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精選25篇)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勤儉節約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所傳承的美德,所以我們作為一名中學生,更加的要懂的勤儉節約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精選25篇)供大家參考!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日我所演講的主題便是:勤儉節約。

  我相信大家都是知道“勤儉節約”乃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美德,更是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中廣為流傳。我們時常都是會聽到家長在記賬算錢,平時更是會在打折季的時候去搶購更多的優惠商品,還有更多更多的行為都是為了節省家庭的開支,為整個家庭創造更多的精彩與活力。但是節約並不完全都是家長的事情,而身為學生的所有人更是應該要多多考慮這些方面。

  在平時我們遇到喜歡的玩具時,媽媽可能會因為價格過高而不願意出錢買回家,我們更是會因為媽媽的一些降價行為而認為媽媽非常的摳門,但是這一切都是在秉持著“勤儉節約”的優秀品德。當然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是不能缺少這樣的美德。我們每天所食用的米飯、蔬菜、肉類。甚至我們穿的衣服,所使用的文具,這一切的一切都來得十分的不易,更是耗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所以更是需要我們懷著珍惜的心,更是要將其做到“物盡其用”,如此才能夠真正的達到了資源的使用,也就正好得讓我們變得較為勤儉節約。

  現在的我們還為真正的踏足社會,更是不知道錢財的來之不易,我們只會一味地向著父母索求,就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實我們身為學生,能夠在勤儉節約上面做出的努力還是有很多的。對於我們的文具,能用的就儘量用,不要因為用太久了,或是不喜歡了就扔掉;對於玩具類,我們更是長大了,要將心思放在學習上了,就不要再在玩具上去費錢了;平時媽媽做的飯菜,食堂的飯菜都是應該要吃光光,這樣才不浪費;還有在生活上的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甚至水資源的迴圈利用等都是在做到“勤儉節約”,更是在將我們所擁有的傳統美德更好的傳揚出去。

  對於父母平時給我們的那些零花錢,也都是要他們在工作上非常艱辛的賺來的,我們更是應該不能夠隨意浪費,更是要將多餘的存起來,養成非常好的存錢習慣,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使用。

  勤儉節約不是摳門,更不是一種小氣,是整個社會都在倡導的良好品格,所以身為學生的我們更是應該走在時代的前列,將勤儉節約這樣的良好風氣帶領起來,讓我們都可以居住在非常幸福開心的環境中。勤儉節約是非常好的習慣,更是應該被無限傳揚下去的,所以就更是應該要將自己的生活進行好好的規劃,將勤儉節約好好的發揚下去。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這次能夠站在這裡進行演講,很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給予我的這次機會。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勤儉節約,繼承傳統。”

  現在我們的生活很美好,豐富多彩的多元世界,翠綠縈繞的蔬果,無論是吃喝還是玩樂,在這個多元的社會里,越來越不是一件艱難的事情。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我們有了吃不完的米飯。各種技術讓我們的飲食變得越來越豐富,那種吃不飽飯,穿不暖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作為幸福的一代人,我們是不是應該銘記這一份歷史,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作為中華民族中的一員,我們應該知道勤儉節約一直是我們的優秀傳統,它要怎麼走向未來,我想就是需要我們一代代人的傳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帶領它一直往前。

  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們理應知道歷史歷程,那一段饑荒年代不知餓死了多少人,有多少人為今天的繁榮昌盛做出犧牲。這歷史不容我們遺忘,富裕的生活不會憑空而來,都是前輩們靠著自己的奉獻慢慢積累起來的。為了感恩這一份付出,我們應當在美好的今天,依舊秉持初心,將我們的勤儉節約傳承下去!

  我的奶奶總是說起她那個年代的事情,那時候大家都吃不飽飯,村裡大家都是用一個鍋吃飯,到了吃飯的時間,大家都擁過來去爭,因為不去爭一下的話,也許就沒有飯吃了。我奶奶說很多人會在飯後去鍋里扣鍋巴,有時候去晚了,連鍋巴都沒有一塊。我聽著很有感觸,我有過捱餓的經歷,那種感覺確實不好受。我捱餓只是偶爾一次,而那個時代的人們卻是在長期的煎熬下掙扎,呼救。沒有糧食的時代有太多太多的殘忍和冷酷了。所以,我們生存在這個幸福的時代,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讓我們銘記這些酸楚的歷史,更好的繼承我們的這一份堅決和節約。

  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奶奶說起米飯時的崇尚之情,農民伯伯為我們種下糧食,如果我們浪費了,豈不是辜負了他們的勞動嗎?他們要在烈日下耕種,在雨季依然堅守在稻田邊,秋季割收稻穀時也是如此的困難。他們用汗水換來的糧食,我們為什麼要浪費呢?因此,請大家注意身邊的一些小事,不要再浪費一滴糧食了,勤儉節約,需要大家一起動起手來,才能真正的傳承下去!

  珍惜糧食,節約能源是我們身邊的小事,但是對於整個社會整個國家而言,它就是一件大事了。所以,請每位同學都做好這件小事,讓我們一起為祖國貢獻一些力量吧!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節約要從小做起,“從小”包含兩個方面—從小培養和從小事做起。

  勤儉節約的習慣要從小培養。我國古代就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出自貧寒,40年為國征戰,100多次被敵箭射中骨頭,後來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仍整日吃喝玩樂,從小嬌生慣養,很不放心,他就把過去從骨頭中撥出的箭送給孩子,告誡他們不要忘記勤儉節約。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中學時就在讀書筆記中寫下“唯安貧者能成事”。故曰“嚼得莫須有根,百事可做”的句子來激勵自己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在美國,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常在校園裡拾垃圾,把草坪和人行道的紙屑、飲料罐收集起來,換取學校給他們的一點報酬,還有的孩子去打工送報掙零花錢而感到自豪。這些經歷讓他們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衣食的來之不易,培養了他們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日本,大人們也很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節約的習慣,如果孩子的盤子裡有剩菜剩飯,必會受到父母的訓斥。

