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能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召,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時相寇準曰:“殊江外人。”帝曰:“張九齡非江外人耶!”後二日,複試詩、賦、論,殊奏:“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擢秘書省正字,累官翰林學士,遷左庶子。帝每訪以事,率用方寸小紙細書,已答奏,輒並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權聽政,宰相丁謂、樞密曹利用各欲獨見奏事,無敢決其議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簾聽之,皆無得見,議遂定。後拜樞密副使。疏論張耆不可為樞密使,忤太后旨,罷知宣州,改應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兼三司使。拜參知政事。陝西方用兵,請罷內臣監兵,兼以陣圖接諸將,使得應敵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鬥,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悉為施行。

  康定中,拜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平居好賢,當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皆出其門。及為相,益務進賢材。而仲淹,韓琦,富弼皆進用至於臺閣,多一時之賢。帝亦奮然,欲因群材以更治。徙陳州許州,稍復禮部刑部尚書,以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徙河南府,以疾請歸京師訪醫藥。逾年,病寢劇,乘輿將往視之,馳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為陛下憂也。”已而薨,帝雖臨奠,以不視疾為恨。贈司空兼侍中,諡“元獻”。

  殊性剛簡,奉養清儉,累典州,吏民頗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楊察,皆其婿也。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晚歲篤學不倦。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七歲,能屬文

  屬:寫作

  B.援筆立成

  援:拿

  C.忤太后旨

  忤:違反

  D.尤工詩

  工:工整

  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部體現晏殊剛正率直的一組是(

  )(3分)

  ①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

  ②疏論張耆不可為樞密使

  ③天下學校興學自殊始

  ④請罷內臣監兵,兼以陣圖授諸將

  ⑤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

  ⑥以疾請歸京師訪醫藥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的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晏殊小時被譽為神童,並被張知白舉薦給朝廷。在廷詩中表現出過人的才華,受到皇帝的稱讚。

  B.晏殊行事很謹慎,仁帝即位後,他用“垂簾聽政”的辦法解決了大臣丁渭和曹利用之間的爭端。

  C.晏殊很注重向朝廷舉薦賢能的人才,當時名士范仲淹、孔道輔等人都是他的門生,並都受到了他的舉薦。

  D.晏殊在外遭貶期間生病,後來回京治病。這期間仁宗曾親自探問,但不久晏殊病逝,引起仁宗深深痛惜。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擢秘書省正字,累官翰林學士,遷左庶子。(5分)

  (2)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鬥,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5分)

  參考答案

  4.D

  5.A

  6.D

  7.(1)宋真宗喜歡他的誠實不欺,待晏殊寫完後,宋真宗看了連連稱好,提拔他為秘書省正字,後來晏殊做官至翰林學士,又被任命為左庶子。(數,擢,累官各1分,句意2分)(5分)

  (2)及時招幕弓箭手進行訓練,以作好戰鬥的準備;晏殊還請求拿出皇宮中多餘的物品來充實邊防軍費。(“及,以,長物”各一分,句意2分)(5分)

  【參考譯文】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就會寫文章。景德(宋真宗年號,公元1004-1007年)初年,張知白到江南任職,安撫各地,晏殊被張 知白以神童的資格推薦給朝廷。晏殊與一千多名進士一起在朝廷上進行廷試,晏殊神采飛揚,毫不怯場,使起筆一揮而就。宋真宗對他非常欣賞,賜他同進士出身。 當時,寇準任宰相,對宋真宗說:“晏殊是江南人,最好不要重用。”宋真宗說:“張九齡不也是江南人嗎?”兩天後,進士們又複試詩賦和時論,晏殊看罷、考題後 上奏說:“這個賦的題目,我曾在私下裡練習過,請給我換個題目吧。”宋真宗喜歡他的誠實不欺,待晏殊寫完後,宋真宗看了連連稱好,提拔他為秘書省正字,後 來晏殊做官至翰林學士,又被任命為左庶子。宋真宗每次詢問大臣們國事時,晏殊都用方寸大小的小紙作詳細的記錄,大臣們回答完畢後,晏殊也做好了記錄封上, 宋真宗很器重他這種做事的慎密。

