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楊玉環的傳說故事

有關楊玉環的傳說故事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傳說是口頭敘事文學之一,具有一定歷史性的故事。

  在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的結果也常常與某些歷史、地理現象相附會,因而往往給人以它是真實歷史的錯覺。

  民間傳說是人們靈魂忠實、率直、自發的一種表現方式,也是人類科學、宗教、天文等的備忘錄。它是民間口傳的歷史,形象地傳遞著人類社會的各種資訊。但民間傳說又和嚴格意義的歷史有著本質的區別。民間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它其中雖然有可能包含著歷史的某些因供素,但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而屬於人民群眾的藝術創作。許多傳說把較為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透過藝術括而依託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上,達到歷史因素和歷史方式與文學創作的有機結合,使之成為藝術化的歷史,或歷史化的藝術。

  民間傳說的核心價值不在於它反映的人、事曾經如此這般的發生過,而在於保存於民間記憶中的東西隱含著某種暗示,即該民族歷史命運的象徵物,對認識歷史的內在含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上古之事,傳說與史實不分,史實之中,固不免有所緣飾,與傳說無異。而傳說亦往往有史實為之素地,二者不易區別,此世界各國之所同。”

  可見,史籍有史籍的真實,而傳說也有它真實(藝術的真實),二者是可以互補的。

  搞清楚了民間傳說的性質,我們再來看一看關於楊貴妃的傳說故事。

  前面我們談到,楊貴妃既是一個歷史人物,同時又是一個被文學藝術工作品典型化了的文學人物。楊貴妃只活了三十八歲,生命是短暫的。她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生活在至高無尚的皇帝身邊,無形中捲進了錯綜複雜的權力漩渦,顯赫一時,也奢一時。華之夢還沒有醒來,突然之間又被白綾繫頸,魂斷馬嵬坡。楊貴妃的命運大起大落,極富傳奇色彩和戲劇性。故而,她死後有關她的各類作品便不絕如縷,迄今不絕。在這些藝術作品中,關於她的傳說更是五光十色,流傳廣泛。僅何光前、吳裕祿、趙劍三位先生合編的《楊貴妃傳說故事》(陝西旅遊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一書就收錄了40多篇。其中不少篇會可稱得上是民間文學作品中的精品佳作。

  在關於楊貴妃的所有傳說故事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要數《楊貴妃墓何故用磚包》、《“衣冠家”的由來》《貴妃指甲痕與開元通寶》《馬嵬四郎泉》、《貴妃魂魄遊東瀛》等幾篇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篇《楊貴妃墓何故用磚包》的:

  “關中一帶,埋葬著多少帝王將相,但無論是秦皇、漢武、唐寶的帝陵,還是賢相、名將、妃子的墓葬,或大或小都是一堆封土,唯有唐楊貴妃墓從上到下都全用磚砌,包得嚴嚴實實。說起來,這中間還有一段美妙的故事。

  傳說,楊貴妃死後,不知過了多久,在離馬嵬不遠的地方,住著一位張員外。老兩口年過半百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女兒長得又黑又醜。夫人怕斷了香菸,勸員外納妾育子,張員外執意不允,他一心想給女兒招個上門女婿,老兩口有人養老送終,家業有人繼承也就心滿意足了。但偏偏女兒生得醜陋,說了好幾家,人家都不願意,後來連說媒的也沒有了。眼看著女兒越來越大了,這事直熬煎得老兩口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女兒也自慚形穢,不願見人。幾次想尋自盡,但心裡又丟不下二老,只是一個人在繡房裡暗處啼哭。

  一天晚上,女兒在房中越想越傷心,真想大哭一場。她怕驚動了父母,一個人悄悄出了門,跑到馬嵬坡,趴到貴妃墓上大哭,把多年來壓在胸中的哀怨憂傷、一肚子苦水,一古腦兒傾瀉出來。她胸下頓足,呼天喊地,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拍打著貴妃墓。淚水象泉水一般,從臉上滴在墳上,墳上的土和淚水又粘到手上,用手擦眼淚,泥水又抹在臉上。她怨天太不公,都是世上人,為啥貴妃長得那麼美;她怨地太無理,都飲地上水,為啥張家偏偏出醜女。她哭得死去活來,痴痴迷迷。