  節約是從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滴水,一粒米、或一張紙、一度電對個人來說看似微不足道,但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而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從小事做起,從小處做起,習慣成自然,後行節約就會內化成固定的好習慣。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社會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勤儉節約能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能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以更樂觀、更飽滿的熱情去面對生活。我們要憶苦思甜,在生活中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弘揚勤儉節約之風,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在校園蔚然成風,讓勤儉節約這一優良的傳統美德在中華大地世代相傳!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節約一直是我們大家都知道應該做到的一項事情,雖然長輩總是和我們說這些,但我想大家平常也只是聽聽,等到講完該怎麼樣又還是迴歸了原先那樣。我們這一代的人可能覺得沒有什麼好節約的,好多東西想要手機上操作一下,各種吃的隨便就上門了,都不用自己去拿。但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們吃過苦,知道以前哪個時候是有多困難,也經常和我說他們消失有多麼辛苦,我現在有多麼的幸福。雖然我也不知道過去的時候究竟是什麼樣,但是在我聽長輩的描述下也能夠想象到。哪個時候別說吃肉了,可能飯都快吃不上了,就是每天為吃飯而擔心,所以他們經歷過,知道那種感覺有多麼的絕望,所以在現在的生活中才會如此的勤儉節約。而我們從小就被爸媽捧在手心裡,並沒有吃過什麼苦,還總以為全世界都是過得我們這樣的生活。但其實即便是現在這個年代,在很多偏遠的山村依然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學,買不起新衣服穿,不管是什麼都是需要無比的節約。

  地球給了我們一個生存的地方,並且給了我們很多需要的物資,讓我們能夠在這裡生活下去。而如果我們不節約的話,地球上的很多物質肯定是越用越少的,很多能源都是需要上萬年的時間才能夠慢慢的轉化成功。而我們人類的一生是十分的短暫,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或許在我們這一輩這些物質並不會怎麼樣,但是我們的後代呢,他們也是需要再這個星球上生活的,他們的生存也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物資,如果我們鋪張浪費的話,能夠留給他們的又有多少呢。就拿最簡單的糧食來說,古代有種現象就做饑荒,就是沒有足夠的糧食吃,讓每家每戶都開始流浪,不然待在家鄉就是等死,只有去哪些存糧多的地方才能夠存活,哪個時候的人們只有有一頓飽飯吃就會覺得十分幸福。而現在的我們生活富足,想吃什麼都能夠吃到,但如果我們就因為這些而開始鋪張浪費,不是有些不尊重糧食嗎。每一粒糧食都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需要一個農夫的耕種,澆灌,細心照料才能夠變成我們吃的糧食。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勤儉節約一點,這和有沒有錢無關,是一種美德。也希望大家能夠得到啟發,在未來的日子裡開始變得勤儉節約起來。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x,非常的高興能夠在這裡和大家講話,勤儉節約是一個好習慣,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有這方面的素養,結合現在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是有很多同學都在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養成這個習慣,節約是我們一直都在提倡的,這一點還是需要進一步去做好,作為初中學生我們應該要帶頭去做好,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勤儉要從我們身邊做起,一個人影響多個人,認真的去對待生活,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學生。

  在學校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不好的現象出現,勤儉節約是我們應該要去做的認真的一點的,勤儉就是從自身做起,經常去到食堂就能夠看到一些浪費的現象,這樣確實是不好的, 真的是影響非常的不好,節約是從自身做起的,這樣才能夠影響到周圍的每一個人,食堂有一點現象就非常的不好,很多同學都是飯沒有吃完就到掉了,真的非常浪費,不節約的現象是非常不好的,比如節約用電,我們在家裡,在學校都是一樣,在家要隨手關燈,人不在家裡就應該把燈關掉,其實就是一個隨手的事情,這非常的容易就能夠做到,作為一名初中學生我們應該養成這樣的習慣,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包括節約用水,我也深刻的意識到了這一點,勤儉節約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很多事情還是應該的要去養成的,這樣的習慣是很好的,是我們應該去維持下去。

  一個人的影響是比較小的,我們應該一起行動起來,節約很多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隨手的事情,都是能夠隨手養成的習慣,一定要做好節約二字,大家一起去做好這麼一件事情,這一點是一定的,是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去養成的習慣,一個人也是能夠影響周圍的人,這樣大家一起去做好才能讓更多的人去做好節約,同學們我們一定要認真去對待這件事情,認真去做好節約二字,未來有些事情還是應該認真的去做好節約,我現在也是很有信心堅持去做好本職工作,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都應該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只有意識到節約是應該養成的習慣,才能夠真正的做好這件事情,勤儉是需要我們共同去營造的,現在我需要去認真的對待,讓我們一起去做好勤儉,養成良好習慣和素質。做一名優秀初中學生。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裡演講,我知道我能夠站在這裡同大家分享,正是因為我的勤儉節約,我從小到大沒什麼值得誇耀的,唯一能夠大大方方讚美的便是我的勤儉節約。

  從小,我們家吃飯都是必須要一粒米不能剩,桌子上也不能撒一粒米的。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是我剛學會自己吃飯的時候吧,我常常把米飯撒在桌子上,爸爸也不會就此罵我,他會在我吃完飯之後,讓我數一數桌上有多少粒米,等我數好了之後,他就開車帶我去鄉下看望他在鄉下的戰友,他讓我看那位叔叔大汗淋漓的臉,讓我看看那位叔叔做的農活,爸爸照樣不會多說什麼,一切都得我自己去領悟,但我在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之後,我把一切連貫起來想一遍,我就明白讓我做的是什麼了。雖然爸爸不是直接用言語表達的,可是爸爸這種方式卻讓我更加清楚的記得自己浪費的糧食和農民伯伯的辛苦,自此以後,我吃飯就再也沒有讓大人們發過愁了。我不僅能夠把盛在碗裡的飯吃得乾乾淨淨,還能保證桌上不撒一粒米。