  宋仁宗即位後,章獻太后暫時代理朝政,宰相丁謂、樞密曹利用都想單獨奏見太后,朝臣們對他們二人的要求都不敢做決 定。晏殊建言說:“群臣向太后奏事,太后須垂下簾子聽奏,都不許單獨面見太后。”於是群臣就按晏殊的建議做了決定。後來,晏殊被任命為樞密副使,他上疏主 張不能讓張耆擔任樞密使,頂撞了太后的旨意,被貶為宣州知州,又改任應天知府。晏殊延請范仲淹來教授學校的學生。自從五代以來,天下的學校教育都被廢棄 了,大興學校教育就是從晏殊開始提倡的。後來,晏殊被召回京城,任命為御史中丞、兼三司使,又被任命為參知政事。這時,陝西方面正在發生戰爭,晏殊請求撤 除內臣宦官監軍的制度,並把作戰地圖交給眾將領,使得宋軍能夠便於攻守,應敵致勝;及時招幕弓箭手進行訓練,以作好戰鬥的準備;晏殊還請求拿出皇宮中多餘 的物品來充實邊防軍費;其他部門管理錢財權力,晏殊都收歸度支部統一管理。這些建議都得到了施行。

  康定(公元1040年)中,晏殊被任命為同平章 事兼樞密使。晏殊平時喜歡結交賢才,當時的知名賢才如范仲淹、孔道輔都出自他的門下。等到晏殊做了宰相,便更加致力於提拔有才能的人,范仲淹、韓琦、富弼 都是在這一時期被提拔到了重要崗位上,這些人都是一時的人才。宋仁宗也勵精圖治,想依靠這些人才的輔佐開創嶄新的局面。晏殊於是又被調任陳州、許州,逐漸 復任禮部、刑部尚書,以觀文殿大學士的身份任永興軍知州,又調任河南知府。晏殊以身體有病為由請求回京訪醫問藥。一年後,晏殊的病情加重,宋仁宗打算乘轎 親往探視,晏殊得知後,派人急速報告仁宗說:“我得的是老病了,已經快要痊癒,不值得陛下為我擔心。”不久,晏殊就去世了。宋仁宗雖然親自前往致奠,但仍 然以沒有前來探望晏殊的病情而感到終生遺憾。朝廷追贈晏殊任司空兼侍中、諡號“元獻”。

  晏殊性情剛正簡樸,生活清靜節儉,他幾次出任地方官,地方的'官吏和百姓都很害怕他急躁的性情。晏殊善於識別人才,富弼,楊察都是他的女婿。晏殊的文章豐富華麗,才思不窮,尤其善長寫詩,詩風閒雅有情思,晚年仍好學不倦。

  二: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能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之。帝召殊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後二日,複試詩、賦、論,殊奏:“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

  仁宗即位,章獻明肅太后奉遺詔權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各欲獨見奏事,無敢決其議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簾聽之,皆毋得見。”議遂定。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太后謂東宮舊臣,恩不稱,加給事中。預修《真宗實錄》。進禮部侍郎,拜樞密副使。上疏論張耆不可為樞密使,忤太后旨。坐從幸玉清昭應宮從者持笏後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齒,御史彈奏,罷知宣州。數月,改應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改資政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兵部侍郎、兼秘書監,為三司使,復為樞密副使,未拜,改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太后謁太廟,有請服袞冕者,太后以問,殊以《周官》後服對。太后崩,以禮部尚書罷知亳州,徙陳州,遷刑部尚書,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

  陝西方用兵,殊請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使得應敵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鬥。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悉為施行。康定初,知樞密院事,遂為樞密使。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殊平居好賢,當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皆出其門。及為相,益務進賢材,而仲淹與韓琦、富弼皆進用,至於臺閣,多一時之賢。帝亦奮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權幸皆不便。殊出歐陽修為河北都轉運,諫官奏留,不許。孫甫、蔡襄上言:“宸妃生聖躬為天下主,而殊嘗被詔志宸妃墓,沒而不言。”又奏論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規利。坐是,降工部尚書、知穎州。然殊以章獻太后方臨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輔臣例宣借者,時以謂非殊罪。

  徙陳州,又徙許州,稍復禮部、刑部尚書。祀明堂,遷戶部,以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徙河南府,遷兵部。以疾,請歸京師訪醫藥。既平,復求出守,特留侍經筵,詔五日一與起居,儀從如宰相。逾年,病浸劇,乘輿將往視之。殊即馳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為陛下憂也。”已而薨。帝雖臨奠,以不視疾為恨,特罷朝二日,贈司空兼侍中,諡元獻,篆其碑首曰“舊學之碑”。

