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關於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珠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注:

  紅稀:花兒稀少、凋謝。意思是到了晚春時節。紅:指花。

  高臺:高高的樓臺,這裡指高樓。陰陰見:暗暗顯露。陰陰:隱隱約約。

  不解:不懂得。

  濛濛:形容細雨。這裡形容楊花飛散的樣子。

  翠葉藏鶯,珠簾隔燕:意謂鶯燕都深藏不見。這裡的鶯燕暗喻“伊人”。

  1.“翠葉藏鶯”、“珠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等句子有何特點呢?

  2.請用最簡潔的語言鑑賞詞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

  1.這些句子寓動於靜,動中更覺寂靜,在這一派寂靜中透露出長長的愁思和哀情。

  2.詞的上片寫暮春景色,使人隱覺一絲淡淡的閒愁;下片寫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寫靜香遊絲,寫斜陽深院,完全是為描寫內心深處的愁怨作鋪墊,起到了一種使寂靜中的閒愁更加悒鬱深遠的烘托作用。全詞語言清麗幽雅,雖不十分雕鑿,卻神情俱得,精微有致。

  3.對這首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從紅稀、綠遍和樹色陰陰可見春天漸漸消逝,暮春氣息比較濃。

  B.楊花撲面既暗示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又象徵世俗之人帶來的煩惱。

  C.爐香追隨遊絲繚繞、旋轉,以動襯靜,寫出整個室內的寂靜。

  D.“斜陽卻照深深院”景中寓情,表現了詩人惆悵和惋惜的情懷。

  二:

  (1)這首詞所描繪的暮春初夏景象由哪兩幅圖景組成?詩人藉此抒發了內心怎樣的情懷?請簡要說明。(4分)

  (2)“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在結構上起到怎樣的作用?請結合全詞作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包括出遊時的郊外之景和歸來後的日落之景。抒發了詩人對韶光易逝的惆悵、惋惜的情懷。(4分。兩幅圖景各1分,情懷1分,分析1分。)

  (2)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這兩句詩分寫室外與室內,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不著痕跡。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引出下面對室內景象的描寫。(4分。作用2分,分析各1分。)

  三

  1.上闋寫景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5分)

  2.晏殊曾在《浣溪沙》中抒發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慨,本詞抒發的情感與《浣溪沙》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擬人(1分):把“春風”擬作人,寫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它漫天飛舞,亂撲行 人之面(1分);詩人移情於物,本是詩人不忍楊花落盡,想留住春意,卻怪“春風不解”自己心意,委婉含蓄的表達了自己想留春卻留不住的無奈。(1分)②借代(1分):借“紅”代“花”,借“綠”代“草”,透過明豔色彩的對比,寫出了暮春時節紅花開盡、綠草如茵之景。(1分)

  2.①相同:兩首詞都借春歸表達了惜春、傷春之情;(2分)②不同:《踏莎行》中寫詩人酒醉夢醒,卻發現才是夕陽斜照,蘊含了初夏日長、難以消磨的寂寞之情;(2分)《浣溪沙》裡雖表達了無力留春的無奈,但是也流露出對美好事物仍然會再現的欣喜。(2分)

  參考譯文

  小路邊的紅花日漸稀少,郊野卻被萋萋芳草佔遍,綠樹成蔭高樓臺榭若隱若現。春風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讓它們迷迷濛濛亂撲人面。

  翠綠的樹葉裡藏著黃鶯,紅色窗簾把燕子隔在外面,靜靜的爐香像遊絲般嫋嫋升騰。醉酒後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著深深的庭院。

  賞析:

  《踏莎行·小徑紅稀》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作品。此詞寫暮春閒愁,上闋寫郊外暮春景色,蘊含淡淡的閒愁,將大自然春之氣息表現的淋漓盡致,下闋寫身邊的春景,進一步對愁怨作鋪墊,表達了詞人面對時光匆匆逝去的無奈和哀傷。全詞以寫景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朧而顯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此詞描繪暮春景色,上片寫郊外景,下片寫院內景,最後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繪一幅具有典型特徵的芳郊春暮圖:小路兩旁,花兒已經稀疏,只間或看到星星點點的幾瓣殘紅;放眼一望只見綠色已經漫山遍野;高臺附近,樹木繁茂成蔭,一片幽深。“紅稀”“綠遍”“樹色陰陰”,標誌著春天已經消逝,暮春氣息很濃。三句所寫雖系眼前靜景,但“稀”“遍”“見”這幾個詞卻顯示了事物發展的程序和動態。從“小徑”“芳郊”“高臺”的順序看,也有移步換形之感。“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所寫的楊花撲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詞人描繪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成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這裡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富有生趣。“濛濛”“亂撲”,極富動態感。“行人”二字,點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過片“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分寫室外與室內,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引出下面對室內景象的描寫。著“藏”“隔”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初夏嘉樹繁陰之景與永晝閒靜之狀。

  “爐香靜逐遊絲轉”寫如此閒靜的室內,香爐裡的香菸,裊裊上升,和飄蕩的遊絲糾結、繚繞,逐漸融合一起,分不清孰為香菸,孰為遊絲了。“逐”“轉”二字,表面上是寫動態,實際上卻反托出整個室內的寂靜。“逐”上著一“靜”字,境界頓出。

  結拍“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跳開一筆,寫到日暮酒醒夢覺之時,原來詞人午間小飲,酒困入睡,等到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西斜的夕陽正照著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裡點明“愁夢”,說明夢境與春愁有關。夢醒後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賀鑄《薄倖》詞“人間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賞析二】

  此詞起首三句描繪一幅具有典型特徵的芳郊春暮圖:小路兩旁,花兒已經稀疏,只間或看到星星點點的幾瓣殘紅;放眼一望只見綠色已經漫山遍野;高臺附近,樹木繁茂成蔭,一片幽深。“紅稀”、“綠遍”、 “ 樹色陰陰”,標誌著春天已經消逝,暮春氣息很濃。三句所寫雖系眼前靜景,但“稀”、“遍”、 “見”這幾個詞卻顯示了事物發展的程序和動態。從 “小徑”、“芳郊”、“高臺”的順序看,也有移步換形之感。

  “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所寫的楊花撲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詞人描繪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成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這裡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富有生趣。“濛濛”、“亂撲”,極富動態感。“行人”二字,點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過片“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分寫室外與室內,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引出下面對室內景象的描寫。著“藏”、“隔”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初夏嘉樹繁陰之景與永晝閒靜之狀。

  “爐香靜逐遊絲轉”寫在如此閒靜的室內,香爐裡的香菸,裊裊上升,和飄蕩的遊絲糾結、繚繞,逐漸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孰為香菸,孰為遊絲了。“逐”、 “轉”二字,表面上是寫動態,實際上卻反托出整個室內的寂靜。“逐”上著一“靜”字,境界頓出。結拍“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跳開一筆,寫到日暮酒醒夢覺之時,原來詞人午間小飲,酒困入睡,等到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西斜的夕陽正照著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裡點明“愁夢”,說明夢境與春愁有關。夢醒後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 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

  前人評此詞寫景流麗。沈際飛在《草堂詩餘正集》中說:“結‘深深’妙,著不得實字。”沈謙在《填詞雜說》中進一步指出結句“更自神到”,道出了晏殊詞寫景的特點,即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