  當然,這還只是關於糧食方面的不浪費,在其他方面,我也做的很好。比如,我的本子。我有買過很多的筆記本,這些本子從來都沒有被剩下過。我知道我們很多同學也跟我一樣有喜歡買本子的習慣,這不能說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因為我們買的每一個本子就跟買的每一本書一樣,都是想要因此改變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的。無奈,我們這些孩子總是寫著寫著就堅持不下去了,本子也就買了都浪費在那裡,沒有寫完一整個或者寫了一個又換另一個繼續寫,總之使得本子多到氾濫。這一點上,同學們的確可以向我學習學習,我買的所有本子,我每一頁都用上了,包裹不小心寫錯了撕下來的頁面,我也用作了草稿紙,這不僅僅是剩了本子紙,更是保護的樹木啊!同學們!現在都講究環保,紙張以後會越來越少了,我們都會盡可能的用電子產品替代紙張,不然我們浪費的紙張背後,是一整座森林的被砍伐,這一整座森林可是可以影響我們整個生態環境的!

  今天我的演講,特意挑選了我們生活學習中經常會遇見的貼身的事情講,就是想讓同學們都能夠體會到勤儉節約的意義。也許我們撒在桌上的米湊一湊都可以養活一個小孩了,也許我們買了沒寫完的本子可以還原成一座森林,這樣想一想,我們還有理由不去勤儉節約嗎?永遠記住,資源也是會有枯竭的那一天的,我們一定要在這一天到來之前就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勤儉節約吧!做一個稱職的當代中學生,需要勤儉節約!

  我的演講完畢了,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在學校的食堂裡就餐的時候,總是會看到有許多同學裝的慢慢一大盆的飯,在飯碗裡堆疊成一座小山一樣,起初的我還以為是這些同學太餓了,所以才會弄這麼多,但實際上我看到的,是這些同學把還剩一半的飯菜就這麼隨意的倒進了潲水桶裡,然後把盤子隨意丟進收餐車裡便走了。這讓我感到很詫異,為什麼明明吃不了那麼多,卻還是要裝這麼多的飯菜,然後全部浪費掉。我也有問過一部分的同學,問他們知不知道這是嚴重的浪費行為,然而他們告訴我的卻是,我有錢,我無所謂。

  這樣的回答真的讓我非常痛心,我們如今的社會進步的這麼迅速,經濟發展的這麼快,讓很多的同學都不知道在幾十年前,我們還生活在貧窮之中,很多人都吃不飽飯,連吃肉都是一種奢求。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有機會品嚐一下豬肉的味道。哪像現在的我們,大魚大肉慣了,一餐裡面沒有肉就不想動筷子。我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年代了裡,做的事卻反而不如以前。

  還記得我們學過的那首《憫農》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所吃的每一粒米,每一口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在炎炎夏日裡種植出來的,他們帶著草帽,脖子上掛著早已被汗水沾溼的毛巾,鋤頭自上而下的在揮著,是何其的辛苦。然而就算是這樣,種植出來的糧食也遠遠不夠。我們國家的人實在太多了,在這方土地上,生長著十多億的人口。如果不是因為袁隆平爺爺所研製、培養出了雜交水稻,提高了大米的產量,也許我們也會像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一樣,很多的人還飽受飢餓的痛苦。但是同學們,儘管我們的科技在進步,我們的社會水平在提高,但仍然還是有很多的人吃不上飽飯,對他們來說,我們一餐浪費的糧食,也許就是他們一整天的食物。我們隨手丟棄的不想喝的飲料,是他們從未品嚐過的美味,我們嫌棄味道難吃的蔬菜們,是他們的美味佳餚。

  同學們,請不要再浪費下去了。相比於他們,我們無疑是幸運的,能夠在這裡不受飢餓的困苦,能夠花著父母給的零花錢想吃就吃,能夠在週末到處遊玩。所以我們更要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不是去浪費。

  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初一年級xx班級裡的一名同學,我叫xx。也是一名學生會里的幹部,作為學生會里的一名幹部,我很高興今天能在活動的現場給大家帶來一篇演講稿。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希望大家能在今天的這個演講裡,領悟到一些實際而有用的東西。

  來到學校才剛剛半年的時間,在我值日的過程中,我就發現了我們學校裡有很多同學都存在著鋪張浪費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還十分的嚴重。比如,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很多同學的碗裡都會剩下一大半的飯菜沒有吃完,掉在桌子上,椅子上的飯粒也到處都是。這儼然就是不珍惜糧食的表現,沒有一點勤儉節約的意識。還比如,在學校的小賣部裡,我發現很多的同學一下課就拿著錢跑過來買零食買玩具,並且買完之後就又丟在了一旁,看到其他同學買了不一樣的,就又要跟著去買。這根本就是拿父母的錢不當錢的行為,同學們,要知道父母掙這些錢真的很不容易,你花的時候,就只需要小手一揮,但是你知道,我們父母掙的時候,費了多大勁,流了多少汗嗎?

  其實說實話,作為一名初一的學弟來說,我是沒有太多的資本來說這樣的話,但是作為學生會里的一名幹部,我覺得我還是有資格跟同學們提以下幾點意見:

  第一,我希望,在今後,同學們吃飯的時候,不要把飯菜打的這麼滿,因為有一些同學吃到最後根本就吃不完,剩下的又全部都倒掉浪費了。結果後面的同學想吃也吃不到了。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同學本身胃口就很大的情況,所以同學們,你們吃多少就打多少吧,不要因為貪多的心理,而導致了糧食的浪費。要知道,在很多深山裡的孩子,他們每天都不能夠保證能吃上飯。

  第二,我希望,同學們不要總把一些錢花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面,我們可以把它們存起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就會積少成多,變成一筆大數目的金額。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會感謝當初勤儉節約的自己。

  所以同學們,我們不要把浪費的行為當做成了一種習慣,這不管是對於我們現在,還是對於我們未來都是十分不利的。我們要養成一種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我們要從我們自我做起,要從此刻做起,要在學校裡面弘揚這種正能量的風氣!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9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如果任意浪費水資源,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則發人深省的公益廣告嗎?