  天明瞭,員外夫婦發現大門虛掩,一看女兒不見了,大驚失色,急急忙忙四處尋找。忽然聽到從貴妃墓那個方向隱隱約約傳來哭聲,趕到跟前一看,正是女兒趴在墳上抽泣,只見她蓬頭垢面,有氣無力。夫婦倆老淚縱橫,千勸萬勸,攙著女兒回到家。母親給女兒洗了臉,梳了頭。這一洗,老兩口欣喜若狂,只見女兒又白又淨,如花似玉,好看極了。再把髒衣服一換,更是豔麗異常,十分俊俏。

  醜女變美好的訊息,象風一樣,很快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而且越傳越奇。有人說,楊貴妃長得潔白漂亮,生前“伸手笑雪黑”,死後墓上的土變成粉,醜女搽了變美女,美女搽了更美麗。有人說,婦女臉上的黑斑點,用它一搽就不見了。貴妃墓上的土被稱為“貴妃粉”,附近的人紛紛來這裡取土,外地遊人也要帶一包墓土回去,這就使墓堆越來越小。守墓的人給上面添土。這樣堆起來,拿走了;拿走了又堆起來,反反覆覆,墓土很難保住。後來人們為了保護貴妃墓,便用青磚把墓包起來,後人再無法取土了。這就是楊貴妃墓用青磚包裹的緣由。”

  關於這段傳說,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扶畢在《過馬嵬詠古》詩中,有過類似的記述,可與之呼應:“墓土生白土,士人呼為貴妃粉,能悅顏色,春日遊女取面。”

  馬嵬坡楊貴妃墓的土,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的黃土,“能悅顏色”之說純粹無稽之談。雖然如此,老百姓卻津津樂道,談之不疲。從中可以看出楊貴妃之美對後世人們的心理影響是多麼深遠。

  眾所周知,楊貴妃墓是個“衣冠冢”。為什麼是衣冠冢呢?這裡也有一個傳說《貴妃“衣冠冢”》:

  “馬嵬兵變”中楊貴妃被處死後,唐玄宗匆匆逃往四川。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官軍收復了長安,唐玄宗便從成都回到了長安。據文獻記載,他曾密令中官將楊貴妃遷葬,但是現在的楊貴妃墓到底是原來的墓地,還是遷葬後的墓地,至今均無確證。關於此事,馬嵬當地是這樣流傳的:

  據說那位奉命遷葬的中官到了馬嵬坡後,到處尋找楊貴妃的墓地。由於馬嵬兵變事起突然,安祿山兵馬又在後面緊緊追趕,當時眾人將楊貴妃的屍體在道路旁隨便挖了個土坑,草草埋了。所以,中官怎麼也找不著。他想,如此回京怎麼向唐玄宗交待呢?這時,他聽了馬嵬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件事:楊貴妃在殿前的梨樹上白時,遺下了一隻靴子和襪子,這些東西被馬嵬驛上一個驛卒揀到了。這個驛卒將此物帶回家裡,交給他的母親保管。他母親是個在馬嵬賣茶的老太太。說來也怪。這靴子和襪子異香撲鼻,幾里外都能聞得見。這件事驚動了四村八舍,人們成群結隊地跑來觀。這位老太太倒也精明,她規定來看的人,每天必須交銅錢兩枚。儘管收費,但是參觀者仍然絡繹不斷,老太太因此竟發了一筆財,賣大碗茶的營生自然也就停止了。

  中官聽到這個訊息後,高興萬分,他找來老太太,出高價買了靴子和襪子,然後鄭重其事地埋在了現在貴妃墓這個地方,並修建了一座簡單的墓園,回京向唐玄宗覆命交差去了。所以說,楊貴妃墓是個“衣冠冢”

  這個傳說聽起來似乎很是荒誕,靴子和襪子怎麼可能“異香撲鼻”,而且“幾里外都能聞得見”呢?但是,相關資料表明,傳說之事卻也不無證據。如《玄宗實錄》載:“妃子臨刑遺襪,高力士取而懷之,後玄宗夢妃子赤腳來告,遂問高力士,力士因進之。玄宗曾作《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李肇國《史補》中也記有此事:“楊貴妃死於馬嵬梨樹下,唐得錦襪一雙,過客傳玩,每得百金,由此至富。”古人的詩句也印證了這個傳說,如劉錫《馬嵬行》有云:“履無復有,履組光未滅。不見巖畔人,空見凌波襪。郵童愛蹤跡,私手解結。傳看千萬眼,縷縷看不歇。”王士《再過馬嵬》亦云:“怨粉愁香委路歧,只留羅襪使人悲。”

  從上述文史記載來看,楊貴妃被埋葬前遺失鞋襪和“衣冠冢”之說,是有聯絡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