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與漢長安閱讀答案

古羅馬與漢長安閱讀答案

  引導語:做完古羅馬與漢長安閱讀題後,相關的閱讀答案哪裡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古羅馬與漢長安

  從公元前三世紀開始,漢帝國崛起於亞洲東部,而古羅馬也在歐洲逐漸走向繁榮。但是長安和羅馬有著很不相同的城市發展脈絡。長安是平地起城,其選址經過縝密論證,考慮的是管轄遼闊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個國家和整個民族的根本利益,“先政治軍事,後經濟文化”的脈絡十分清楚。對比之下,羅馬城是自然形成的都城,早在公元前753年就已建城,早已有相當的經濟文化基礎,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後終於變成了古羅馬之都,並在帝國之初達到全盛,其發展脈絡剛好與長安相反。

  因為城市發展脈絡的不同,他們的文化發展脈絡也不同。長安文化在很短的時間裡依靠強大的國家力量快速崛起,而羅馬文化則是繼承了希臘文化甚至埃及文化發展而來,發展過程有幾百年之久。

  長安文化帶有濃厚的倫理道德色彩,這是由居於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決定的。但是長安文化又有包容和吸納的一面,其他思想流派只要和最高統治者意願相合,就能得到快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長安文化以周秦文化為基礎,廣泛吸取了楚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吳越文化甚至少數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從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它既代表了本國甚至本大洲文化的最高水平,又帶動了周圍廣大區域內的文明程序,而且它還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單一民族——漢族正式形成。

  長安文化作為一種集大成的新興文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願意探求和吸納其他文化來充實自己。張騫在西方人之前最早開通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中國人對自己以外世界的一次大探求。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博望”二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長安文化的探求性。

  羅馬文化中沒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樣獨大的至尊核心,奧古斯都稱帝,但共和思想和法則依然深入人心,即使是逐漸興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沒有改變羅馬文化多元的特質。羅馬帝國廣闊疆域內,大大小小的諸多城市都被允許按照首都的模式去建設和發展,而在中國,地方城市的建設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時羅馬城中眾多的公共活動場所也是長安城中不可能有的。只是到公元392年,基督教才發展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成為至尊一元的宗教文化,但這時距羅馬帝國的解體已只有幾年時間了。

  長安文化和羅馬文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宗教性。長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傾向,但是按照儒家“敬鬼神而遠之”的理念,長安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始終沒有上升到主導地位,而儒家的“仁愛”思想使長安文化洋溢著強烈的人文精神。在這種人文精神的推動下誕生的《史記》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影響了中國文化的發展。羅馬文化繼承了古希臘開明而鬆散的多神信仰,充滿科學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這種強烈的'人文精神在蟄伏數百年後又成為文藝復興能在義大利發端的歷史淵源。羅馬帝國晚期,基督教逐漸強大,羅馬甚至成為基督教教廷所在地,這與寬容而多元的羅馬文化背道而馳。

  1.下列選項不屬於長安文化範疇的一項是( )(3分)

  A.長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傾向,但這些宗教因素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始終沒有上升到主導地位。

  B.長安文化具有包容和吸納的一面。它廣泛地吸取了長安以外的異地及少數民族文化乃至域外文化,具有一定的探求性。

  C.長安是平地起城,其選址考慮的是安全,代表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先政治軍事,後經濟文化”的脈絡十分清楚。

  D.長安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帶有濃厚的倫理道德色彩,洋溢著強烈的人文精神。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長安文化崛起時間短、速度快、內容少、空間大,所以才廣泛吸取楚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吳越文化甚至少數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

  B.在羅馬帝國時代,羅馬文化沒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樣獨大的至尊核心,而是呈現文化多元的特質。

  C.羅馬文化繼承了歷史文化傳統發展而來,而長安文化則沒有,只是包容和吸納其他思想流派及域外文化快速崛起。

  D.漢帝國與古羅馬都是從公元前三世紀開始興起的,其文化有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宗教性並具有人文精神。

  3.依據原文的資訊,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歐洲,如果沒有基督教的興起和發展為國教,沒有至尊一元的宗教統治歐洲,沒有中世紀宗教神學時代,讓羅馬的多元文化與人文精神一直髮展下去,那麼,就可能不會產生文藝復興運動。

  B.羅馬城的形成發展之所以漫長而緩慢,是因為羅馬城的政治軍事早於其經濟文化的發展。

  C.在漢帝國中,沒有一個城市在規模上與漢長安城同樣大或者超過漢長安城。

  D.漢族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兼收包容其他思想流派乃至域外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

  古羅馬與漢長安閱讀答案

  1.C(C項表述的是城市發展脈絡。題幹要求的是“長安文化範疇”。原文將都城發展與文化發展並列,而不是包含。)

  2.D(A項,強加因果,長安文化廣泛吸取其他文化成分,是因其有“包容和吸納的一面”;並且“內容少”也錯誤,文中說長安文化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B項“羅馬帝國時代”應包括公元392年到羅馬帝國解體這一段,而此時基督教已成為至尊一元的宗教文化,這一史實與表述相違。C項,“長安文化則沒有”錯誤,它繼承的是儒家文化。)

  3.B(B項錯在“所以其發展是漫長而緩慢的”一句,前後無因果關係。同時,羅馬城經濟文化早於政治文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