  水、空氣與陽光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生活中,衣、食、住、行哪樣離得開水?從前,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去愛惜,而浪費揮霍,但同學們是否知道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並不豐富,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約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水的缺口越來越大,現在全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缺水較嚴重的城市有110多個。今天的我們要保護水資源,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因為失去了水,就失去了綠色、生命和希望。

  近來,在我國西南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特大幹旱,給當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前幾周,在我們學校也開展了“一人一瓶水,愛心送旱區”活動,要求全體少先隊員每人捐贈一元錢來支援災區人民,在次此活動中,湧現出了很多風格高尚的同學,他們有的捐贈了5元、有的捐贈了十元錢,有的同學甚至捐獻了20元,50元!其中:xx中隊xx捐xx元,xx捐xx元;xx中隊xx捐xx元;xx捐贈xx元;xx中隊xx捐xx元;xx中隊xx同學捐xx元、xx捐xx元;,xx中隊xx捐xx元;xx中隊xx捐xx元;xx中隊xxx、xx分別捐xx元……,這不僅僅是幾十倍的捐款,分明是對災區人民奉獻出幾十倍的愛心!

  魚兒跳躍,鴨鵝嬉鬧,蛙聲不斷,流水潺潺……同學們,為了還世界一份恬淡與自然,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同時告訴身邊的親人朋友:請隨手關緊水龍頭,節約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讓我們的家園永遠有碧水藍天!

  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永恆的話題。

  在座的各位一定從小就會背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我們就知道要節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的思想一直貫穿於中華民族的進步史中。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即使在今天,人們越來越講究吃穿,講究檔次,國家也鼓勵消費。但我要說的是鼓勵消費,更要嚴禁消費過程中的浪費,別忘了“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更別忘了“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勤儉節約至今仍然是我們應當樹立的正確的榮辱觀,人生觀。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作一句口號,在當今時代“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被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和使命。

  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不得不勤儉節約。李商隱有句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也反覆證明了這個道理: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有人問:“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對,就是這麼簡單!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們洗臉刷牙、洗頭洗澡、每天上班前打掃衛生的時候,是不是在意的節約了一滴水?在我們使用電燈、空調、電腦、飲水機的時候,是不是刻意的節約了一度電?在我們影印列印檔案的時候是不是把紙張兩面使用,節省了一張紙?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開始。日子久了就會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我還想特別提到的是節約用水,因為再過幾天就是“世界水日”。水,作為生命之液哺育著人類和天地間萬千生物。在因為人口增長、不合理使用、汙染和全球變暖時,地球的生命之源已經向人類亮出黃牌。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去愛惜,而浪費揮霍,但大家是否知道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水的缺口越來越大,目前我國農村還有3000多萬人飲水困難,全國有110多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人為的浪費和沒有合理利用水源以及嚴重的汙染等問題,使水資源更加缺乏。

  節水,是國情所迫。一場大旱,舉國關注,因為抗旱關乎13億人的“吃飯”問題。不僅立足當下抗旱,還需著眼節水才是長遠之計。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千方百計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增加抗旱水源。可還是有一些農民家庭已經註定糧食要顆粒無收了。合理利用水資源,開源節流已經是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還有,在我國西北的嚴重缺水地區,有很多家庭每天的用水要依靠肩擔手提,甚至趕著牲口走幾十裡山路駝運。洗臉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也知道有的地方人一輩子只洗一次澡。幸好從2000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了“母親水窖”行動,修建水窖10萬多眼,幫助120多萬老百姓的擺脫了生存困難。面對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節約用水。

  今後在當你眼睜睜的看著水龍頭滴答滴答沒有擰緊時,你是不是能伸把手把它擰緊?在你下班離開辦公室時,會不會檢查一下關沒關電腦、印表機?不過現在已經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許多人養成了兩面使用列印紙的習慣;大家都很樂意使用節能燈具;以前辦公室用紙發的通知、檔案,現在也改成了電子文件,推進了無紙化辦公。

  最後我要說: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資源意識和節儉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為作出貢獻!希望我的演講能引起大家自發的自覺的節約意識。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完美時節,我們懷著喜悅的情緒,帶著完美的憧憬,迎來了嶄新的一年,又回到我們熟悉而美麗的校園。這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20xx年秋季,國家有關部門發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倡議,隨著“全民節約、共同行動”的深入開展,節約這個似乎已經過時的話題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觀察我們的校園,浪費現象就在身邊,瞧!塑膠袋們正隨風起舞呢,的確是點綴了天空,我們且不說這些“白色汙染”會給我們的環境和身體健康帶來怎樣的危害,單是這些被浪費的塑膠袋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怎樣的損失呢?我們何不再將它們回收,再利用呢?推薦你不妨去食堂轉一轉,定會讓你收穫不菲。沒吃完的飯、菜無奈地躺在桌子上,“饅頭太沒味了”,咬一口,隨手一扔,還有,那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著的電燈、只用一張紙就扔掉的作業本,等等。

  應對這些浪費現象,我們也許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驚。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個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過自己的父母也許正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當只用了一張紙的作業本就扔掉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在遙遠的山區裡還有很多孩子用樹枝在地面寫出的話語:“我想上學!”

