十五萬大軍,斬將奪關,一直打長安。唐玄宗如夢方醒,帶著貴妃和百官倉皇西逃。行到馬嵬驛,將士譁變,殺了奸相楊國忠,眾皆不散,逼著皇帝殺貴妃。唐玄宗見龍武軍刀出箭上弦,嚇得戰戰兢兢,命高力士傳旨死楊貴妃。

  當時三十八歲的貴妃楊玉環,想到難免一死,百感交集,悲痛欲絕。那往日的榮華富貴已化為烏有,華清宮的輕歌曼舞也成了過眼煙雲,這人生怎麼竟這樣的短促!高力士跟在後邊不住地催著,楊貴妃要到佛殿祈,稟告神靈。

  她拖著沉重的'步子,懷著一肚子的委屈,一步一跌。一步一哭,來到了佛殿門外。猛抬頭,見兩隻石虎齜牙咧嘴,惡狠狠地瞪著她。她猛然想到,真是“伴君如伴虎”,那寵愛過自己的君王,不也和這石虎一樣無情無義嗎?她哭著對石虎說:“你不要這樣瞪著我,難道你也相信我玉環是誤國的千古罪人,真的該殺該絞?你忍心看到我含冤而死嗎?”石虎聽了這話,忽然不知去向。此後,當地就有了“常從馬嵬過,不知石虎哪裡臥”的民謠。

  玉環哭到二門,只見四大金剛惡眉瞪眼,彷彿也要置自己於死地,就痛哭道:“金剛啊金剛,難道你們也象龍武將士那樣狠心,非和我一個弱女子過不去,難道一點也不可憐我?”說著,只見金剛撲直掉眼淚,不一會兒金剛不見了,地上出現了一眼清泉。當地人們流傳“金剛不見面,四郎泉水流不斷。”這就是馬嵬“四郎泉”的來歷。

  玉環又從二門一直哭到佛殿上,只見油燈閃爍,跳動著不安的火焰,現出一片陰森淒涼的氣象。玉環對著佛爺哭訴著:“你睜開眼睛看看吧!人世間有多少不公平的事情啊!想我楊玉環十八歲進宮伴君王,君王高興時也曾在長生殿上盟誓願:‘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可是,事到臨頭,只顧他自己活命,竟要玉環一死。難道說賊子造反,玉環就該喪生。老天若有靈,就讓風為我致哀,云為我戴孝,雷為我鳴冤,電為了雪恨吧!”不一會兒,果然雷聲陣陣,電光閃閃,風鳴咽,雲壓頂,嘩啦啦下起雨來。高力士早已在院中梨樹上繫好了白綾,沉著面孔喊道:“天下雨了,請貴妃娘娘早早昇天。”玉環仰天長嘆:“我玉環死得冤啊!”說罷,含恨與世長辭。

  這個傳說悲苦而淒涼,透過楊貴妃聲聲怨,句句苦的控訴,以及石虎、四大金剛的消失和雷、電、雲、雨的驟然而至,表達了民間或者老百姓的意願,即對唐玄宗薄情寡義的遣責和對楊貴妃罪不當死的無限同情。

  楊貴妃傳說故事的內十分廣泛,從她少年到死後都有涉及。如《貴妃杏》、《玉環戲師》、《落妃池的傳說》《鳳棲窩》《梳妝檯的傳說》等等這些,講的都是楊玉環童年、少年時代,也就是進宮前的故事。這些傳說故事,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楊玉環的性格,容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情況。

  楊玉環進宮,被冊封為貴妃後,在民間也有一些廣為流傳的故事,著名的有《貴妃甲痕》、《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由來》《楊貴妃與含羞草》《楊貴妃與“如意”》等。

  我們先來看一看《貴妃甲痕》說的是什麼故事:

  據說唐朝鑄造得最多的銅錢是“開元通寶”。“開元通寶”大多數是光背的,只有少量背面有一彎月牙痕,傳說這是楊貴妃留下的指甲痕。那楊貴妃怎麼會在這些銅錢上留下她的甲痕呢?