  殊性剛簡,奉養清儉。累典州,吏民頗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楊察,皆其婿也。殊為宰相兼樞密使,而弼為副使,辭所兼,詔不許,其信遇如此。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晚歲篤學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後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

  子知止,為朝請大夫。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章獻明肅太后奉遺詔權聽政——權:權且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邀請

  C.又奏論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規利——規:規範

  D.以不視疾為恨——恨:遺憾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以神童薦之——以旌其所為

  B.欲因群材以更治——相如因持璧卻立

  C.宸妃生聖躬為天下主——竊為大王不可取也

  D.乃輔臣例宣借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晏殊七歲便能寫文章,參加殿試提筆成文,複試時主動要求更換已做過的試題,因而深得皇帝讚美,這充分表現了晏殊出眾的文學才華和誠實的優良品質。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從牙齒,也曾輕視詔令、役使官兵,因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職,一生坎坷,從中暴露出了古代文人的性格弱點。

  C.晏殊任應天府時,興辦學校;太后拜謁太廟,他以《周官》中規定的太后服裝應答;陝西作戰時,他提出切實有效的軍事建議。可見,晏殊具有文才武略。

  D.本文寫晏殊,除了正面刻畫,還側面烘托。如寫晏殊重病時,皇帝將親臨探望,晏殊去世後,皇帝親自祭奠,罷朝兩天,以此突出晏殊在當時的崇高地位。

  4.用“/”給文中加粗的部分斷句。

  帝召殊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簾聽之,皆毋得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老疾,行愈矣,不足為陛下憂也。

  參考答案

  1.C

  2.D

  3.B

  4.帝召殊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

  5.(1)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需隔著簾子彙報,使太后在簾子內聽政,不能看到他們是誰。

  (2)我是老毛病犯了,馬上就要好了,不值得讓陛下擔憂。

  【參考譯文】

  仁宗即位,章獻明肅太后遵奉遺詔暫且垂簾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各自想獨自參見太后,(對於這件事)朝中沒有人敢決定這個建議的。晏殊提出建議說:“向太后奏事的群臣,太后垂簾聽取(即可),都不能見(太后的)面。”方案就決定下來。

  因為跟著皇帝駕臨玉清昭應宮,隨從拿著笏板來晚了,晏殊發怒,用笏板打那個人,把人家的牙齒打斷了,御史彈劾晏殊,晏殊被罷官做了宣州知府。過了數月,改任應天府,延請范仲淹來教學生。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棄,(重新)興辦學校從晏殊開始。

  殊平時喜歡賢能之人,當世知名之人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皆出自他的門下。等到他做了宰相,更加致力於推薦賢能之人,而范仲淹與韓琦、富弼都得到提拔重用,甚至官職做到了臺閣,增加了當時的賢能人才。皇帝也下定決心,想憑藉這些人才改革政治,可是那些小人權貴覺得沒好處。晏殊讓歐陽修出京擔任河北都轉運,諫官上奏說要把歐陽修留在京城任用,皇上沒有答應。孫甫、蔡襄上奏說:“宸妃生下皇上做天下君主,可是晏殊曾經受詔命為宸妃墓寫墓誌銘,卻隱瞞沒有提到這件事。”又上奏批評晏殊役使官兵建築出租房來謀求利益。因為這個原因,晏殊被降為工部尚書、穎州知府。可是,(實際上)晏殊是因為章獻太后剛剛垂簾聽政,所以,墓誌銘裡不敢提到;而他使用士兵,是當時輔臣例行的公開借用的情況,當時(的人)都因此認為不是晏殊的罪過。

  晏殊性情剛正儉樸,生活很簡樸。多次管理州縣,下屬官吏很害怕他的急躁。晏殊善於識別人的品行和才能,富弼、楊察都是他的女婿。晏殊擔任宰相兼樞密使,而富弼做副使,晏殊要辭去自己兼任的職務,皇帝下詔不答應,他就是這樣被皇帝信任。晏殊文采富麗,使用時滔滔不絕,尤其擅長寫詩歌。性情閒靜淡雅,很有情思。晚年更愛好學習,不知疲倦。文集二百四十卷,以及選擇編輯梁、陳以後著名大臣的著作,編為《集選》一百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