  也許你會說,一個人浪費一點算得了什麼,但我想說的是,十個人浪費,百個人浪費,全中國13億人都浪費一點了?又有誰想過後果呢?據報道,中國普通餐館一桌飯菜一般至少會剩下10%,一家餐館平均每一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飯菜。依次推算,全國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就高達600億。也有人計算過,全國一共有28萬個各種旅店、酒店和賓館,如果每一個酒店每一天節約一度電,那就意味著每一天能夠給2800萬個家庭用40瓦的燈泡照明25個小時。如果僅一個北京市的空調將溫度從24度提高到26度,就能夠節約用電4到6億千瓦時,能夠為老百姓節約電費兩億多塊錢。

  這些資料不算不明白,一算嚇一跳,同學們,當我們在指則別人浪費的同時,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浪費行為?是否想過節約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我們要從何做起?在這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主人公是我的小表弟,他的名字叫童童。一天,奶奶、媽媽、二姑在吃松子。但是,那些松子很小,十分難剝。於是我們便讓他去扔掉。他把松子拿到垃圾桶時,他猶豫了。隨後便自言自語:“這樣是不是太浪費了呢?粒粒皆辛苦呀!”這次,他果斷地拿起裝松子的袋子向櫃子放去……說到那裡,我想問問在那裡搭餐的同學們:“當你們在倒飯的同時,可曾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曾想到粒粒皆辛苦呢?這個年僅4歲的小朋友都懂得這個道理,那些曾浪費過糧食的同學,是否能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示?

  節約是美德,節約比創造更容易,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塊煤……不要小看我們身邊的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13億人都能做到,這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能夠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個人的手裡都緊握著珍貴的“資源”,掌握著對這些民族發展“命脈”生殺予奪的權力,成之毀之、愛之損之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行動。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就應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十分感謝大家給予我的機會,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節約非小事,要從小事起》。

  勤儉節約這個話題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不會熟悉陌生,這是我們從記事起就應該在被教育的東西。小時候爸爸媽媽告訴我們吃飯要節約糧食,這是大家辛苦好幾個月才種出來的;讀小學的時候學校教育我們要節約用水,現在可利用的水資源已經在不斷地減少了,不少的地區都缺水了;到了中學學校教育我們要注意節儉,身邊的一切都是父母、他人辛苦奮鬥換來的,我們千萬不能因為攀比就大手大腳不在乎錢。這個話題可以說是從我們出生起就在我們身邊環繞著,想必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是感同深受,大家的話語中、街頭小巷的宣傳語中、電視上的公益廣告中,到處都是在宣揚著這個,可見勤儉節約是大家都十分重視的事情了。

  為什麼大家這個重視這個呢?因為這個很重要,它不是一個小小的事情!從我們大家身上穿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小幅,大家就能夠看出來一個問題——勤儉!或許有的同學會問,穿一樣的校服跟勤儉有什麼關係,同學們難道忘了嗎,我們每一個人都穿一樣的校服避免了互相攀比的問題了嗎?攀比的同時意味著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穿好看的、更貴的衣服鞋子,這就是一大筆的支出,這可都是大家爸爸媽媽用汗水換來的,卻被大家的攀比給濫用了,這不就是違背了我們民族自古以來的樸素節約的文化了嗎?

  關於環境的問題,相比大家都是非常瞭解的,這些可以從我們學的地理和政治課中就能夠了解到,隨著人類的活動,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已經是越來越糟糕了,這些都是人類濫用造成的。濫用水資源導致地下坍塌,倒塌缺水的地區每年都是處於缺水的狀態,可是大家大肆用電,使得火力發電不斷,再加上出行都是用汽車,排放的尾氣等等時的溫室效應加劇,讓很多地區到要被冰川融水弄得要淹沒了,洪水氾濫。這些問題難道不恐怖嗎,有的地方缺水嚴重,有的地方確實洪水肆虐。這些問題都是什麼造成的,是我們不注意節約造成的!可見不注意勤儉節約所帶來的危害有多大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身為一個學生有哪些是我們能夠做的呢?其實很簡單,我們身邊的一個小小舉動都是能夠帶來很大的幫助的,比如我們洗手的時候將水龍頭開小一點,用完水了記得關緊水龍頭,免得水被白白浪費了。再比如我們出門的時候,只要不是特比的遠就可以選擇走路或者其它綠色出行的方式等等。

  同學們,浪費資源真的是一個十分大的危害,或許我們現在還感受不到,但是真的感受到的時候那絕對是滅頂之災,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中去努力改變這一期,努力將我們的自然裝飾的更好!

  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3

同學們:

  勤儉就是勤勞節儉,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家的美德。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想要生存、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墨子》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之論。可見,勤儉節約對於生活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關於勤儉節約的故事數不勝數。他們不僅在事業上非常勤勞,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節儉。在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一首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准備了紅蘿蔔、韭菜、青菜、豆腐湯,宴請眾官員。並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朱元璋是一代君王,他以身作則,勤儉節約,是一個為人民、為國家著想的皇帝。

  有這麼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有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的無憂無慮,十分美滿。在他臨終前,他曾把一塊寫著“勤儉”的牌匾交給兩個兒子,並告誡他們:“你們要想衣食無憂,就照著這兩個字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的時候將牌匾一鋸為二。老大拿了“勤”,老二拿了“儉”。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地掛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穀豐登。但他的妻子卻大手大腳,兩個孩子經常把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了,久而久之家裡沒有一點餘糧。老二把“儉”放在中堂,卻把勤字拋到了腦後,他每天疏於農事,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日子仍是不好過。這一年遇上乾旱,老大老二家都沒有了存糧,情急之下他們把牌匾踩碎在地上。這是,窗外飄來一張紙,兄弟倆連忙撿起來:“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捱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相輔相成,不可缺一。兄弟倆吸取了教訓,把“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的門上時刻提醒自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讓勤儉成為時尚,讓勤儉成為習慣,讓勤儉成為精神。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4

同學們:

  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傳統。

  對於我們在校生,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但話雖如此,可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做到了。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做到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學校成為一個和諧而又節約的學校?