  事情還得從唐玄宗說起。

  唐玄宗李隆基是個通道教,愛聲色的皇帝,他把宰相宋薦舉來的道士陳善通作為上賓。平日裡,他不是聽善通講黃庭經,就是與楊貴妃等一起排演“霓袁羽衣舞。”

  開元年間一個初秋的晚上,長安內苑紫煙閣燈燭輝煌。唐玄宗伴奏,楊貴妃起舞,善通道人和知內省事的高力士陪坐觀看,侍候的宮女、太監也跑攏來湊熱鬧。接連演了三遍,楊貴妃香汗淋淋,她倚著白玉欄杆喘息,雙眼無神地凝視著即將附落的一彎新月。突然,她指著西方驚呼:“失火!失火!”

  大家注目一望,在新月之下,果然有一片紅光,而且越來越亮,但不象起火,沒有濃煙,宮內外更鼓不驚,也無騷動。

  高力士奏道:“讓臣派人去查詢一下。”

  “且慢!”善通道人早知此事,故意揮手阻攔,“不防讓貧道前去檢視。”說罷,即裝模作樣地閉目端坐。約一盅杯功夫,善通起立整衣,笑道:“此乃戶部在加緊熔銅鑄造開元通寶。近日有幾隻海船將開往日本,急需大量開元通寶銅錢,所以戶部連夜趕鑄。”

  唐玄宗和楊貴妃將信將疑,問他何以知道,善通道人說:“這是貧道剛才施展神遊之術。”

  為了證實道士的話是否可信,楊玉環提出要看“開元通寶”的樣品。唐玄宗便命人去取。不多時,鑄錢官即用銀盤託了一個“開元通寶”臘樣上來,並奏明確實是在連夜熔銅。對此,唐玄宗和楊貴妃驚喜萬分,稱讚善通道人確是神通廣大。

  唐玄宗看了“開元通寶”的臘樣後,又命呈貴妃過目。貴妃看了臘樣的正面,又過來瞧後面,由於拿臘樣太用勁了,在臘樣背面刻下了指甲痕跡。這刻痕恰似一彎新月。貴妃一想,正好為今晚的盛會作紀念,於是,奏請皇帝要保留此痕跡。唐玄宗一時高興,即予准奏。因此那個時期鑄出來的“開元通寶”,背面都留下了楊貴妃的指甲痕。後來,宋時詩人李俊民,為這件事還寫了“金釵墜落無因見,藏得開元一痕”的詩句呢。

  人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話:“某某某拜倒在誰誰誰的石榴裙下”,那麼,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麼回事呢?這裡有一個傳說,也和楊貴妃有關。我們來看一看這篇《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怎樣說的:

  “一天楊貴妃興浴罷,換上繡有石榴花的彩裙來見唐明皇。這時皇上正設宴和幾位文臣武將同樂,見楊玉環換了新裝,更加嫵媚豔麗,即要求她彈奏一曲助興。楊貴妃在曲子彈到高潮時,有意弄斷了一根弦,皇上問何故?楊貴妃趁機說,因聽曲之臣對她不恭敬、不施禮,因而曲神歌仙為她鳴不平而斷絃。唐明皇信以為真,龍顏大怒,遂即降旨:以後無論朝臣邊將,見了貴妃娘娘不跪者,斬。

  從此以後,這位風流寵妃,無論走到何處,文臣武將統皆跪倒在貴妃腳下。因為楊貴妃愛繡有石榴花的彩裙,故不少朝臣以“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語自我嘲諷。”

  楊貴妃的傳說故事可以說在民間流傳廣泛、影響深遠,有的甚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中國,許多老百姓可能不知道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這些封建帝王的名字,卻對楊貴妃之名清清楚楚,甚至對她的事都能說出一二來。可見這個人物的影響之大。

  這裡,不能不說的是,傳說的故事的流傳有它的區域性,同一個人物的故事在不同地區也會有不同的說法,迥異的版本。另外,傳說故事屬於民間口頭敘事文字,在流傳過程中,難免加入講述者及整理者的個人感情因素。他們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心理要求和審美標準來臧否人物,判斷是非;同時,由於時代久遠,傳播者越來越多,且又是口耳相傳,因而,傳說故事的內容會越來發揮偏離歷史真相。傳說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會變得多面、複雜、甚至離奇起來。所以,閱讀已形成文字的傳說故事,也必須要用科學的態度加以分,鑑別。

  楊貴妃的傳說故事也不例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