  勤儉節約一詞,相信還會有不少同學在疑問:什麼是勤儉,而什麼又是該節約的呢?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從浪費的根源說起,比如說我們最常見:每天都要接觸的水。有人認為水多得是到處都有,用完了這一水池,它還會從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其實,我們人類在處於缺水危險,雖然說地球的3/4面積都是水,但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飯菜,有的同學吃不完了就隨便亂倒。如果是吃不了那麼多,我們可以相應地買少一點,這樣我們既省了點錢,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約對於泱泱大國該有多麼重要!

  親愛的同學們,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節約一分錢,文明邁大步!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把勤儉節約的美德傳承下去吧。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從牙牙學語起,第一個會發的音是“媽媽”,第一個會寫的詞是“中華”,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我愛北京》。從那時起,稚嫩的心啊,就一心向著我們的祖國“媽媽”。人生道路上十七個春、夏、秋、冬,我們很慶幸,時時充滿歡樂,處處鋪滿鮮花,老師曾教導我們,只有祖國的富裕和強大,才能使幸福之花永放光華,因此,為了使我們的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使這個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上站穩腳跟,從現在起,必須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只有節約,幸福之花才能永放光華;只有節約,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就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說法。有的同學會問:“現在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約嗎?”我的回答是:“當然需要。”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它不以物質是否豐富為前提。

  生活貧困要勤儉節約,生活富裕也要勤儉節約。俗話說:坐吃山空。歷“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討過街頭”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國五代時期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出身貧困,40年為國征戰,100多次被敵箭射中骨頭,後來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們整日吃喝玩樂,從小嬌生慣養很不放心,他就把過去從骨頭中拔出的箭頭送給孩子,告戒他們不要忘記勤儉節約,並說“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我國西部地區和一些偏遠的山區,經濟比較落後,生活在同學勤儉節約,為改變自己和家鄉的命運而奮鬥。

  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繼承這種精神要從現在做起,古人的話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意思是說,節約是美德中的美德,奢侈是邪惡中的邪惡。如果我們從現在起,節約沒一滴水,那麼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江河;節約沒一張紙,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片森林;節約每一度電,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小型發電站!那麼,既然節約這麼重要,就讓我們從現在起,為了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幸福之花用放光華而努力奮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吧!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就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在物質生活日漸富裕的今天,“勤儉”這個曾經被普遍推崇的品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有的人認為節儉丟面子、失風度,把鋪張浪費當成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盲目攀比、擺闊、鬥富、這些現象與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相距甚遠,令人心痛。

  錢財花了也許可以再掙,但資源用了卻不可再生。僅20xx年我國一次性筷子平均每天的使用量就達900萬雙,相當於要砍掉1800棵生長了至少15年的大樹。請大家想一想,算一算,咱們要種多少棵樹才能供得上這樣砍呢?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全國13億人一天就能節約1300萬元,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元,這筆錢可以新建5000所希望學校,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

  最重要的是,勤儉省下的不僅是物質財富,而且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

  1、節約每一度電。充分利用太陽光源進行自然光照,減少照明裝置耗能,用完後及時關掉所有電源開關,包括空調、日光燈、電腦、飲水機、電視機等,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斷電”。

  2、節約每一滴水。不大開水龍頭。洗手,洗餐具時縮短用水時間,用完水後或見到滴水的水龍頭,應及時擰緊,嚴格做到“人走斷流”,嚴防跑、冒、滴、漏,養成愛水、惜水、節水的良好習慣。

  3、節約每一粒米。文明用餐,節約糧食,不挑食,不隨便丟棄剩飯菜,在飯店吃飯時,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帶走。

  4、節約每一張紙。規範書寫作業,節約用紙,不隨便丟棄沒寫完的作業本和空白紙,能做草稿紙的要留著做草稿紙,提倡雙面用紙。儘量少用餐巾紙,多用手絹和抹布。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手段,儘量在電子媒介上修改文稿,減少紙質檔案資料,控制紙張消耗。

  5、節約每一本書。把自己閒置的課外書和學習輔導書送給比自己年級低或貧困地區的小同學繼續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本書的作用。

  現代文明推崇勤儉,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老師們,同學們,為了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美,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

  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學校是難以持續發展的。因此,在xx學校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仍要牢記:“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觀察我們的學校,浪費現象就在身邊,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著的電燈、整個整個被扔掉的饅頭等等。在中國,一件小事如果加上全部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所以大家如果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入手,把節約落到實處,對於我們學校來說,那也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是要在作風上艱苦奮鬥。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艱苦奮鬥當成有效發展的助推器,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法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是要在學習上精益求精。“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作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初中生,每個人都應抓住點滴時間,刻苦鑽研書本知識,向課堂學習要效率。

  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只要大家都能積極行動起來,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糧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會持續興旺,永葆活力!

  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不知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子貢對孔夫子的評價:溫良恭儉讓。為何子貢要將儉樸與溫和、善良、恭敬、忍讓視為同等的美德呢?我想不是僅因為儉樸能給他老人家帶來更好的生活,而是因為儉樸本來就是一種抵抗物慾的有力姿態。

  個人簡樸的生活可以讓人體會到簡單的快樂並擁有安定的心志,可以讓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後,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超越平庸的藝術。而許多人的簡樸放在一起,會產生累加的效應。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就已經有人深刻地認識到了儉樸的生活不僅能讓更多的人在這個資源有限的條件中生存下來,還能使人心神安定,從而使社會和諧。

  但是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有多少人故作瀟灑地丟下尚能使用的物件?有多少人為了美衣華服而不惜出賣自己的情感?有多少人為了維持表面上奢侈的生活而貪汙集體的財產?但是又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一切都由無窮無盡的貪慾引起。不要忘記我們的先哲曾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所以勤儉節約還是一種剋制的智慧,它避免了人墮落成為慾望的機器,成為魔鬼的奴隸。

  如果人類依舊恣意放縱慾望,甚至甘願為外物所主宰,結果必定先是人心瘋狂,繼而滅亡。我們今日的環境問題,也是錢的問題,更是慾望的問題。就如同那句江湖名言: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人類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債務將來必定要由我們的子孫來還。所以勤儉節更是一種可持續的策略。

  退一步說,我們對於自己的吃穿用度可曾有過一絲一毫認真的思考?如果你有,那麼你一定是個認真生活的人。古人常說:飲水思源。一粒米要經過多少束晨光的照耀,多少顆露珠的滋潤才能成就它的瑩白透亮?一張紙要花費多少自由生長的青蔥樹木,要經過多少人的洗滌與處理才有了它的光滑潔淨?一件衣服要擷取幾縷羊毛,要被怎樣精巧的手編織才能給予我們舒適溫暖?每一件事物背後必定都有其生命的靈性。我們應當認識到勤儉節約是對天地間一切一切的尊重,是對萬物的一份感恩。

  勤儉節約也必然離不開勤懇勞動的前提。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勞動中的酸甜苦辣,所以容易輕視別人的勞動成果。如果我們有過勤勤懇懇的勞動,那麼就會對別人的勞動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重視,多一份珍惜。我們大手大腳的有一部分原因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得到的太過容易嗎?

  將來我們會展翅飛向自己的天空,那時勤儉節約對於我們來講會有更現實的意義。我們在勞動創造和享受他人勞動成果之中勢必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希望那時的我們依舊能夠保持勤儉節約的姿態。不要忘記我們現有的一切都是由和我們一樣的人透過一樣的勞動生產出來的!不要忘記人性中時刻存在著放縱的衝動!不要忘記每件事物都值得感恩與尊重!如此,勤儉節約才可能成為我們生活的姿態。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美德,作為當代的一名中學生,我們更應該要去弘揚它,更應該要去宣傳它。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勤儉一直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現在我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來好了,我相信今後也會更好,但是就是因為這樣很多時候鋪張浪費的情況就蔓延開來,我相信這是一定的,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應該知道自己這些東西是可以糾正的,我希望在今後的學習當中把能夠把這些都完善好,不管是什麼事清應該保持一個堅定的態度,我現在一想起這些我就非常堅定,我非常的推崇勤儉節約,因為現在我們太需要這種好的習慣了。

  說到勤儉一詞我想大家都已經不能太熟悉了,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都應該清楚,我相信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應該去做好這幾點,勤儉節約這幾個字看上去非常的簡單,但是要做到這一點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們很多時候都只在說,但是還是會有很多鋪張浪費的情況出現,我是非常在乎這些的,我想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做好,這是非常關鍵的,作為一名高中學生了,這種優良的品質也一定要清楚才是。

  其實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都有很多這種機會,一定要知道去做好的這些事情,我想不管是什麼方面都應該清楚這幾點,往後的生活當中也要知道這些東西是可以改變的,我知道在這一塊都是需要非常用心的,我能夠看到我們學校的水龍頭總是在流水,我想這麼一來不就浪費了嗎,其實我們要動一動手稍微的擰緊一下,就能節約很多水,雖然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是這麼一件小事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走好勤儉節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推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不斷的傳遞這種好的習慣,讓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真正的做好勤儉節約,我們生活當中保持了這麼一個好的習慣就一定能夠做好。

  我認為我們就是一個很好的集體 這種好習慣就是從我們周圍開始蔓延的, 我麼要帶頭做好這些,我是真的新希望自己能夠做這麼一件事情,不管是有多大, 至少自己做了那就是好的,其實做好勤儉節約一點都不難,對於我們來講這些應該是舉手之勞,那麼就讓我麼你一起攜手做好勤儉節約,保證在今後的學習生活當中能夠做到做好,這些優點,真正的勤儉節約絕對不是靠說出來的,讓我們關注日常當中的每一件小事,減少鋪張浪費,共同構造一個和諧校園。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2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高一xx班級裡的一名學生,我叫xx。很高興今天能夠站在這裡作為一名優秀學生代表,來給大家做演講。今天我要給大家帶來的演講題目是“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希望大家能夠在聽完我的演講後,能夠在生活中嘗試著去養成一個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美德。不少先輩祖先都對我們後輩們有著勤儉節約的祖訓。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這句古詩,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聽說過,可是有幾位同學又能真正的體會到其中的深刻含義呢?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李坤在《憫農》裡面的一句古詩。它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天吃的'飯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一粒粒種出來的,每一顆果實裡面都包含了他們的辛勤勞作,包含了他們的用心付出。

  當我們在吃飯的時候,當我們僅僅只是因為飯菜不合自己胃口就想要把它們倒掉的時候,我們不妨想一想農民伯伯在炎炎的夏日裡,扛著鋤頭,在滿是泥濘和汙漬的田地裡,揮汗如雨一般的耕作著的場景。他們被烈日曬的黝黑,烤的頭皮發麻,他們從天還沒亮就出去,到了晚上日落的時候才拖著一身疲倦的身體回到家中。他們挺直的背已經被幾十斤的大米壓的漸漸變得佝僂,他們強壯的身體也因為長年累月的勞作而患上各種疾病。難道這些還不夠我們去珍惜糧食,還不夠我們去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嗎?

  雖然我們現在的條件是好,不用再為吃不上飯而發愁,不用再為沒有衣服穿而擔憂。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現在能有這麼好的生活,能有這麼好的一個讀書環境,那都是靠我們的先輩們艱苦奮鬥打拼下來的,靠他們的一點一滴勤儉節約積攢下來的。我們不能有了這麼好的條件,就忘了先輩們的付出,就忘了要去勤儉節約,就忘了要去珍惜先輩們給我們所創造出來的條件。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簡陋的環境並不重要,清苦一點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自己擁有一個高尚的人品,擁有有一個豐富的學識,就不會覺得自己有哪裡是比別人寒酸的。

  所以同學們,即使我們有錢,我們也不用買多麼昂貴和漂亮的衣服,即使我們有條件,也不必到處花錢造成過多的浪費。我們要學習我們的先輩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學習古人,培養自己高尚的品格。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2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 勤儉節約》

  還記得那首“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首詩嗎?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談節約糧食是早該丟棄的陳詞濫調。如果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會發現一一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

  在漠視餐桌上的糧食時,人們不曾想到,糧食危機正潛伏而來。中國的現實是人多地少,雖然,袁隆平的高產量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的飢餓問題;但糧食短缺,對於十三億多的中國人來說似乎不是一個遙遠的記憶,現實的境遇 似乎遠沒有如此樂觀,一些糧食專家的分析結果更像是一種警告: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中國在3年後可能發生嚴重糧食短缺。眾所周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進口數量在逐年增加;再過二三十年,中國的糧食供應將嚴重地倚賴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又不可能提供足夠的糧食,所以危機在所難免。到那時,你手中 的錢能填飽肚子嗎?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不會過時。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在內外國留學生節儉意識都比咱們本國的學生要強。每次這些外國留學生,吃完飯交餐具時,我發現他們都把飯萊,吃得乾乾淨淨,從來沒有剩下過,而咱們本國的大學生好像每天不倒掉點兒飯菜就沒面子似的,看著他們糟蹋糧食,心裡真不是滋味。他們這樣做分明是不尊重勞動者。”是啊!這是對勞動者的尊重,也是一種節約資源的社會責任。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如今,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是全體國民的共識,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珍惜糧食,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現在、從自己開始吧!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2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盡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里,更顯得意義深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著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不只是小事,現在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節約成了小氣被人笑話,更有一些時候,節儉卻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中華民族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反差很大。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白天亮著的電燈、水龍頭嘩嘩的流水、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我想,在家裡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關水,為什麼我們卻忽略了這些細節?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節約,是家庭幸福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因此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唯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唯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2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聽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嗎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箅是在富裕的這天,我們也不能鋪張浪費!

  有的同學會說,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此刻人們富裕了,就應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仍然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同學就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他們專挑高檔、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沒有一兩次便又扔掉了。據xx都市報的調查報告,xx市的學生參加夏令營遊覽北京,有些人一天僅買飲料便花了50塊,而組織單位準備的涼茶卻無人問津。如此的大方,如此的鋪張浪費,將來會怎樣呢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

  勤儉節約是現實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在生活中勤儉節約。為了家業的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務必培養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國勤儉敗由奢”,丟掉節儉的美德,貪圖享受,妄想不勞而獲,這種人是沒有前途的。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勤勞節儉光榮,懶惰奢侈可恥的觀念,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裕的這天,也要繼承勤勞節儉的美德,艱苦奮鬥,爭做合格的小公民!

  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2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蹟,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國家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鬥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我們的學校裡也屢見不鮮,例如: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辦公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裡還可以用的書本、文具、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水果、點心、牛奶,扔掉的一次性的碗筷、塑膠袋等等。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後的。在城市裡,還有許多下崗工人靠社會救濟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鬥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時刻牢記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這句話。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而兩者的實現貴在行動。為此我校少先隊、團委和學生會將本週定為我校的節約環保周,希望同學們身體力行,勤儉節約。

  同學們,讓我們養成勤儉的美德吧,我們就會擁有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同學們,讓我們盡到節約這份責任,牢記這份責任吧!為了自己、為了學校、為了社會、更為了國家,讓節約永遠的伴隨在我們的左右吧!

  謝謝大家!

  初中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2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初xx班的xxx,今天能在這裡為大家演講,我特別的榮幸,我想要講的一個話題就是“勤儉節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和我們小時候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以前可能一些我們覺得不會在超市裡面看到的東西,現在只要手指點一點,就能讓快遞員送達到我們的家裡來,我們生活的一個品質也是比我們的父輩,我們的祖輩好了很多,回顧過去,可能有些同學的爸媽或者爺爺奶奶和大家說過,曾經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是多麼的不容易。

  而今物質豐富了,有些同學就是有了一個大手大腳的習慣,很多時候吃的東西經常是吃一半就扔了,或者明明吃不了那麼多還是點,就是為了嘗一下味道,或者顯示自己大方,有面子,可是這種行為卻是浪費的。很不可取的。的確我們的物質是豐富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到隨意浪費的程度,而且這樣做也是把父母辛苦掙來的錢給浪費掉了,我們還小,可能沒有經歷過賺錢的辛苦,但是我想大家都跑過步吧,或者我們春遊的時候都去爬過山,我們走了一小段就覺得很累了,可是你知道嗎,我們的快遞員,我們的外賣送餐員們每天走的步數是我們一次春遊的很多倍,真的賺錢不容易,我們要學會去珍惜我們父母賺的錢。

  雖然現在社會好了,但是依舊還有很多的孩子的生活條件不好,如果我們能勤儉點,把我們浪費掉的食物花費的錢去捐給他們,那麼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好了,我們的資源也是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而不是被我們這樣浪費掉,就像我們晚上的用電,如果我們能省一點,那麼大家一起來行動,這些節省下來的電也是可以給偏遠地區的孩子晚上用來學習的了。無論我們是在學校裡面,或者是在家裡面,如果我們能多勤儉節約一些,那麼這些資源就能給到真的需要用到的人手裡了。

  同學們,我們雖然現在過得很好,但是我們也要想到,還有好多的人生活過的辛苦,我們更是不能浪費,珍惜我們的資源,讓我們的資源能夠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的資源能去有用的地方。去幫助需要幫助的那些人。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